古詩文占小學課文篇目3成 明確「十四年抗戰」概念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體裁更加多樣,從《詩經》到清代的詩文,從古風、民歌、律詩、絕句到詞曲,從諸子散文到歷史散文,從兩漢論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錄。
革命傳統教育的篇目也占有較大比重。
「部編本」語文教材總主編、北京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溫儒敏特別否認了魯迅在中小學課文中「大撤退」的說法,小學選擇了2篇,如《少年閏土》;初中選擇了6篇,包括《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等。
先認漢字再學拼音
現在一年級先學拼音,然後再用拼音去認字。
部編本教材則把拼音學習推後月余,先認一些漢字,再學拼音,而且邊學拼音邊認字。
溫儒敏表示,這麼做是為了恢復孩子們對漢字的原初感覺,「第一印象」不是字母abc,而是漢字「天地人你我他」。
溫儒敏特別提出:「這個順序的改變是別有意味的:把漢語、漢字擺回到第一位,而拼音只是輔助學漢字的工具,不是目的。
同時,幼小銜接,放緩坡度。
把拼音學習推後一點,能減少孩子的畏難情緒。
」
培養學生閱讀習慣
為了培養學生閱讀習慣,「部編本」語文教材小學一年級就設置了「和大人一起讀」,意在和學前教育銜接,一開始就引導讀書興趣。
小學中高年級幾乎每一單元都有課外閱讀的延伸。
初中則加強了「名著選讀」,改變以往那種「賞析體」寫法,注重「一書一法」,每次「名著選讀」課,都引導學生重點學習某一種讀書的方法,如瀏覽、快讀、讀整本書、讀不同文體,等等。
歷史
明確「十四年抗戰」概念
歷史教材,按照「線」「點」 結合的方式編排教學內容。
「點」是具體生動的重大歷史事實,「線」是社會發展演變的規律。
通過歷史學習培養唯物史觀,增強愛國主義情感。
編寫體例上,把原先以「主題式學習」為主,變成以「時序性」為基本特徵,按照時間的順序,精選最基本的史實,這樣的設計有助於學生掌握中外歷史發展的基本脈絡和重要史事,更深刻理解社會發展演進的歷史規律。
在落實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方面,歷史教材在古代史部分涵蓋中國古代的思想、文學、藝術科技等多方面,涉及歷史文化名人40多位,科技文化著作30多部。
新版教材強調紅色革命教育。
八年級教材中,明確「十四年抗戰」的概念,抗日戰爭得到完整敘述。
以前教材可能只羅列幾次大型戰役,但現在的教材中既有正面戰場也有敵後戰場,國民黨在抗戰中發揮的作用得到體現,同時強調中國共產黨在抗戰中發揮的中流砥柱作用。
道德與法治
設置法治教育專冊
義務教育階段原品德課將調整為「道德與法治」,在新教材中注重法治精神培育,把小學六年級上冊和初中八年級下冊設置為法治教育專冊,集中講授憲法;其他冊的教材結合相關內容分散鑲嵌,確保法治教育貫穿始終。
其中,小學涉及30多部法律法規,初中涉及50多部法律法規、6部條例和司法解釋。
教材還結合實際案例,創設開放的問題情境,培養辯證思辨能力。
比如,歸還失物要求物主「請客」的活動,就是想引導學生圍繞「拾物歸還,索取報酬該不該」來展開討論。
教材中還強調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比如,遵守交通規則等法治教育、遵守孝道等傳統文化、誠信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都得到體現。
記者 劉冠霖
語文教材大變革 開學季提前準備從閱讀開始
千龍網綜合 今年9月開學,全國中小學語文教材將統一替換為「部編本」教材,新版「部編本」教材編寫從2012年3月啟動,歷時四年,於2016年獲批准投入使用,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去年新教材在一年級...
中小學語文教材全國統一,「一綱多本」的時代正式終結
今年9月起,中小學將統一換教材!作為教育改革的標誌性學科,中小學語文教材「一綱多本」的時代正式終結。從起始年級開始,全國小學和初中將統一使用「部編本」語文教材。如此規定,首先受影響的便是學校教學...
2017最新消息,今年9月起,全國中小學將統一使用新教材!
暑假已經告一段落,學生又將迎來全新的學期。不過,今年在教材上又有了新的變化,希望家長和老師早做準備。今年9月初新學期開始後,全國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將統一使用「部編本」語文、歷史、政治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