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煥以文人帶兵,區區兩萬人馬彈丸小城,炮轟後金天命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明末三任傑出的遼東統帥,性格同中有異,命運異中有同。

三人的共同點是都有大才、大勇、大志。

熊廷弼性情剛烈、為人倨傲,對看不慣的人和事直言不諱、破口大罵,毫無顧忌,因此遭人所忌、孤立無援,兩次出任遼東經略都因種種掣肘而壯志未酬,最終身死西市,傳首九邊。

孫承宗以天下為己任、因帝師身份受到熹宗支持,憑著在中央二十年的政治經驗,處事沉穩、手段圓融,處處給自己留有後路,絕不觸及皇帝的底線。

往往使用以退為進的鬥爭手段,經常以衰朽多病、請求辭職來試探皇帝對他的態度。

儘管對遼東巡撫張鳳翼深惡痛絕,在奏章中卻宣稱其才力勝他十倍。

慣於用迂迴方式來打擊對手,在險惡的政治鬥爭中得以全身而退。

  袁崇煥的性格和熊廷弼類似,純剛無柔,加之性情急躁。

這種性格之人,雖有大才,但必須遇到充分包容、大度,對其相當理解和信任、並且允許他犯錯誤的上司才能將其才能淋漓盡致的施展出來。

這種上司可遇而不可求。

袁崇煥在遼東是幸運的,幾任上司,王在晉、孫承宗都喜愛他的擔當和勇氣,也能容忍他的缺點,在二人的呵護和培養下,袁崇煥迅速成長起來。

孫承宗又提到袁崇煥的另外一點,只要遇到公事,不管是誰,凡是他認為是不合理的,袁崇煥一律不認。

「論事不顧同儕、任事不顧上官。

」。

袁崇煥自己也自稱他馭軍最嚴,「苟有犯者,不知其何官也」。

孫對袁這一點,既欽佩他的勇氣,又擔憂如此不管不顧必定帶來兇險。

果不其然,後來的堅請入城和拒不出戰就是如此,面對不科學合理的皇帝的命令,袁崇煥最終還是拒絕了,由此帶來殺身大禍。

  袁崇煥性格特點首先是勇於任事、膽略過人。

十載公車,三番會試,千辛萬苦,鐵硯磨穿,終於金榜題名,中了進士。

短暫的在工部進行觀政實習後,袁崇煥實授福建邵武知縣。

此刻的關外遼東,烽火連天,但東南沿海還算太平。

袁崇煥本來可以穩穩的做他的知縣老爺,按部就班,在官場中積累資歷,慢慢往上升。

運氣好的話,二三十年之後,也能混一個總督巡撫,宦囊鼓鼓,再印幾本詩文集,流傳後世。

生前尊貴,死後哀榮,遼東縱然危急,又干卿何事?朝廷並未指令他去。

當廣寧兵潰之後,明朝人士視關門為絕地,總兵為死官,紛紛避之唯恐不及。

袁崇煥偏偏自告奮勇,自願趟這趟渾水。

  勇於任事是一種很可貴的政治品質。

勇於任事之人,為了國家民族大業,將個人安危榮辱置之度外,不計毀譽,勇往直前。

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生生不息,正是有這些勇於任事之人在國家民族危難之際挺身而出,一力擔承。

上世紀三十年代,中華民族內憂外患,魯迅在《且介亭雜文•中國人失掉自信了嗎》寫道「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拚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

三國時蜀漢大將姜維在諸葛亮之後,以弱攻強,九伐中原。

後主劉禪出降鄧艾之後,姜維偽降鍾會,伺機再起,不料事機敗露被殺,死後魏軍將姜維剖心泄憤,發現姜維之膽竟如斗大。

從此漢語中多了「斗膽」這一詞彙。

袁是文弱書生,但膽子奇大,不亞於姜維。

單騎閱塞、夜入前屯、獨臥孤城、隻身平變、虎穴斬帥、血戰廣渠,其勇氣膽略,足以令赳赳武夫汗顏。

  袁崇煥是文人帶兵,身上既有武將的豪邁氣概又有文人的雅致風度。

在當時鳳毛麟角。

寧遠之戰,努爾哈赤大兵圍城,眼前的這座彈丸小城及城中區區兩萬軍馬,百戰百勝的天命汗根本不屑一顧,甚至有些懶得發動攻擊。

他放路上抓獲的漢人進城傳話,說他統二十萬大兵攻寧遠,破之必矣。

敦促寧遠各官馬上投降,他將封以高爵。

出乎努爾哈赤意料的是,袁崇煥當即回書一封,先指責努爾哈赤無故來攻,後亮明態度,他將死守寧遠,決不投降。

又戳穿了努爾哈赤所吹的二十萬大軍的牛皮,說只有十三萬,他也不覺得少了。

努爾哈赤看罷回書,不由得冷哼了一聲。

心想,才短短四年不征明國,明朝這些官兒就不知道我的厲害了。

連劉鋌、杜松、賀世賢,熊廷弼、袁應泰、王化貞這些赫赫有名的經略、巡撫、總兵都敗在我的手下,眼前這個袁蠻子竟敢口出狂言,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 。

