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喜!關羽對魏延的態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魏延和關羽的相貌、能力和性格都有很多相似之處,仔細研究,兩人的命運似乎也相互影響。

本文以演義為主,史書為輔,分析一下關羽對魏延與眾不同的態度。

《三國演義》第五十三回:【剛推到門外,恰欲舉刀,忽然一將揮刀殺入,砍死刀手,救起黃忠,大叫曰:「黃漢升乃長沙之保障,今殺漢升,是殺長沙百姓也!韓玄殘暴不仁,輕賢慢士,當眾共殛之」願隨我者便來!」眾視其人,面如重棗,目若朗星,乃義陽人魏延也。

自襄陽趕劉玄德不著,來投韓玄;玄怪其傲慢少禮,不肯重用,故屈沉於此。

當日救下黃忠,教百姓同殺韓玄,袒臂一呼,相從者數百餘人。

黃忠攔當不住。

魏延直殺上城頭,一刀砍韓玄為兩段,提頭上馬,引百姓出城,投拜雲長。

雲長大喜,
遂入城。

安撫已畢,請黃忠相見;忠託病不出。

雲長即使人去請玄德、孔明。

雲長引魏延來見,孔明喝令刀斧手推下斬之。

玄德驚問孔明曰:「魏延乃有功無罪之人,軍師何故欲殺之?」孔明曰:「食其祿而殺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獻其地,是不義也。

吾觀魏延腦後有反骨,久後必反,故先斬之,以絕禍根。

」玄德曰:「若斬此人,恐降者人人自危。

望軍師恕之。

」孔明指魏延曰:「吾今饒汝性命。

汝可盡忠報主,勿生異心,若生異心,我好歹取汝首級。

」魏延喏喏連聲而退。

就在不久前的赤壁戰後,關羽也險些被諸葛軍師斬首。

《三國演義》第五十回:【卻說關雲長放了曹操,引軍自回。

……孔明曰:「此是雲長想曹操昔日之恩,故意放了。

但既有軍令狀在此,不得不按軍法。

遂叱武士推出斬之。

玄德曰:「昔吾三人結義時,誓同生死。

今雲長雖犯法,不忍違卻前盟。

望權記過,容將功贖罪。

」孔明方才饒了。

羅貫中不是曹雪芹、金庸,也不是司湯達、陀思妥耶夫斯基,他屬於說書人的口吻,不擅長心理描寫,也沒有提過諸葛亮欲斬魏延時關羽的態度。

想要推測關羽當時的心理活動,還得從魏延登場說起。

魏延第一次登場,就直接奔著劉備而去,比張松、法正要專一許多。

他本是劉表戰將,因慕皇叔仁德仗義,所以當劉備敗軍行至襄陽城下時,他殺掉城門守將,準備迎接劉備進城,並大呼「劉使君乃仁德之人,今為救民而來投,何得相拒!」只因被文聘大軍阻攔,錯失了這次機會,「尋不見玄德,自投長沙太守韓玄去了。

」找了明公許久,茫然惆悵若失。

魏延在劉備最狼狽的時候投奔他,可見其對劉備是真心傾慕。

那一戰關羽從水路至江陵,不曾見過魏延,而劉備孔明是見過他的。

他們也許不記得魏延的姓名相貌,但理應知道劉表帳下有這麼一位支持者。

而魏延尋不見劉備(相聚何其短也),這才策馬南下,在韓玄處找一個棲身之地,留有用之身,以待來日與明主重逢。

終於將劉備的軍隊盼來,而韓玄卻像蔡瑁那樣與劉備為敵,魏延憤恨不已,就在黃忠待斬的危急關頭,救了黃忠,殺了韓玄,再次上演了所謂的「反骨」戲。

在我心中,這是個楊過、蕭峰一般的大英雄,只不過他們的月亮星座都是天蠍座,所以人生跌宕起伏(個人分析:楊過是日水瓶月天蠍,蕭峰是日獅子月天蠍,魏延是日獅子處女月天蠍)。

————

我們再看魏吳兩國引薦人才的景象:

