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疼的諸葛亮:沒有神機妙算,卻依然是我心中最偉大的英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01
公元234年八月,諸葛亮病逝於五丈原上,享年五十四歲。
關於諸葛亮的一生,歷來眾說紛紜,有人仰慕崇拜,也有人鄙視嘲笑。
拜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所賜,很多人最開始接觸諸葛亮,那就是多智而近妖,那能力簡直快要超出人類的範疇,他一出場就是未出茅廬而知天下三分,接著火燒博望坡,打得曹仁丟盔卸甲。
赤壁之戰中,先草船借箭耍的曹操團團轉,後巧借東風燒得曹操百萬大軍毫無還手之力,最後就連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名將周瑜,也被他氣得一命嗚呼。
北伐中原,司徒王朗被他一頓唾沫活活罵死,名將曹真被他的一封信硬生生氣死,不可一世的司馬宣王被他打得躲在大帳里當烏龜,不敢邁出一步,最後父子三人還差點被大火燒死。
七擒七縱孟獲、空城計、射殺王雙張郃、火燒上方谷、點續命燈、死諸葛嚇死活仲達等一件接一件讓人眼花繚亂,不僅料事如神,還能呼風喚雨,三國里所有牛逼的人數在他面前都只能被活活玩死。
諸葛亮,那就是獨孤求敗,沒有人是他的對手。
他最後的失敗,只不過是因為老天覺得他殺戮過重而折了他的陽壽。
因此,許多人藉此把諸葛亮奉若神明,覺得他是智慧的化身,他的軍事謀略那就是三國第一,甚至中國第一,沒有他劉備根本當不了漢中王,也當不了皇帝,更不會有後來的三分天下。
02
然而,凡是物極必反,粉過即黑,這是萬古不變的真理。
當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了解歷史真相,了解諸葛亮的所作所為時,很多人開始對諸葛亮產生了懷疑,覺得他言過其實,不配享有今天的地位;更有一些人,開始使勁的鄙視和詆毀諸葛亮。
隆中對里的三分天下不是他最先提出來的,在這之前,東吳的魯肅已經提出過。
當曹操南下奪取荊州的時候,諸葛亮也沒有設下幾場精彩的計謀,讓曹操吃大虧,他只是跟隨劉備逃跑;至於火燒博望坡,那是劉備自己乾的。
赤壁之戰也與諸葛亮沒啥關係,草船借箭是孫權乾的,巧借東風是沒有的事,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周公瑾,更與諸葛亮沒啥交集。
事實上,當周瑜赤壁橫掃曹軍威震天下的時候,諸葛亮還在給劉備管理後勤,他的死,跟諸葛亮半毛錢關係都沒有。
歷史上的諸葛亮,不會呼風喚雨,也不能料事如神,更沒有能力做到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他在北伐中原的戰爭中,即便是和曹真對峙,也沒有取得什麼過人的成就,相反還多次被曹真占了便宜。
在和司馬宣王交鋒時,更是多次被對方料敵先機,從五丈原一口氣跑到北原,處處受制於對方,最後一個透心涼死掉了。
當然,也不會有點燈續命,有的只是無盡的遺憾。
這樣的諸葛亮,正如司馬宣王所評價的:「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雖提卒十萬,已墮吾畫中,破之必矣。
」
因此,又有很多人藉此把諸葛亮黑得一塌糊塗,覺得他就是一個十足的庸才,根本就不會打仗,更不善奇謀,用人方面也是差到極致。
正是因為他事必躬親,才導致蜀漢後期人才凋零;也正是因為他的連年征戰勞民傷財,才加速了蜀漢的滅亡。
在他們看那,如果脫離了三國演義,諸葛亮那簡直就是一無是處。
然而,在《三國演義》這本書出來之前,杜甫,王安石,李白,白居易,陸遊等著名詩人,都紛紛不約而同揮筆寫下了讚頌諸葛亮的詩篇。
如果諸葛亮真的如此不堪,這些詩詞大家憑什麼給他歌功頌德,要知道這些人並沒有讀過三國演義,他們眼中的諸葛亮可正是那位事必躬親、不善奇謀、不會呼風喚雨的庸人呢?
這究竟是為什麼?
