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劉備以仁德自居,善於籠絡人心,為何手下出現的叛徒最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國時期各方混戰,常年征伐不休,期間出現了很多有識之士,分別投靠到不同勢力麾下效力,尤其是以善於招納賢才的曹魏和蜀漢為最。
然而這些人雖然能力都很出眾,但是品行卻差距很大,有些人忠貞正直寧死不屈,也有一些人是賣主求榮的叛徒。
俗話說人以類聚,三國時期的劉備以仁德自居,一向很得民心,其麾下很多人都對他誓死效忠,比如關張趙等武將以及諸葛亮龐統等文臣,然而他手下出現的叛徒也是最多,這是為何呢?
根據三國演義之中的描述,劉備無疑是一個仁人君子。
他不僅愛民如子而且禮賢下士,非常善於收買人心,深受百姓的愛戴和尊敬。
相傳有一個人非常討厭劉備,於是就花重金委派一個刺客來刺殺劉備,結果劉備卻以自己的誠意感化了這名刺客,不僅沒有遭到殺害反而還使刺客說出了幕後主使,可見其是一個仁德君主。
劉備在對待百姓和盟友上面也是非常寬厚仁愛。
在徐州的時候陶謙病危,幾次想要將徐州讓與劉備卻都遭到拒絕,在荊州的時候劉表臨終前要將荊州託付於他,劉備仍然婉言謝絕,以及後來在益州的時候龐統勸諫下令偷襲劉璋,劉備仍然不為所動。
這都顯露出劉備寬厚仁愛的一面。
劉備這樣為人處事的態度很適合收買人心,能夠讓人甘願死心塌地追隨於他。
比如關羽張飛趙雲等人一生追隨劉備不離不棄,諸葛亮也是為其竭盡全力操勞一生,還有龐統法正黃忠等人都是為了他的事業而奮鬥到死。
可以看出劉備是一個很得民心的仁德君子,然而在統計三國時期有哪些叛徒的時候,結果卻很令人感到詫異,在魏蜀吳三國之中就屬劉備手底下出現的叛徒最多。
漢朝本來就以孝治理天下,當時的人最注重忠義氣節,所以很多人寧願一死也不會屈膝投降,更別提成為被人唾罵的叛徒了。
三國時期的叛徒並不多,而且大多下場悽慘無比,即使是名列五子良將之首的于禁也是被逼的鬱鬱而終,劉備麾下卻出現了好幾個叛徒並且下場悽慘。
蜀漢最出名的叛徒就是孟達,他當年在劉璋手下做事,後來歸順了領兵入川的劉備,但是卻在襄樊之戰後背叛劉備投靠曹魏,是一個十足的叛徒。
除了孟達之外,還有襄樊之戰過後投靠孫權的糜芳傅士仁兩位大將,夷陵之戰後投靠魏國的黃權,投靠東吳的潘浚,以及殺害張飛的范強和張達二人。
這些人之中身份各不相同,既有地位低微的士卒,也有深受重用的將領,甚至還有皇親國戚,其中很多人都受到劉備的賞識和器重。
一般來說在重視氣節的漢朝很少有人願意成為叛徒,反觀劉備麾下這些人在投降的時候雖然面臨一些困境,但是卻不至於一定要投降。
這些人之所以成為叛徒並不是迫不得已,一向擅長收買人心拉攏人才的劉備,麾下的將領為何忠誠度會如此低呢?