《三國演義》第十回:【一日,夏侯惇引一大漢來見,操問何人,惇曰:「此乃陳留人,姓典,名韋,勇力過人。

舊跟張邈,與帳下人不和,手殺數十人,逃竄山中。

惇出射獵,見韋逐虎過澗,因收於軍中。

今特薦之於公。

操曰:「吾觀此人容貌魁梧,必有勇力。

《三國演義》第三十八回:【適平北都尉呂蒙入見,告權曰:「某把龍湫水口,忽有黃祖部將甘寧來降。

……寧因此得過夏口,欲投江東,恐江東恨其救黃祖殺凌操之事。

某具言主公求賢若渴,不記舊恨;況各為其主,又何恨焉?寧欣然引眾渡江,來見主公。

乞鈞旨定奪。

孫權大喜曰:「吾得興霸,破黃祖必矣。

」遂命呂蒙引甘寧入見。

夏侯惇引典韋來投曹操,呂蒙引甘寧來投孫權,作為善於用人的明主,收得猛將都是很開心的。

夏侯惇是如何收典韋的?——「惇出射獵,見韋逐虎過澗,因收於軍中。

」夏侯惇打獵的時候偶遇在野勇士典韋逐虎過澗,主動與其結識,把他推薦給主公。

呂蒙是如何收甘寧的?——「寧因此得過夏口,欲投江東,恐江東恨其救黃祖殺凌操之事。

某具言主公求賢若渴,不記舊恨。

」甘寧有投奔孫權之意,但害怕吳主記仇不能相容,呂蒙看出甘寧的心思,又欣賞他的人才,極力勸慰安撫並推薦給主公。

關羽是如何收魏延的?——「魏延直殺上城頭,一刀砍韓玄為兩段,提頭上馬,引百姓出城,投拜雲長

雲長大喜,遂入城。

」魏延幫關羽殺了敵軍主帥,引全城百姓出城投拜自薦,避免更多的流血犧牲。

史載關羽「善待卒伍」,魏延「善養士卒」,兩位獅子男都體恤民眾,同情弱者,在民間的口碑相當不錯。

夏侯惇和典韋的相識具有偶然性和傳奇色彩:尚武的夏侯惇慧眼識英雄,主動結交豪傑,不論他是以情動人,還是以理服人,收降一位桀驁不馴的狂俠總是費了一番功夫。

夏侯惇 「年十四,就師學,人有辱其師者,惇殺之,由是以烈氣聞。

」而典韋也「有志節任俠。

襄邑劉氏與睢陽李永為讎,韋為報之。

韋乘車載雞酒,偽為候者,門開,懷匕首入殺永,並殺其妻,徐出,取車上刀戟,步去。

永居近巿,一巿盡駭。

追者數百,莫敢近。

行四五里,遇其伴,轉戰得脫。

由是為豪傑所識。

」二人都是膽氣壯烈的任性之俠,都因殺人而聞名,所以言語投契,英雄惜英雄。

呂蒙收甘寧也有一定的機緣,甘寧有投奔孫權之意,卻又怕其記仇不能容己,所以進退兩難、十分糾結,如若甘寧這次在夏口不是被呂蒙見到,而是遇上了程普、韓當等人,心結未必能夠解開。

呂蒙少時是個問題少年,「時當職吏以蒙年小輕之,曰:「彼豎子何能為?此欲以肉餵虎耳。

」他日與蒙會,又蚩辱之。

蒙大怒,引刀殺吏,出走,逃邑子鄭長家。

……蒙始就學,篤志不倦,其所覽見,舊儒不勝。

」 陳壽評價他「初雖輕果妄殺,終於克己,有國士之量」;而甘寧則被稱為「錦帆賊」,其「輕俠殺人,藏舍亡命,聞於郡中。

人與相逢,及屬城長吏,接待隆厚者乃與交歡;不爾,即放所將奪其資貨,於長吏界中有所賊害,作其發負,至二十餘年。

止不攻劫,頗讀諸子。

」從二人的經歷來看,相似之處頗多:年少時粗猛好殺,任性妄為,漸長學會克制自己,都通過讀書增長學識智謀,成為一代名將。

吳國諸將,甘寧和呂蒙的性格最為相近。

————

關羽收魏延不僅存在偶然性(拈鬮結果:趙雲攻桂陽,張飛攻武陵,剩下關羽攻長沙),而且存在必然性:因為只要是劉備的人來了,魏延肯定要去投奔,他等這一天很久了,和韓玄人品優劣沒太大關係。

