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晉國韓氏的第六代家主——韓起,為晉國正卿二十七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韓氏為晉國公族;另一說法為周文王之子有封於韓國者,以韓為氏。
本文采第一種說法,晉國韓氏的第一代為韓萬,韓萬為曲沃桓叔(公元前802年─公元前731年)之子。
晉武公(前716年——前677年在位)時,韓萬為武公御戎。
前677年,曲沃代翼,晉武公封韓萬於韓原(現在的山西河津東、陝西韓城)。
韓氏的第二代家主為韓賕伯,史書只記其名,無記其事。
韓氏的第三代家主為韓簡,公元前645年為晉國正卿,率晉軍與秦軍進行了韓原之戰,晉軍戰敗,晉惠公(前651年——637年在位)被俘,此後史書再無關於韓簡的記載。
韓氏的第四代家主為韓輿,史書對其記載也非常少,可能受其父韓簡在韓原之戰戰敗的影響,和晉文公繼晉惠公即位的影響,韓氏政治地位一落千丈,晉文公(前636年——前628年在位)時,無關於韓氏之人為官的記載。
韓氏的第五代家主為韓厥,史書記載韓厥原為趙氏家臣。
與韓厥同一代的還有韓穿,開始地位是高於韓厥的:公元前597年晉楚邲之戰時,韓厥為軍司馬之時,韓穿為上軍大夫。
公元前588年,韓厥由於晉齊鞌之戰中立下大功,地位超越韓穿成為新中軍將,韓穿此時為新上軍佐。
公元前583年,下宮之難後,晉景公減六軍為四軍,韓厥升為下軍將,而韓穿退出卿列,史書再無記載。
有兩種可能:一是韓穿年紀大了,退休了;還有一種可能是韓穿隨這次裁軍被革職了。
第一種可能性大,因為同一年,下宮之難前韓穿還是很受重用的。
《左傳-成公八年》:春,晉侯使韓穿來言汶陽之田,歸之於齊。
季文子餞之,私焉,曰:「大國制義以為盟主,是以諸侯懷德畏討,無有貳心。
謂汶陽之田,敝邑之舊也,而用師於齊,使歸諸敝邑。
今有二命曰:『歸諸齊。
』信以行義,義以成命,小國所望而懷也。
信不可知,義無所立,四方諸侯,其誰不解體?《詩》曰:『女也不爽,士貳其行。
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七年之中,一與一奪,二三孰甚焉!士之二三,猶喪妃耦,而況霸主?霸主將德是以,而二三之,其何以長有諸侯乎?《詩》曰:『猶之未遠,是用大簡。
』行父懼晉之不遠猶而失諸侯也,是以敢私言之。
」從以上筆者推測,韓穿原為韓氏家主,後來韓厥取而代之。
韓厥的政治生命很長:公元前615年,晉秦河曲之戰,他被趙盾任命為軍司馬;公元前588年升為新中軍將;公元前583年升為下軍將;公元前574年升為上軍佐;公元前573年升為中軍將;公元前566年告老致仕。
從政即有五十年,壽命就更長了,因為人家還是主動退休的。
韓厥為韓氏在晉國的崛起奠定了基礎。
公元前566年,韓厥告老之後,其長子韓無忌以自己有疾,禮讓韓起,韓厥幼子韓起成為韓氏第六代家主。
韓氏勢力在韓起手中繼續發展,韓氏能成為瓜分晉國者之一,韓起時已基本定型。
晉平公十四年(前544年)吳國季札出使晉國,就預言晉國之政必將歸之於韓、趙、魏三家。
《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前544年)》記載:「(季札)適晉,說趙文子、韓宣子、魏獻子,曰:『晉國其萃於三族乎!』說叔向,將行,謂叔向曰:『吾子勉之!君侈而多良,大夫皆富,政將在家。
吾子好直,必思自免於難。
』」
韓厥告老之後,知罃斷為晉國正卿,韓起繼其父卿位為上軍佐。
知罃為正卿的時間段為前566年至前560年。
期間,韓起帶領上軍的一部分跟隨知罃進行了多次戰鬥,為晉國立下功勞。
前564年,晉國伐鄭,晉悼公以知罃為主帥,士匄佐之,攻打鄭都東門;荀偃和韓起率上軍攻西門;欒黶和士魴率下軍攻南門;趙武和魏絳率新軍負責後勤。