03
讓我們冷靜的想一想……歷史上的諸葛亮,遠不如演義里的諸葛亮厲害,也不如演義里的諸葛亮完美。
但最終,我得出的結論卻是:歷史上的諸葛亮,遠比三國演義里的諸葛亮更偉大更值得敬佩。
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是高高在上的神,而歷史上的諸葛亮只是普普通通的人,一個為了理想而不停奮鬥的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當曹操率領大軍官渡鏖戰,北征烏桓,對著滄海高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時候,諸葛亮還在臥龍山上種田。
當所有人都明白,曹操的力量已然不可擋時,他還是依然決然的加入到劉備的陣營。
其後不久,曹操率領百萬大軍揮師南下,打算一統天下。
這時候的諸葛亮,沒有在新野設下幾場精彩的計謀,讓曹操吃下大虧。
他只是緊緊跟在劉備屁股後面倉皇而逃,因為面對縱橫沙場數十年的曹操以及他手下的精兵悍將,沒有人能夠擋得住。
劉備不行,諸葛亮更不行。
他沒有電視劇中的主角光環,也沒有三頭六臂九條命,他只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不快點跑就會被人一刀砍死。
就更不用說,讓他這個初出茅廬未打一仗的年輕人用區區幾千人馬戲耍一個縱橫沙場20多年,滅二袁掃呂布的亂世大梟雄。
那是歷史劇,不是歷史。
赤壁之戰中,諸葛亮沒有借東風。
因為諸葛亮,是人——人是不會找天借東風的。
諸葛亮也沒有草船借箭,更沒有去三氣威震天下的東吳大都督周瑜。
當時的他,甚至連上戰場的機會都沒有,他只是默默在劉備的後方管理軍需糧草,籌備內政,幫劉備接下來的蜀中征伐做出了巨大貢獻。
當魏延加入以後,諸葛亮沒有談什麼「反骨論」,更沒有苦口婆心的叫劉備斬殺魏延。
相反,在以後的日子裡,他與魏延一文一武,雖有意見不同,但始終相輔相成守衛蜀漢。
在北伐戰爭中,兩人更是合力打出了深入羌中大破費曜,以及逆戰司馬懿斬魏軍數千的精彩戰例。
當劉備兵敗夷陵,蜀漢生死存亡之計,他毅然決然的臨危受命挑起這份重擔,將蜀漢從危亡的邊緣拉了回來。
當然,諸葛亮是人,他也有自己的脾氣和好惡。
他看不順眼廖立,所以主政後第一件事就是貶了他。
他喜愛馬謖,於是力排眾議將守衛街亭的重擔交給了他。
他覺得李嚴妨礙他,乾脆將他貶為庶人。
但諸葛亮的偉大之處就在於,他雖然有脾氣有好惡,但絕不會因公廢私,也不會故意打擊政治對手,更不會舉起屠刀清洗反對勢力。
所以,不管是廖立,還是李嚴,甚至是劉嬋,都不得不承認:諸葛亮足夠公平。
事實上,諸葛亮在四川的日子,一直都在做一件事:唯才是舉,以法治國。
用陳壽的話來說,諸葛亮「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極,科教嚴明,賞罰必信,無惡不顯,至於吏不容奸,人懷自厲,道不拾遺,疆不侵弱,風化肅然。
」
這些,才是他一生真正的夢想。
04
歷史上的諸葛亮,並不是封建史家宣傳的「忠君典範」,他沒有對劉禪「悉聽遵命」,而是以「相父」的身份代替劉禪治理國家。
「政事無巨細,咸決於亮。
」
這期間,諸葛亮還辦了許許多多的事情。
他休士勸農,使百姓安其居,樂其業;他修築「山河堰」等水利工程灌溉農田,使漢中地區千里沃土,百姓豐衣足食。
他首次設立了保護都江堰的「堰官」,這個規則從此延續了2000多年。
他在都江堰設立用於清淤維護的石標尺,直到1980年才被原樣仿製的不鏽鋼標尺替換。
他改良蜀錦,鼓勵種桑,到了今天,蜀錦已經成了我國最寶貴的文化遺產之一。
他教導雲南地區少數民族織布,種茶,到了今天,那裡成了茶葉的重要產地。
......