那麼關羽和魏延有沒有相同之處呢?——不僅有,而且很多。

(1)相貌相似

關羽出場時:「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唇若塗脂;丹鳳眼,臥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

」而魏延出場時:「眾視其人,身長八尺,面如重棗;乃義陽人也,姓魏,名延,字文長。

」關羽收他時「眾視其人,面如重棗,目若朗星,乃義陽人魏延也。

這兩處是毛宗崗刪減過的,羅貫中原作寫的是:「此人是誰?身長九尺,面如重棗,目似朗星,如關雲長模樣,武藝獨魁。

江表義陽人也,姓魏,名延,字文長。

」以及「百姓視之,其人面如重棗,目似朗星,器宇軒昂,貌類非俗,乃似關將。

義陽人也,姓魏,名延,字文長。

」可見羅貫中的本意就是要把魏延寫成和關羽一類的英雄豪傑。

(2)能力相近

諸葛亮的「隆中對」制定了未來的戰略方針:「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這個預言只實現了一半。

公元219年是三國戰爭最為激烈的一年,在我看來是超越赤壁之戰的戲劇大高潮。

這一年,在諸葛亮、黃權的謀划下,劉備親率法正、黃忠、魏延等人與夏侯淵、張郃、徐晃、郭淮等人相峙於漢中,並在定軍山斬殺了夏侯淵,破格提拔牙門將軍魏延領漢中太守,以鎮漢川。

此時張飛、馬超也由另一路與曹洪、曹休剛結束一場大戰。

曹操親率曹彰、許褚、楊修等人迎擊劉備,使趙雲上演了如入無人之境的精彩表演,贏得了「虎威將軍」的美稱。

關羽則在荊州率關平、廖化、馬良圍困曹仁、滿寵於樊城,捉于禁,斬龐德,曹操差點下令遷都。

徐晃率兵解救樊城,鎮守揚州的夏侯惇張遼也趕去支援,參與獻策的魏國謀士有司馬懿、劉曄、蔣濟、賈詡、董昭等人。

就在千鈞一髮之時,戰局有了戲劇性的顛覆:孫權用計偷襲關羽老巢,呂蒙指揮三軍,陸遜運籌帷幄,潘璋、蔣欽、朱然、全琮、韓當、周泰、徐盛、丁奉等將大顯身手,最終將關公斬殺。

這一年,當時的名將智者幾乎全部投入戰局,正如隆中對的預言,漢中、荊州這兩個戰略要地,進行了後漢三國時期最驚心動魄、峰迴路轉的生死大戰

而關羽敗北、荊州易手,使諸葛亮的計劃落空,所以北伐時只余漢中一路。

劉備本來的意思,是讓魏延代替自己作為「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的大將,和關羽遙相呼應共同北伐,而這個大膽的任命也讓蜀國滿座皆驚。

【先主為漢中王,遷治成都,當得重將以鎮漢川,眾論以為必在張飛,飛亦以心自許。

先主乃拔延為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一軍盡驚。

先主大會群臣,問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延對曰:「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

】從這句話來看,魏延的氣魄猶在關羽之上。

因義弟關羽鎮守荊州要地,與劉備長期分離,使劉備把對關羽的思念轉移到魏延身上——這種說法看似很荒謬,但細細想來也未必無理:魏延和劉備從一開始就有著難以言喻的緣分,從短暫相識到迅速離別,從苦苦追尋到茫茫無蹤,從再次重逢到虎口脫險,真有點楊過與龍兒的意味。