鄭國抵擋不住向晉求和。
公元前560年,知罃和士魴去世,晉景公將四軍八卿壓縮為三軍六卿,新軍被撤。
中軍佐士匄禮讓荀偃,荀偃從上軍將升為中軍將,韓起禮讓趙武,趙武從新軍將升為上軍將,韓起佐之。
此也算是韓氏報趙盾提拔韓厥之恩,當初韓厥為趙盾家臣,前615年趙盾將韓厥任為軍司馬。
荀偃為中軍將的時間為前560年至前554年。
前559年,晉伐秦,晉與其盟國大軍齊發,晉、齊、宋、魯、衛、鄭、曹、莒、邾、滕、薛、杞、小邾13國聯軍渡過涇水,很快便攻入到秦國腹地,秦景公率軍抵抗,但一路後退。
晉軍主帥由於剛即位不久,荀偃不能很好的管束其手下,下軍將欒黶由於多年職位沒有上升,很是不滿,帶著下軍私自回國。
荀偃怕欒黶遭到秦軍伏擊,也統帥軍隊回國,史稱「遷延之役」。
晉悼公知道其中原委,沒有追究任何人的責任,這讓荀偃保住了職位,並表明晉悼公是支持他的;也讓欒黶摸不著頭腦,輿論對其一片譴責,以後欒黶將功補過,奮勇殺敵,立下大功。
公元前558年,29歲的晉悼公病逝。
其子彪立,是為晉平公。
公元前557年六月,中行偃、欒黶率領晉軍到棫林(在今河南省葉縣東北),之後在湛阪(今河南省平頂山市)與楚軍決戰,楚軍大敗,欒黶作戰勇猛,攻下方城(為楚國門戶),進攻楚國本土,並順便討伐許國,而後勝利班師。
前555年,晉平公攜六卿,會合宋、魯、衛、鄭、曹、莒、邾、滕、薛、杞、小邾各國聯軍伐齊。
齊靈公在茲(在今山東平陰縣東)、邿(在今山東平陰縣西)、盧(今山東長清縣西南)重兵防禦。
一個月後,聯軍將齊國的茲、邿、盧三城包圍。
晉軍兵分三路:中軍(中行偃、士匄)攻打茲;上軍(趙武、韓起)攻打盧;下軍(魏絳、欒盈)攻打邿。
很快,中軍攻克茲城;,下軍攻占邿邑。
只有趙武和韓起沒有攻克盧邑,盧是高氏的封地,高氏世代經營,城郭修的也非常堅固,高厚又是齊國正卿,所以趙武和韓起的上軍一時攻不下也正常。
盧邑攻不下,對晉軍影響不大,晉中軍帥帶領晉軍繞過盧邑,直奔齊國都城臨淄,將其圍住,猛烈攻城。
但此時晉中軍將的生命也走到了盡頭,前554年二月,荀偃去世,晉國不得已撤軍,齊國逃過一劫。
荀偃去世後,中軍佐士匄繼其為晉國正卿(前554年——前548年),荀偃之子荀吳繼其父卿位,為中軍佐。
士匄繼為中軍將後,於前554年繼續伐齊,打入齊國谷地(今山東東阿縣南東阿鎮)後,齊靈公去世的消息傳來,依當時外交慣例,晉國撤軍。
前552年,齊莊公到澶淵(今河南濮陽西北)同晉平公結盟,承認了晉國的盟主地位。
同一年,晉國欒氏家主欒盈受到士匄迫害,逃亡齊國。
前550年欒盈在齊國的支持下回國叛亂,沒有成功,欒氏盡數被誅。
之後士匄以此事為藉口,大肆誅殺異已。
前548年,士匄去世,趙氏狐兒趙武繼為中軍將(前548年——前541年),前546年,晉楚達成彌兵之盟,從此之後,晉國與楚國的戰事結束。
楚國受到南方吳國的強勢進攻,楚國被吳國打敗之後,又成吳越爭霸之勢。
而晉國沒有了外憂之後,晉平公開始沉迷於享樂,荒淫無度,大興土木。
晉君無為昏庸,晉國六卿開始大力發展私家力量,晉國卿大夫漸成尾大不掉之勢,荀氏、趙氏、魏氏開始大力向北方少數民族開戰,所占之地盡為已有。
公元前541年,趙武去世,韓起繼為正卿,其為正卿二十七年,正是晉君無為,晉國六卿發展最快之時,韓起做為晉國正卿,韓氏發展也非常快。
《左傳昭公三年(前539年)》記載齊臣晏嬰來晉,晉賢臣叔向對其說:「然。
雖吾公室,今亦季世也。
戎馬不駕,卿無軍行,公乘無人,卒列無長。
庶民罷敝,而宮室滋侈。
道堇相望,而女富溢尤。
民聞公命,如逃寇讎。
欒、郤、胥、原、狐、續、慶、伯,降在皂隸。
政在家門,民無所依,君日不悛,以樂慆憂。
公室之卑,其何日之有?《讒鼎之銘》曰:『昧旦丕顯,後世猶怠。
』況日不悛,其能久乎?」翻譯成白話文就是:
叔向說:「是的。
就是我們的公室,現在也到了末世了。
