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害曹操二子,女兒成為曹操兒媳,曹操諸將屬他最風光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控制漢獻帝後,曹操挾天子以令天下,張繡就是曹操急於剿滅的軍閥之一。

張繡是原董卓部下張濟之侄。

張濟死後,張繡接管了叔叔的軍隊,屯住在宛城(今河南南陽),與荊州的劉表聯盟。

從地理位置上看,宛城距離國都許昌較近,且位於許昌和荊州之間。

無論是守衛許昌,還是要奪取荊州,曹操必先跟張繡有一戰。

建安二年(197年)春,曹操親率大軍南征,直取宛城。

這次南征,曹操很重視,且志在必得,不僅帶了第一猛將典韋,還帶了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

關於曹安民,史料記載不多,名為曹操弟弟的兒子,實際上是曹操的養子。

曹操來勢洶洶,張繡自知敵不過,索性投降。

兵不血刃,讓曹操得意忘形,甚至還霸占了張濟的遺孀、張繡的嬸嬸鄒氏。

這件事對張繡刺激很大,在謀士賈詡的籌划下,張繡突然發難,率眾襲擊毫無防備的曹操。

混亂中,曹操倉皇應戰,猛將典韋身負重傷而死,腦袋也被割去;曹昂、曹安民也死於非命。

關於曹昂、曹安民之死,《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載,「張繡降,既而悔之,復反。

公與戰,軍敗,為流矢所中,長子昂、弟子安民遇害」;《三國志·魏書·張繡傳》載,「繡掩襲太祖,太祖軍敗,二子沒」;《三國志·魏書·武文世王公傳》載,「豐愍王昂,字子修,……隨太祖南征,為張繡所害」。

綜合三份史料,可以得出兩個結論。

其一,曹昂與曹安民並稱曹操「二子」,曹安民為曹操養子無疑;其二,曹昂、曹安民不似戰死,而似遭俘後被殺害。

喪子之恨,以及痛失愛將、自身受傷,讓曹操發起對張繡歇斯底里的報復,但未能奏效,「太祖比年攻之,不克」(《張繡傳》)。

沒辦法,河北的袁紹已對許昌垂涎三尺,有袁紹這個強敵在背後活動,曹操對付張繡的意志、決心和攻勢大打折扣。

曹操退兵後,張繡聽從賈詡的建議,再次投降了曹操。

對於張繡,曹操的心情很複雜。

一邊是殺子之仇,一邊是破袁大計,曹操站在政治家的高度,熱情結納了張繡,並做出三個不計前嫌的決定,一是「執其手,與歡宴」;二是「為子均取繡女」;三是「拜揚武將軍」(《張繡傳》)。

以當時的情況,曹操的實力遠不如袁紹,迫切需要張繡的軍事支援。

宴請、聯姻、封官這三件事,顯示出了曹操的大度和心機,算是給張繡吃了定心丸。

此後,張繡成為曹操的重要力量,並在官渡之戰立下戰功,升為破羌將軍。

官渡之戰後,袁紹一蹶不振,曹操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原霸主。

對於張繡,曹操依然不計前嫌,並給予了優渥待遇,「復增邑凡二千戶」(《張繡傳》)。

當時,因為烽火連天,北方人口銳減至原先的十分之一,這兩千戶可是個大數字。

我們來對比一下。

赤壁之戰前,拋開夏侯氏、曹氏兄弟等曹操宗親,張遼、李典、樂進等名將的封邑只有七百戶,追隨曹操多年的于禁不過才一千戶,直到曹操晚年他們的封邑才陸續增到一千二百戶。

張繡一人就得了二千戶,「諸將封未有滿千戶者,而繡特多」(《張繡傳》),可見曹操對他的優待。

建安十二年(207年),張繡隨曹操遠征烏桓,病死在半路上,諡曰定侯,兒子張泉繼嗣。

關於張繡之死,《魏略》稱曹丕對兄曹昂之死耿耿於懷,曾威脅張繡說「君殺吾兄,何忍持面視人邪!」張繡心不自安,自殺。

有人認為曹丕是受到曹操暗示,逼死張繡,這與曹操一貫殺伐決斷的個性是不符的。

(劉秉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曹操為何不殺張繡?

建安元年,張濟進攻穰城,中流矢而死。在張濟死後,張繡接管了張濟的軍隊隊,後來和劉表聯合,屯兵於宛城建安二年,曹操領兵攻打宛城。張繡不敵於曹軍,無奈之下只得向曹操投降。

宛城之戰曹操大敗可能因為「他」

三國演義中曹操率軍征討張繡,張繡沒有迎戰直接開城投降,之後曹操和張繡的嬸娘通姦,張繡覺得這是侮辱,最終按照謀士賈詡的計策偷襲了曹營,曹軍大敗,曹操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愛將典韋戰死。

宛城之戰背後的秘密,賈詡?曹丕?卞氏?

宛城驚變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正月,曹操在宛城遭遇了他人生最離奇的一次危機。曹操這個人戎馬一生,遭遇過無數次危機。三十六歲那年他參與討伐董卓,在滎陽被徐榮打得慘敗,連人被馬都被箭射中,若不是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