當時光流轉滄海桑田,三國亂世已成過往雲煙,魏蜀吳皆歸為塵土,但諸葛亮的這些政治舉措卻永遠的留了下來,一直陪伴著四川,千年萬載。
在軍事上,諸葛亮也不會呼風喚雨,不會神機妙算,甚至連大軍事家都算不上,但他卻竭盡全力維護國家主權的完整。
當南中出現叛亂時,他第一時間親率大軍五月渡瀘,深入到緬甸追殺孟獲;蜀國國力弱小,北伐希望渺茫,他卻依然不停出兵,不停地製造著機會。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直到耗盡心血而倒下。
這樣的諸葛亮,雖然只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但為了夢想卻在挑戰神才能做得到的事。
最後,他倒在了追逐夢想的道路下,但卻更讓我感覺到偉大。
這就是我想告訴大家的,歷史上真正的諸葛亮。
最後的最後,我想起一則小故事:
東晉大司馬桓溫征蜀,尤見武侯時小吏,年百餘歲。
溫問曰:「諸葛丞相今誰與比?」
答曰:「諸葛在時,亦不覺異,自公沒後,不見其比。
」
自公沒後,不見其比。
我想,這就是對諸葛亮最好的評價。
逝者,不逝。
詳解: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為什麼那麼遭人討厭
在《三國演義》里,諸葛亮並不屬於人類範疇。所謂「狀諸葛多智而近妖」是也。官渡大戰,一統北方的霸王曹操,被諸葛亮玩的團團轉,毫無還手之力。赤壁大戰,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儒將周瑜,被諸葛亮氣了三次一...
說說諸葛亮被神化的部分:草船借箭、舌戰群儒、空城計都是假的!
一本《三國演義》讓諸葛亮成為了多智近妖的神人,但是真實歷史上的諸葛亮雖然是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卻遠遠沒有《三國演義》中描寫的那麼神奇。火燒博望、舌戰群儒、草船借箭、空城計這些人們耳熟能詳的故...
歷史上的草船借箭,其實是諸葛亮搶了這個人的功勞!
諸葛亮在三國里就是一個神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醫卜星相,未出茅廬便知三分天下,民間文學從各個角度都有意無意的神話了諸葛亮。舌戰群儒,草船借箭、七星壇巧借東風、七擒孟獲,施空城計、五丈原點燈續命,...
一篇對諸葛亮絕好的評論—比三國演義中的形象更偉大的丞相
在《三國演義》里,諸葛亮並不屬於人類範疇。所謂「狀諸葛多智而近妖」是也。正因為如此,超脫了人類的諸葛亮,把人界的一切佼佼者玩弄於鼓掌之中。
真實還原,被《三國演義》了的諸葛亮(一)原創
各位看官,請聽小編在此胡說八道一番。信不信由你,如果信了,懇請高抬貴手,關注並評論小編,助力小編過新手期!在人們的心中,以「臥龍先生」著稱的武侯諸葛亮,是神一樣的人物。他總是能把對手玩弄於鼓掌之...
「智妖」諸葛亮的這「四大戰役」,其實歷史上都和他沒什麼關係!
於《三國演義》中,羅貫中為我們構築了一個烽火連天、爾虞我詐的三國時代。如我們所知,《三國演義》的底色是「擁劉反曹」,因而蜀國陣營中的一眾將士皆有著不俗的表現,關張趙馬黃皆耳熟能詳,特別是諸葛亮...
《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神機妙算,那麼歷史中真是如此嗎?
因為《三國演義》的緣故,諸葛亮在我們心中是完美無缺的,論忠,他與劉備肝膽相照,論才,他百戰不殆,機智過人。而事實上,諸葛亮那些神乎其神的傳奇功績大半出自於作者虛構,無限理想化,甚至掠他人之美。例...
必須看看:這幾件事並非諸葛亮所為 被神話的孔明
內容導讀:《三國演義》這部小說使得三國那段歷史火了起來,其實那只不過是一段很平常的年代,但是因為這部小說使得國人對那段歷史很痴迷,成就了這段歷史阿經典,其中諸葛亮這一形象,成為了智慧的代表,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