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不足喜 貧亦可賀:富足源自心態 貧乏輸在品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作者:弓難張

誰窮誰富 知足常樂

晉皇甫謐《高士傳》中記載了嚴遵的事跡:

嚴遵字君平,身處西漢晚期,四川人。

隱居不去做官,常在成都市上算卦,每天可以得到百錢來維持生活。

一般算卦結束後就會關了店鋪放下帘子從事寫書活動。

楊雄年少時曾跟著他混過一段時間,經常稱道他的仁德。

蜀地有個富人叫羅沖,問君平說:「你為什麼不去做官?」

君平說:「我沒辦法動身啟程。

羅沖為他準備了車馬衣糧,君平說:「我富裕而你貧乏,怎麼可以讓貧乏的人來接濟富人呢?」

羅沖說:「我擁有萬金之富,你沒有一石糧,卻說有餘,這不是很荒謬嗎?」

君平說:「不是這樣的。

我前些日子住在你家裡,見你深夜還沒有休息,日夜忙碌,卻從未有滿足。

我以算卦為業,不用下床錢就來了,還剩餘數百錢,錢上的塵土都已經積到一寸厚了,還沒有什麼用項。

這不是我富裕而你貧乏嗎?」

羅沖聽了十分慚愧。

嚴遵的話道出了一個富裕和貧乏的判斷標準問題。

人不能為了金錢而活,不能成為財富的奴隸,要懂得適可而止,不能一味地為了財富而不顧及其它,這樣雖富亦貧。

另外,如果不注重自身及家庭的品德教育,即使一時發達了也很難守住財富。

從羅沖慚愧臉紅的反應看,他是認可嚴遵的看法的。

利來利往 行止有度

司馬遷在《史記·貨殖列傳》中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壤壤,皆為利往。

夫千乘之王,萬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猶患貧,而況匹夫編戶之民乎!」

在一個商業高度發達的社會,人們對於物質財富的追求永無止境,為利來,為利往,這本無可厚非,關鍵在於如何做到「行止有度,身心均健康地生活」。

像羅沖那樣日夜忙碌晝夜不停地勞作,純粹為了財富而活,人生又有什麼意義呢?

再像有的商人們,為了攫取最大的利益不惜摻假造假,坑蒙拐騙;有的官員們為了利益不惜貪污受賄、賣官鬻爵,東窗事發時被發現滿屋子都是來不及花掉的「金錢」,這樣的追求不但害己,更危害他人和社會,甚至已墮入違法犯罪的深淵了。

細想想,那些貪官污吏們滿屋子的「金錢寶物」和嚴遵的「數百錢」有什麼區別呢?不同的是數量多寡,相同的是都已「蒙塵」,沒什麼「用」!

擺正心態 加強操守

《國語·晉語》記載了「叔向賀貧」的故事:

羊舌肸字叔向,是春秋時晉國的大夫;韓起,晉國的上卿,死後諡號「宣子」。

叔向見韓宣子,宣子憂貧,叔向賀之。

韓起說:「我雖有卿的虛名,但沒有相應的財富,往來應酬都發愁,你為什麼要祝賀呢?」

叔向說:「我們國家過去有個大臣叫欒書,即欒武子,晉厲公、晉悼公時正卿,雖位高權重,但家財很少,欒書人賢德,奉公守法,聲名傳播於諸侯,晉國在他管理下有條不紊的發展著。

但他的兒子欒黶,即欒桓子,驕奢淫逸,違法亂紀為所欲為,僅僅靠著欒武子德行的餘蔭以善終。

到了孫子輩的欒盈時,改變桓子的惡行,而重修欒武子的德行,本該可以免禍得到善終的,但終究受禍於桓子的罪惡,欒盈不得不逃亡到楚國。

三年後欒盈被殺,欒氏家族被滅族。

另外,晉國的郤氏家族,郤昭子郗至,位居晉國上卿,財富有君主的一半,軍隊也有國君的一半,其家族先後有五位大夫、三位卿相,何其榮耀!但恃富而驕,橫行不法,最終他的屍首在朝廷示眾,宗族在絳都被滅絕。

老百姓沒人同情他們,就因為缺少德行。

現在,宣子你有欒武子的貧窮,你倆職位也相當,我認為你可以有他的德行和操守來光大韓姓的門楣,所以才祝賀你,否則的話,你只一味擔憂財富不足,悲哀還來不及,有什麼可賀呢?」

叔向以晉國欒氏和郤氏兩大家族的興衰史告誡韓起,貧窮不可怕,擺正心態,加強操守最重要。

是的,富不足喜,貧亦可賀。

自身也好,家族也好,關鍵在於賢良品德的培育,富不過三代,而好的品行卻可以傳家久遠。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春秋晉國那些事,古之遺直,叔向

春秋時的晉國,有一個人叫叔向,晉悼公見叔向有才能,就讓他任太子的老師。到了晉平公二十一年秋季(公元前552年),晉國的范氏家族和欒氏家族發生了爭奪權利的鬥爭。范家勝了,范宣子大開殺戒,殺了欒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