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陵之變,曹爽只能交出兵權?若換種方式,司馬懿很有可能失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曹操封魏王后,封司馬懿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
隨後曹丕在司馬懿等人的幫助下成功成為世子,從而登基稱帝。
只可惜曹丕英年早逝,在他臨終時,他令司馬懿與曹真等為輔政大臣,輔佐魏明帝曹叡。
曹叡時期,司馬懿因功屢遷撫軍大將軍、大將軍、太尉等重職。
而曹叡去世時,將幼帝曹芳託孤給司馬懿和曹爽。
曹芳繼位後,司馬懿先是遭到曹爽排擠,遷官為無實權的太傅。
直到正始十年,司馬懿趁曹爽陪曹芳離洛陽至高平陵掃墳之際,忽然起兵政變,他藉助郭太后的懿旨,一舉控制京都。
自此曹魏軍權政權落入司馬氏手中。
可以說,這一次政變是司馬家掌權的開始,也是曹氏一族在曹魏政權中衰敗的開始。
在這次政變之後,曹氏一族大權旁落,軍政大權盡數落入司馬家手中,而此後曹氏的帝王也徹底淪落為司馬家的牽線木偶。
可以說,司馬懿通過自己的蟄伏,換來了一次徹底的轉機。
要知道在曹爽之前,司馬懿已經蟄伏了數十年,而在他與曹爽二人共為輔政大臣後,他依舊蟄伏了十年時間,這才讓曹爽放鬆了警惕,讓司馬懿找到了一舉成事的機會。
正因如此,司馬懿才有機會在曹爽外出時,控制洛陽城中的禁軍,並逼迫郭太后頒布廢除曹爽的懿旨。
但實際上,司馬懿能通過此次政變獲得曹爽手中的大權,靠的不僅是自己的謀劃,更有著極大的運氣成分。
因為當時如果曹爽最終沒有相信司馬懿的承諾,而是換一種方式來對待這次政變,或許後來就沒有司馬家什麼事情了。
只要當時曹爽以曹芳之名,號令各地軍隊圍攻洛陽,司馬懿只有死路一條。
算上曹芳,當時的魏國已經經歷了四代領導人,曹氏統領曹魏政權是朝中大部分官員認可的事情。
雖然此前曹爽大肆發展自己的勢力,更窮兵黷武,但朝中大臣反對的是曹爽本人,而不是曹魏政權,在這樣的情況下,曹爽只要以司馬懿謀反為名,出兵圍攻洛陽,司馬懿很難有翻身的機會。
不僅如此,司馬懿控制的禁軍其實也是司馬懿可能覆滅的危險所在。
要知道當時洛陽城內的禁軍基本都是曹爽的心腹,而當時司馬懿雖然控制住了禁軍,但沒有讓禁軍完全歸順自己。
一旦曹爽在這次政變中沒有服軟,而是率軍攻打洛陽,城中的禁軍只怕會陣前倒戈,不再受司馬懿的控制。
筆者認為,司馬懿最終能奪得大權,主要還是曹爽選擇了一條自我毀滅的道路,因此司馬懿奪權成功,其中是有著很大的運氣成分。
(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刪除)
感謝大家閱讀,您的閱讀就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為何高平陵之變後,曹魏就名存實亡了?
文|顏釗公元249年,曹魏正始十年的正月初六,魏國首都洛陽爆發了一場改變中國歷史的政變。告病在家多年的太傅司馬懿,趁曹魏皇帝曹芳與權臣曹爽共同出城,祭掃魏明帝高平陵時發動政變。司馬懿借用曹魏郭太...
曹公防了一輩子的司馬懿,最後輕而易舉取得天下,本質卻在曹操!
司馬懿跟隨了曹氏家族四位君主,可以說是功臣,然而在公元249年,曹爽陪皇帝曹芳到高平陵掃墓的時候,利用裝病讓曹爽對其戒備心下降,發動<高平陵政變>,帶領叛軍包圍洛陽城,並以太后名義逼大將軍曹爽交...
高平陵之變的兩個關鍵人物:一位是當朝太后,一位是四朝元老
高平陵之變實際上是司馬懿絕地反擊的一場政治大冒險:魏明帝曹叡臨終以幼子曹芳託付給兩位託孤大臣,一位是曹真之子大將軍曹爽,一位是太尉司馬懿。兩人以曹爽為主,但司馬懿歷經四朝,執掌軍權良久,所以朝中...
高平陵之變,為什麼僅一位曹魏老臣站在曹氏這邊?與兩個字有關
曹叡去世前,將幼帝曹芳託付給兩位朝中重臣,按照此前的傳統習慣,這兩位重臣之中定然有一位是曹氏宗親,最終曹叡選擇了大司馬曹真的長子曹爽,而另一位曹中重臣,則選擇了三朝元老司馬懿。曹爽成為輔政大臣後...