此番定要踏平寧遠,生擒此獠。

剛好朝鮮使臣上北京朝貢,路過寧遠來拜見袁崇煥。

袁崇煥很高興 ,把他們留在城中,熱情款待。

袁崇煥在城頭敵樓擺酒,宴請朝鮮使臣,數名幕僚作陪,袁崇煥與眾人談古論今,作詩論文 ,興致很高,毫無憂色。

朝鮮使臣見後金大兵圍城,袁崇煥又拒不投降,不由得暗暗叫苦,生怕城破之後殃及池魚,枉自送了性命。

  猛然間,一聲炮響,聲動天地。

朝鮮翻譯官韓瑗嚇得一抖,脖子一縮,不敢抬頭。

袁崇煥見韓瑗如此懼怕,不禁一笑。

說「賊兵至矣」 。

一推窗戶,只見女真兵萬馬奔騰、滿野而進,城中卻了無聲息。

大敵臨城,生死關頭,一般人大都高度緊張,怯懦者甚至驚慌失措,都不足為怪。

袁崇煥卻好整以暇,輕裘緩帶,不由使人聯想到三國時的周瑜。

赤壁大戰,面對曹操重兵壓境,猶能羽扇綸巾,談笑指揮,終能以少勝眾,以弱勝強,大破曹軍,奠定鼎足三分之勢,留下千古美談。

袁崇煥熟知實事,此刻生死之際,有意無意的效仿周郎,風度不凡。

風度是一個人內在修養和能力的自然外露,貴在天然,靠裝不行。

諸葛亮未出茅廬三分天下,五伐中原,司馬避之,功業蓋世,後世傳為楷模,也出現了不少諸葛亮模仿秀。

  北宋初年,剛剛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的宋趙匡胤派兵征伐後蜀。

後蜀皇帝孟昶派大將王昭遠出征,並委託宰相李昊為其餞行。

王昭遠一副儒將打扮,羽扇綸巾,手執鐵如意,自比諸葛亮。

酒酣耳熱之際,擼起袖子,揮舞著手臂對李昊說:「我此行何止克敵,當領此二三萬雕面惡少兒,取中原如反掌耳!」。

結果被宋軍打得大敗,王昭遠脫下甲冑倉皇逃跑,躲在民舍之中,被追兵活捉。

被捉之時,王昭遠大哭不止,雙目紅腫,時人稱之為「帶汁諸葛亮」,傳為笑談。

無獨有偶,兩百年後的南宋,又出了一位帶汁諸葛亮。

南宋寧宗時,宰相韓侂胄出師北伐,兵分四路,京洛招撫使郭倪負責攻宿州(今安徽宿州)。

郭倪也是諸葛亮的忠實擁躉,平日手執一把摺扇,上面寫著杜甫緬懷諸葛亮的詩句「三顧頻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常以諸葛亮自比,此次出師,又命人仿照諸葛亮北伐之時的木牛流馬,儼然自比五出祁山的孔明。

誰知和金軍一接觸,就被殺得大敗。

郭倪束手無策,整日面對三五幕僚,哭個不停,也得美稱「帶汁諸葛亮」。

  後金兵連攻三日,雖然寧遠城險狀百出,但就是攻而不破,努爾哈赤也受了炮傷,後金軍撤離城下,聚攏在城外曠野,自城頭望去,數萬人馬猶如一片黃葉。

袁崇煥派人給努爾哈赤送了禮物,又修書一封,寫道「老將橫行天下久矣,今日敗於小子之手,豈非天意?」,袁崇煥書信的口氣,說是狂妄也毫不為過,正戳中了努爾哈赤的痛處。

也許袁是聽說努爾哈赤負傷,故意為之,以激怒努爾哈赤,促其速死也未可知。

眾貝勒看了大怒,紛紛要斬殺來使,被努爾哈赤喝住。

努爾哈赤此刻顯示出了一代天驕的氣度,收下袁的禮物,回贈了更為豐厚的禮物及名馬,對袁的慰問表示感謝,並約期再戰。

相對於名滿天下,橫行遼東二十年的努爾哈赤來講,籍籍無名的袁崇煥無疑是江湖晚輩。

寧遠之戰,一代天驕努爾哈赤這顆巨星隕落了,袁崇煥這顆新星冉冉升起。

江湖就是如此,再輝煌的傳奇終有謝幕之日,江湖新秀踩著前輩的屍骨成就了新的傳奇。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寧遠之戰:一個人的戰爭

攝影、撰文/立山北京南城廣渠門內,一方小小的墓園隱身在林立的高樓大廈之間,顯得冷清而又怪異。這裡埋葬的是一個名叫袁崇煥的人,他出生於1584年,死於1630年。袁崇煥短暫一生所貫穿的四十七個年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