其實關鍵因素還在於劉備本身。
誠然,劉備在拉攏人心這一方面做得非常到位,所以能夠招納很多賢才,但是在用人方面卻顯得有所不足。
曹操用人賞罰分明令行禁止,劉備則過於寬厚仁慈,這樣雖然利於招納人才但是卻不利於使用人才。
比如孟達投靠曹魏以後他的家人並沒有遭到特別對待,黃權投靠曹魏以後他的家人非但沒有遭到處罰反而還升官了。
糜芳叛變之後糜竺親自上門請罪,劉備也沒有對其進行責罰反而還和當初一樣寬厚對待他們家。
這樣的話,劉備麾下人即使是叛變投降也沒有後顧之憂,犯罪成本幾乎為零,所以才會使得這些叛徒有恃無恐。
此外一點就是劉備招納很多人才,但是真正能夠受到重用並且融入核心圈子層的卻是寥寥無幾。
最受劉備信任的武將也就關張趙魏延等人,文臣則是諸葛亮龐統法正馬良等人,雖然說蜀漢集團還有很多能人志士但是跟劉備的關係較為疏遠,劉備這種用人親疏有別的做法也是讓手下人非常不滿。
你對於劉備手下出這麼多叛徒這件事情有何看法呢?
諸葛亮一生唯謹慎的歷史真相
諸葛亮一生唯謹慎的歷史真相文/老蔡的菜園子 國學大師南懷謹在其《論語別裁》中有一句很有名的話,「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塗」,後來開國領袖毛老人家把這句話送給了一生戎馬倥傯、叱吒風雲的葉劍英...
三國十大主動投誠人物,地位最高的是馬超,混得最好的卻不是他
三國是個亂世,亂世之中為了各自的利益投降,背叛,反覆是常用的事情。投降又有三種:一種是勢窮而降比如張郃,姜維,黃權等,一種是被俘而降比如張遼,于禁,第三種是主動投降,就是對方不知道,自己主動送上...
六出岐山,為何不能一統天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
三國歷史人物,識勢而出的司馬懿
在我們看來,司馬懿是三國時期的反面人物,普遍給人的感覺是,司馬懿陰險狡詐,城府極深,難以揣摩,後篡取了曹魏的政權,為後代子孫建立西晉奠定了基礎。最終263年,兒子司馬昭發動魏滅蜀之戰,蜀漢滅亡。...
三國時最「陰」的人,是他害死關羽,後來卻被這兩人給殘害
其實我們每個人對三國時期的事情都深有了解,畢竟三國時期的事情對後代來說也是影響深遠的。但是對於三國那紛繁複雜的各國政治事情那我們恐怕也是一知半解了,而有些三國時期的那些著名人物大家其實應該也是會...
為什麼說: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其實後面還有句話,你知道嗎
相信無論是否熟讀歷史,大家都知道諸葛亮,被他的事跡所折服。諸葛亮確確實實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否則,劉備也不會屈身三次去茅廬請他。但是人才也有犯錯的時候,偉大如毛主席,也有著七分功三分過。諸葛亮...
三國最沒腦子的人,先後投靠劉備和曹操,最後成為司馬懿刀下鬼
在三國,任何一個人的舉動都是有可能改變整個歷史的,這些人中通常是一些小人物。比如說衛瓘,可能這人聽都沒有聽過,但是正是這個人搞死了姜維和鄧艾。像這樣不出名的人也是大有人在的。而且說道這樣子的人,...
諸葛亮為何不選擇占據大半江山的曹操,而投奔落魄無比的劉備
劉備三顧茅廬時,天下已是南北兩強鼎立,曹操更是占據了大半天下。而且,曹操一直是求賢若渴,選才用人不拘一格。常理看來,如果諸葛亮加盟曹魏集團,那麼平定荊州,征服東吳,一統天下,將不在話下。
此人乃將帥之才,卻有小人之心,一叛劉璋二叛劉備三叛曹魏
<span class="bjh-h3">此人乃將帥之才,卻有小人之心,一叛劉璋二叛劉備三叛曹魏<span class="bjh-h3">文/流沙的歷史說三國紛爭起,戰火亂。「亂世出英雄」,這一...
三國之中,劉備最得人心,但為什麼他手下出現的叛徒反而最多?
在《三國演義》之中,劉備簡直就是仁義的化身。他禮賢下士,善待百姓,最擅收買人心。雖有曹操大軍在後追擊,但他仍對百姓不離不棄,帶著百姓逃走,讓百姓深感其仁。在徐州,陶謙病重,他覺得不可趁人之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