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宛城之戰可以看出誰才是三國第一謀士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小編我鐵桿三國迷,更是對郭嘉佩服的五體投地。

梟雄曹操生平固然也打過許多次敗仗,但提及他生平中敗得最狼狽的一仗,仍舊要數宛城之戰,在這一戰中,他不僅差點喪命,還喪失了貼身護衛典韋以及文武兼備的長子曹昂,可謂損失慘重。

令人不解的是,當時被曹操稱之為「奇佐」的鬼才郭嘉還沒有離世,那為什麼此戰卻不見郭嘉出謀劃策呢?

郭嘉字奉孝,出生於潁川,少時已很有遠見。

他當初想要投靠的人是袁紹,可是見過袁紹之後卻又選擇了離開,緣故起因是他認為袁紹無能無用,且善謀而欠好斷,將難成大事。

《三國志·郭嘉傳》記實:「(郭嘉)初,北見袁紹,謂紹謀臣辛評、郭圖曰:『夫智者審於量主,故百舉百全而功名可立也。

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機。

多端寡要,好謀無決,欲與共濟全國浩劫,定霸王之業,難矣!』於是遂去之。

」其實袁紹身世三公之家,弟子故吏遍布全國,備受眾人推許,他卻能看透袁紹的素養,並毅然拜別,可見其能。

其後曹操身邊一名很受器重的謀士戲志才病逝,曹操讓荀彧舉薦人才,來接替戲志才的位置,這時已經賦閒在家六年的郭嘉獲得推舉,來到曹操身邊後,二人總論一番,都很是欣賞對方,曹操說「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郭嘉則直言「真吾主也」,為此曹操還專門為郭嘉設了一個名為「軍事祭酒」的官職,讓他得以隨軍出征。

建安二年(197年),張繡與劉表結成掎角之勢,對曹操統治產生了威脅,於是曹操率軍征討張繡。

面臨曹操的雄師,張繡很快就選擇歸降,此事看似已經收場。

枉然曹操風騷成性,占有張繡的嬸娘為妾,使得張繡顏面掃地,決然策動夜襲,不僅擊殺了曹操的子侄曹昂和曹安平,而且還取了典韋之頭,乃至連曹操本身都差點喪命。

這時,令曹操非常敬重的郭嘉卻不曾登場,這是怎麼回事呢?

說到此處,大概有人會說,郭嘉雖得曹操憐惜,可是他終究方才來投,沒有資歷,並且曹操這次到宛城的目標是納降,此時郭嘉被留在司空府,未能隨軍出征。

終究這一戰若非曹操風騷,根本不會發生,這種說法有必定的原理,不過小編認為郭嘉不曾出手這一仗還與張繡部下的一個人有關,這個人恰是毒士賈詡。

當初董卓禍亂都門被誅殺之後,他部下的將領張濟等人想要免脫,賈詡講述他們而今逃竄只能喪命,不如占有長安,要是不行再後退也不晚。

這些人聽取了他的提議,終極導致了大亂,正因為賈詡字文和,這一禍亂被稱之為「文和亂武」。

由此可見毒士並非浪得虛名,正是有他在,郭嘉不曾出手,究其原因有兩種興許。

一、郭嘉不敢與他較勁

郭嘉方才投靠曹操,尚且未立寸功,要是直接對上成名已久,且足智多謀的毒士賈詡,他沒有必勝的把握,為了能在在曹操陣營站穩腳跟,在得知張繡帳下有此人,選擇了避戰,自動留在了司空府。

二、賈詡未給郭嘉下手的機會

賈詡雖有毒士之稱,可是他不單單能神機妙算,還能用兵法,為後裔留下了《鈔孫子兵法》和《吳起兵法注》兩部兵法。

是以他不敢倉促下手,一下手就會直擊關頭,令人毫無還手之力。

固然後裔一向有「郭嘉不作古,臥龍不出」的傳言,認為郭嘉之智不在諸葛亮之下,可是賈詡倒是比諸葛亮更為難纏的人物,如是郭嘉對上他,避戰也好,沒有機遇下手也好,都不敷為奇。

本文悉數史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一書,無任何暗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曹操若不失這二將,歷史都得重寫

曹操一生成就諸多,大義刺董卓,後來屯兵自立一方,宛城之戰收降了張繡,著名的官渡之戰大敗袁紹,平定河北,在三國鼎立之勢形成前,可謂風生水起,步入人生巔峰。但是後期遇到了劉備這狡猾的大耳賊,青梅煮...

三國中的一位謀士,他背負著數千年的惡名

琅琅三尺劍,赫赫不世功,大家好,我是三尺。歷史上,留下過許多富有智慧的人的名字,他們有的為一朝重臣,有的是一代軍師。而在三國時期,這種能人最為顯著,他們不分正邪,各為其主,憑藉著出色的眼光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