兵車沒有戰馬和人駕馭,國卿不率軍隊;國君的戰車左右沒有好人才,步兵隊伍沒有好長官。
百姓疲病,但宮室更加奢侈。
道路上餓死的人隨處可見,而寵姬家的財物多得裝不下。
百姓聽到國君的命令,就像逃避仇敵一樣。
欒、卻、胥、原、狐、續、慶、伯
這八個大家族的後人已經淪為低級的吏役。
政事由私家決定,百姓無所依從。
國君一天比一天不肯悔改,用行樂來掩蓋憂愁。
公室的衰微,還能有幾天?《讒鼎之銘》說:『天不亮就起來致力於 政績顯赫,子孫後代還是會懶散懈怠。
』何況國君一天天不悔改, 國家能夠長久嗎?」
叔向看出晉國將為異姓卿族所瓜分,而這一切源於晉國國君的昏庸和無為。
公元前537年,楚靈王娶晉國宗女,韓起和叔向到楚國送親。
楚靈王因昔日楚受晉國軍事打擊,想侮辱晉國,想以韓起為看守宮門的閹人,以叔向為管理後宮的閹人。
可見晉國之衰,昔日打得楚國求饒,現在楚國卻要如此侮辱晉國,韓起為晉國中軍將,叔向為晉平公的老師!晉國之威何在?而這都源於晉君的荒淫,晉臣忙於內鬥、忙於瓜分晉國。
楚國大夫薳啟強勸阻了楚靈王的行為,他說:」韓起之下,趙成、中行吳、魏舒、范鞅、知盈;羊舌肸之下,祁午、張趯、籍談、女齊、梁丙、張骼、輔躒、苗賁皇,皆諸侯之選也。
韓襄為公族大夫,韓須受命而使矣。
箕襄、邢帶、叔禽、叔椒、子羽,皆大家也。
韓賦七邑,皆成縣也。
羊舌四族,皆強家也。
晉人若喪韓起、楊肸,五卿八大夫輔韓須、楊石,因其十家九縣,長轂九百,其餘四十縣,遺守四千,奮其武怒,以報其大恥,伯華謀之,中行伯、魏舒帥之,其蔑不濟矣。
君將以親易怨,實無禮以速寇,而未有其備,使群臣往遺之禽,以逞君心,何不可之有?「薳啟強這些話是向楚靈王描述了晉國韓氏和羊舌氏(叔向家)的強大,晉君是昏,但晉卿可是足夠強大,一旦觸怒了韓氏和羊舌氏,此二家之人起二家之兵,就能打得楚國敗亡!這是符合當時的情況的。
晉國,這個當時的巨無霸,後來分裂為三家:韓、趙、魏,俱列戰國七雄,魏國在戰國前期,大有一統天下之勢,韓國在魏國衰落後以一國之力力抗秦國東擴之勢,趙國為戰國後期唯一能與秦對抗的軍事強國。
而沒有分裂的晉國根本不是楚國所能對抗的。
晉平公因前546年晉楚彌兵之盟,沉迷於享樂,所以晉國自己衰落了下去,六卿分權。
但一旦晉國遇到了外患,這個巨無霸很有可能再次整合起來。
這也是前574年,晉卿士燮自祝求死的原因。
韓起為卿之時,一方面發展韓氏勢力,另一方面也成為晉國公室的支柱力量,他活著的時候,韓氏、羊舌氏(此二氏與晉同宗)成為晉國強宗,但他死之後,羊舌氏即被六卿瓜分。
前514年,韓起從政五十多年,為正卿二十七年,終於去世,魏舒成為晉國執政。
同年秋,羊舌氏和祁氏被六卿滅族,他們分祁氏之田為七縣:鄔、祁、平陵、梗陽、塗水、馬首、盂;分羊舌氏之田為三縣:銅鞮、平陽、楊氏。
司馬彌牟為鄔大夫,賈辛為祁大夫,司馬烏為平陵大夫,魏戊為梗陽大夫,知徐吾為塗水大夫,韓固為馬首大夫,孟丙為盂大夫,樂霄為銅鞮大夫,趙朝為平陽大夫,僚安為楊氏大夫。
晉國公室更加衰弱,六卿更加強大。
可見韓起在時,公族是受其保護的。
韓起可以說是晉國的罪人,韓氏的功臣。
做為晉國正卿,晉國因他而衰,國君沉迷於享樂,他沒有盡到人臣之責去勸阻;但做為韓氏家主,韓氏在他手中發展的更加強大,在諸卿的鬥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後來成為三分晉國之一,韓起對得起韓家。
真可謂忠孝不能兩全!
晉國春秋卿士爭雄(19)韓起長期執政為家族謀利益鮮有大作為
韓起(?—公元前514年),姬姓,韓氏,名起,諡號宣,史稱韓宣子,韓獻子韓厥之子。公元前566年,時任正卿的韓獻子韓厥告老,晉悼公應允並破格提拔荀罃執政。韓厥的長子是韓無忌,韓無忌卻以自己有略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