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計=賭命,誰用?對誰用?是「賭贏」的關鍵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空城計是三十六計之一,靠的是展露自己的最虛處、最弱處,讓敵方生疑自行退去而獲勝,說得好聽點是"打心理戰",直白點其實就是在"賭命",賭輸了,就是城破人亡的下場。

因而,空城計是誰用?對誰用?是輸贏的關鍵。

在中國漫長的歷史中,敢用空城計出奇制勝的人廖廖無幾。

三國的諸葛亮自然是其中之一。

他是智者,且是個"多智近妖"的人。

他的對手是司馬懿,也是個智者,一直韜光養晦,深藏不露。

他對司馬懿使用"空城計",其實就是兩位智者"智"的較量,這是智者與智者的博弈,誰"智"高一籌,誰就能獲勝。

諸葛亮"一生唯謹慎",從不打無把握之仗;而司馬懿卻生性多疑,從不輕易冒險。

雙方都是知己知彼,但諸葛亮明顯棋高一著,因他敢用司馬懿認為他"一生唯謹慎"的心理進行豪賭,所以他賭贏了。

可以想像,若諸葛亮面對的是一位勇者,對勇者擺"空城計"的話,那簡直是自尋死路了。

在諸葛亮之後,在其它朝代,我所知的還有兩人敢學諸葛亮使用"空城計"退敵,且取得了成功。

其驚險、驚心動魄處,實不亞於諸葛亮與司馬懿的"智"的對弈。

所不同的是,這兩人均為勇者,是以勇"賭命"。

一個是唐代的張守圭,是著名的戍邊將領。

唐玄宗時,吐蕃人進攻瓜州(今甘肅境內),守將王君煥戰死。

張守圭被派去做瓜州刺史,到任後,立即組織百姓修築城牆,以抵禦敵人的進攻,可是城牆還沒有修好,吐蕃人又突然來犯。

張守圭知道敵眾我寡,若用利箭、石頭硬抗最終也是徒勞。

因而他決定跟敵人豪賭一場,他命令眾人在城樓上擺好宴席,找來樂工吹拉彈唱,自己和將士們飲酒作樂,並將城門大開。

來犯的吐蕃人見狀,疑城中有埋伏,遂撤兵而去。

另一個是明代的郭文通,是明朝嘉靖末年鎮守碣石衛的官。

他因不把官、錢、命三件事當作寶貝,也被稱為"三不寶"將領。

當時出征討伐賊寇的各路將領都打了敗仗,百姓人心惶惶,官兵無心拒賊,唯獨郭文通軍紀嚴明,士氣高昂。

賊寇來犯,郭文通便將城門大開,派士兵在城門兩邊守衛,以靜待動,凜然如泰山。

觀察很久的賊寇,畏懾於郭文通的勇武和威德,最後還是自行逃走了。

全城百姓因此得以保全,從此對他十分感戴和信賴。

上述這兩例空城計,非大勇大義之人,是絕對不敢為的,也只有那種為大義敢於捨生的大勇之人,才敢為,才可為。

當然之所以成功,也是因賭對了對象之故,也即是說,他們的對手,應不是如諸葛亮和司馬懿之類的智者,否則,若是勇者對智者使用空城計,也是不可能成功的。

他們使用空城計的對象是吐蕃人和賊寇,可以推斷應也是有勇無謀之輩,所以他們之間是勇與勇的對賭,勇者,往往只會畏懼比其更勇者,正所謂"狹路相逢,勇者勝也。

"

在古代的戰場上,空城計是智者與智者,勇者與勇者之間的博弈。

輸贏往往只在一念之間,智者欠一慮則疑而退;勇者勇不足則怯而逃。

歷史延續到今天,和平成了發展的主題,空城計也"與時俱進",被應用到商戰之中,"虛者虛之,疑中生疑;剛柔之際,奇而復奇。

"從談判策略到經營推銷,再到貿易對戰,可謂是花樣百出,奇招不斷。

當然,現在這"空城計"不管怎麼玩,也不會有性命之憂,因在商戰中賭的不是"命",而是"錢"。

一人冒火腳踹玻璃救司機;一人冒險下意識撲救小學生:誰是英雄?

逆天而行的諸葛亮與順天命而為的孔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十六計》講義32|空城計:虛實之道

作者:三困教材:上海古籍出版社·《兵家修煉》,講義中部分內容直接引用《兵家修煉》,引用處不再標註。 計名來自《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撫琴退魏兵的典故。話說在馬謖失了戰略要地街亭後,諸葛亮的戰略布局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