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的無奈誰人懂 頭腦精明卻偏要把自己變成傻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導語:一說到劉禪劉阿斗,相信大家都會想到,『扶不起的阿斗』、『劉備把阿斗摔傻了』、『樂不思蜀』等等。
那麼歷史上劉禪是真傻嗎?下面小編就跟大家一起來探討一下。
關於諸葛亮北伐
首先咱來說一下諸葛亮北伐的事,自公元227年起諸葛亮先後五次出祁山,進行了歷時八年之久的北伐戰爭。
這五次北伐戰爭分別是:
第一次北伐,因馬謖失街亭,魏國援兵已到。
第二次北伐,攻陳倉二十餘日不下,加之糧食運送不濟。
第三次北伐,進攻武都、陰平,順利占領二郡,然後留兵據守,率軍回漢中。
第四次北伐,相持階段,李嚴督糧運不濟,請後主召諸葛亮回。
第五次北伐,因積勞成疾而病倒,後去世,退兵。
從以上五次北伐可以看出,諸葛亮的北伐其實是很失敗的,因為在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後得到的回報太微弱了。
在北伐過後蜀國軍力已經到了只能防守沒人進攻的囧境了。
然而後來,姜維又連年出兵攻魏,更加削弱了蜀的國力,最後連守的力量也消失了。
公元263年,蜀國被司馬昭滅。
這樣的情況下,蜀國的衰落那是必然的,其實當時蜀國的情況最合適的就是休養生息,諸葛亮是因為怕時日無多則倉促出兵。
姜維北伐的目的是為了了卻丞相未完成的意願,從這一點上出發,他是對的,是一種忠實的象徵,因為當時的蜀國受過太多侮辱,誰都欲洗之以自潔,然而,從另一個方面出發,姜維此舉大錯特錯,首先,丞相剛亡,士氣低落。
再來就是諸葛亮的前幾次北伐已經消耗掉了蜀國大半的國力。
再來說說阿斗
在劉備臨終前特意叮囑阿斗:「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
」而事實上,對於事無巨細,大權獨攬的諸葛亮,劉禪也基本上做到了凡事謙讓,「以父事之」。
按照常規,諸葛亮本應還政與劉禪。
北伐前夕,諸葛亮依舊把22歲的劉禪當作孩子,特派心腹「監管」,「後主益嚴憚之」。
在現在阿斗這和名字在我們印象里就代表了傻,但其實歷史上的阿斗不傻,並且是有政治頭腦和治國之術的。
在諸葛亮急於北伐的時候,帝王阿斗腦子非常的清楚,他曾規勸過諸葛亮:「相父南征,遠涉艱難;方始回都,坐未安席;今又欲北征,恐勞神思。
」從這一席話中可以看出, 後主劉禪不僅有肚量,而且很有頭腦。
《前出師表》中,諸葛亮透露出了對劉禪的種種不滿,象對待孩子一樣提耳面教劉禪的「親閒臣,遠小人」,或許就是因為阿斗曾經採取某種行動試圖阻止過諸葛亮繼續北伐。
試問,如果阿斗是個傻子,在諸葛亮在的時候還是個沒權利的傻子,這樣的帝王會有臣子去親近他嗎?有這個精力跟傻子交流還不如去勸諸葛亮坐龍椅呢。
在劉禪亡國之後,作為亡國之君的他裝憨賣傻,殊不知表面的麻木和愚懦的背後,潛藏著過人的狡詐和機智。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是傻,他不傻,他知道能安穩投降是最好的結局,因為這個時候不僅自家生命,而且包括對蜀地百姓幸福都掌握在人家手裡。
已經沒有能力翻起雲覆起雨的他,為何不做個逍遙自在的傻子呢?
後諸葛亮時代的三國什麼樣
一諸葛亮六出祁山皆未能遂意,很是憂憤,便病倒在伐魏途中,回至成都就死掉了。他是蜀國的股肱(劉備生前對孔明的贊語)和第二代領導人,在他昏慘慘似燈將盡的時候,整個益州是否會因缺了他的支撐,而變得急喇...
大智若愚:諸葛亮死後,劉禪是如何治理蜀國三十年的
之前小編就曾說過,歷史這玩意兒就是百家之言,沒有所謂的對與錯。你站在什麼角度來看,呈現在你眼前的可能就是不一樣的歷史。比如近日有學者稱水滸的一百單八將都是土匪強盜,結果瞬間引來了板磚無數,其實...
蜀漢為什麼會最終走向滅亡呢?
一部《三國演義》造就了無數英雄,讀起來令人酣暢淋漓,欲罷不能!但《三國演義》與史實出入很大,那我們要怎樣真實正確的看待三國呢?今天,三國君與你一同探索蜀國滅亡之謎.
後主劉禪成為「扶不起的阿斗」此人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子英雄兒好漢",這些話用在三國時期蜀國後主劉禪身上卻不盡其然。劉禪的父親劉備可是三國時期有名的英雄,一代梟雄劉備雖出身貧寒,青年時期曾靠"織席販履"為生,但素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