而從魏延之後的軍事表現來看,他並沒有辜負劉備的期許,絕對勝任漢中太守一職,不僅善於治軍,能夠獨當一面,而且與魏軍交手戰績不俗。

在蜀國武將中,魏延的綜合統帥能力是與關羽最相近的。

(3)性格相同

關羽「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魏延「延既善養士卒,勇猛過人,性矜高,當時皆避下之」,他們都屬於孤傲自負的獨行俠,個人分析關羽是巨蟹獅子座,魏延是獅子處女座,獅子座的王者氣質讓他們大得士卒擁戴,而與陰柔星座(巨蟹、處女)的融合反而加劇了獅子本身的高傲自滿,所以和同事(尤其是文人)相處不好,關羽在士大夫面前驕矜孤傲,魏延和楊儀的交惡更不用多說。

蜀國文化人的代表正是諸葛孔明

————

那麼關羽和魏延的關係究竟如何呢?先來看看魏國和吳國的那兩對。

夏侯惇和典韋。

《三國志》記載,典韋本是士卒,數戰有功被夏侯惇提拔為司馬,濮陽之戰的危急關頭奮發神勇救了曹操,從此成為曹操的第一護衛。

之後夏侯惇和典韋的交情如何,書中沒說,但典韋是個知恩圖報的人,因夏侯惇的慧眼識才方能得遇明主,所以典韋對夏侯惇必然尊敬有加。

呂蒙和甘寧的友情,書中有詳細的描寫。

甘寧在夷陵被曹仁大軍圍困,呂蒙關心兄弟,幾番向周瑜獻策,最終救出甘寧;凌統與甘寧的宿怨,呂蒙也想盡一切辦法調和化解;甘寧和呂蒙還有過反目成仇又和好如初的故事。

【寧廚下兒曾有過,走投呂蒙。

蒙恐寧殺之,故不即還。

後寧齎禮禮蒙母,臨當與升堂,乃出廚下兒還寧。

寧許蒙不殺。

斯須還船,縛置桑樹,自挽弓射殺之。

畢,敕船人更增舸纜,解衣臥船中。

蒙大怒,擊鼓會兵,欲就船攻寧。

寧聞之,故臥不起。

蒙母徒跣出諫蒙曰:「至尊待汝如骨肉,屬汝以大事,何有以私怒而欲攻殺甘寧?寧死之日,縱至尊不問,汝是為臣下非法。

」蒙素至孝,聞母言,即豁然意釋,自至寧船,笑呼之曰:「興霸,老母待卿食,急上!」寧涕泣歔欷曰:「負卿。

與蒙俱還見母,歡宴竟日

】總之是風霜雨露、陽光彩虹都經歷過,此等友情更加難忘。

再來看關羽和魏延,史書和演義未曾提及他們的友情。

二人能夠相處的機會很少,劉備率龐統入川時就把新收的將領黃忠、魏延一併帶走,所以即便兩人想營造一段深厚的感情也不可能。

收魏延時,關羽見到一個氣質和性格都彷若自己的年輕人,而他又義助黃忠功不可沒,於是「大喜」並且親引魏延去見劉備,可沒想到諸葛亮一見魏延就要將其推斬,這種不公平的遭遇讓關羽產生了移情作用,對魏延更加憐惜。

關羽當時心裡的反差很大,他不明白諸葛亮為何突然要斬魏延,這不僅是位勇猛之士,而且是有功之臣,最重要的是,他是我關羽積極引薦的人才你要斬他豈不是說關某不識人嗎?從關羽「大喜」,到急切「使人去請玄德、孔明」,到「引魏延來見」,這一連環舉動看得出:關羽很想在軍師面前表現一番,以戰長沙之功補華容道之過,然而孔明的喝令猶如一瓢冷水,熄滅了他的熱情。

關羽想起華容道之後軍師也是發出同樣的喝聲,又想起三顧草廬的鵝毛大雪,想起孔明高臥的傲慢無禮,想起大哥的謙卑等候,想起「如魚得水」……想當年,自己與大哥、三弟漂泊轉戰、同生共死,那時何曾有你諸葛孔明在此高呼大喝?他不僅激動憤惱,而且已經將年輕的紅臉魏延當成了自己的化身。

百感交集的關羽,此時思考多於行動(巨蟹的「哈姆雷特人格」),並未來得及向軍師辯駁質問,求情的人依然是魏延最崇拜的劉皇叔(求情是雙魚的強項)。

關羽一向看不起人,卻服氣小圈子內的張飛、趙雲;魏延雖然孤傲難馴,卻深深地崇拜著劉備。

那麼,魏延會崇拜關羽嗎?關羽會賞識魏延嗎?他們在一起是相見恨晚呢,還是一山難容二虎?這只能交由後人想像了。

說來也怪,關羽和魏延這兩頭雄獅,都不聽諸葛亮的話,卻又完全信服於劉備,可見劉備身上的潛在的霸氣要比諸葛亮大得多。

也許諸葛亮真的把魏延當成了關羽的替身,將對關羽的不滿和敢怒不敢言轉移到了魏延身上,所以處處針對他,最後造成了魏延的命運悲劇。

很多人都研究過這一假設,我就不再累述了。

通過以上分析大膽猜測:劉備、諸葛亮和關羽本人都把魏延當成了關羽的替身。

魏延和關羽的命運線很奇怪。

魏延第一次想投劉備,關羽不在場,魏延與劉備也失之交臂,魏延第二次想投劉備,正好遇到了關羽,在關羽的引薦下完成心愿。

魏延與關羽相識沒多久,就隨劉備西征,從此再未見過面

劉備本準備安排關羽和魏延各領東西兩線,共同伐魏,魏延剛當上漢中太守,關羽就身首異處……他們不像雄獅,更似猛虎,註定無法群居,而要獨立山頭,各自為王,你榮我損,命運交疊。

二人的死也極其相似,關羽命喪盟友之手,魏延死於自家內鬥,後人秉燭讀史,震怒之餘,不免傷感嗟嘆。

史學家說:三國是「前表曹操,後表孔明」;說書匠說:三國是「前表呂布,後表馬超」;小關平覺得:蜀國則是「前表關羽,後表魏延」

魏延絕對可以看作是關羽性格和命運的延續,魏延真正發威也正是從關羽死後開始。

關羽和魏延這兩個個性十足的武將,使平淡和諧的蜀漢內部多了一些矛盾和衝突,加深了文學作品的戲劇性,也給後人研究三國人物的複雜性格提供了很多素材。

雖然關、魏二人如此相似,他們在後世的評價卻截然相反:關羽威震天下,雖身首異處,卻得到了千秋萬代的敬仰和崇拜;魏延一生悲苦,死前還被污衊謀反,直到當代才得以平誣,待遇何其不公也!

歷史人物和現實人物一樣,都是複雜多變的。

後人在將關羽拉下神壇的同時,不要忘了關羽仍是一位神勇蓋世、義薄雲天的大英雄;而我們在為魏延伸冤平反的時候,也要知道魏延命運的悲劇其實是他自己的性格造成的。

更不要因為喜歡關羽、魏延這兩位英雄,就將與他們相性不和的諸葛亮看成小人。

諸葛亮有其獨特的用人方法和大局意識,他不喜歡關羽、魏延有政治和戰略上的考慮,還涉及星象、性格、命運等神秘因素,不要簡單地歸咎於人品。

只有從人性的正反兩面去看待歷史人物,這個人物才真的是一個人,否則只是臉譜符號而已。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的兩情結釀蜀國歷史最大冤案?

諸葛亮集智慧、忠恕、正直、廉潔於一身。但以我看來,諸葛亮有一個「荊州不該失」的情結和「雲長———文長移情」,並因此釀成了蜀國的一樁冤案!「荊州不該失」情結使諸葛亮惆悵萬分「荊州不該失」情結是什麼...

孔明為何總是和魏延過不去 答案令人吃驚

魏延(?-234年),字文長,義陽(今河南省信陽市溮河區三里店)人。三國時期蜀漢名將,深受劉備器重。劉備入川時因數有戰功被任命為牙門將軍,劉備攻下漢中後又將其破格提拔為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