司馬懿發動政變曹爽有辦法逃脫麼?曹爽為什麼不逃去許昌?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直接把曹家最後一根稻草曹爽夷了三族,從此朝堂之上再也沒人能限制司馬懿了,不過當時曹爽就真的一點辦法都沒有麼?當時就有人建議曹爽先逃到許昌然後再想辦法,但是曹爽放不下自己一家...
高平陵政變是怎麼一回事?
起因曹操的孫子魏明帝曹叡去世後,遺詔由年僅八歲的皇太子曹芳繼位,並由大將軍曹爽和太尉司馬懿輔政。曹爽排斥司馬懿,晉升司馬懿為太傅而奪去了他的實權。司馬懿無法參與政令決策,就裝出重病的樣子,令曹爽...
司馬家為何能將曹魏取代,不是司馬懿太堅韌而是曹氏宗親太無能
司馬家取代曹魏是經過幾代人努力做到的,眾所周知司馬懿曾經是曹操手下的大將,後來為曹丕征戰沙場,足智多謀的司馬懿數次的將北伐的諸葛亮打敗也因此得到了曹魏政權的重要地位,雖然被曹操看出了不甘為臣的野...
高平陵政變後,曹操養子力挺司馬懿,卻為何難逃一死
公元249年,曹魏政權迎來了它的寒冬,蟄伏了十年之久的司馬懿突然發難,趁著皇帝曹芳和大將軍曹爽前往高平陵掃墓的機會,他一舉發動叛亂,將長期壓制自己的曹爽掀翻在地。司馬家族從此掌握了曹魏的軍政大權...
三國中最可怕的人物,竊取了所有人的果實,去世前2年還發動政變
三國後期,魏國最為強大三分天下有其二,已經是最強大的諸侯國,蜀吳兩國已經是在苟延殘喘的過日子,司馬家最後是在魏國國力強盛的基礎上滅了吳蜀兩國,緊接著司馬家篡奪了曹魏的江山。
為何高平陵之變,司馬懿輕易奪得了曹魏的江山
公元239年魏明帝 曹叡駕崩後,命司馬懿和大將軍曹爽共同輔佐八歲的皇帝曹芳。曹爽掌權後,不斷排擠司馬懿,司馬懿只得擔任閒職。僅僅過了10年,公元249年司馬懿趁著曹爽帶著皇帝去高平陵之時,一舉發...
潘攻愚:高平陵之變司馬氏集團得以成功的要素是什麼?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潘攻愚】電視劇《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於6月下旬開播以來,引發了新一波的三國話題熱,比如就有餖飣考據學達人,以華佗給司馬懿夫人張春華接生為引子,推算了華佗被殺的年份。挑...
野心不會隨年齡增長而熄滅,輔佐曹魏一生的司馬懿,70歲高齡選擇謀反!
司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達,河內郡溫縣人,三國時期魏國大臣、一生屢屢抵抗蜀漢的諸葛亮北伐軍,堅守疆土。而後發動了高平陵之變,掌握了曹魏的政權。長子司馬師為大將軍後,追尊為舞陽...
別被電視劇給騙了,高平陵之變司馬懿能贏的原因在這裡
東漢末年,中原大地遍地諸侯,群雄逐鹿最後只剩魏蜀吳三國並立。而吳蜀又被魏所滅,曹魏的政治果實最後又被司馬家摘取,所謂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最後的贏家不是劉孫曹,華夏王朝最後卻姓了司馬。
歷史的輪迴——曹操後人被司馬氏挾天子以令諸侯
高平陵政變,表面上是司馬懿在和曹爽的權力爭鬥中獲勝。實質上,已經是司馬懿完全把占據曹魏政權的政變事件,此後,軍中和朝中曹氏只是一個代號了,夏侯家當時也只有夏侯玄這個還沒成氣候的人物而已。曹操若是...
虎嘯龍吟: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曹爽不投降會怎樣
電視劇《虎嘯龍吟》中,曹睿託孤曹爽和司馬懿,曹爽是曹真曹子丹之子,紈絝子弟,不學無術,驟登高位,而司馬懿四朝老臣,兩次託孤,老謀深算。兩位輔臣,一個老一個少,一個驕狂一個隱忍,高平陵之變前,曹爽...
司馬懿最牛的本領,諸葛亮比不了,曹操也甘拜下風,死了之後才被發現
說到司馬懿這個人,相信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此人在魏國做官,多次率領曹魏大軍與諸葛亮鏖戰,把諸葛亮耗死之後,在臨終之前又成功奪取了魏國的軍政大權,最終為子孫統一三國掃除了障礙。電視劇《...
司馬氏是怎樣奪取了曹魏政權的?
人們愛用俗語「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比喻一個人暴露了自己的野心。說起司馬昭,就要提到他的父親司馬懿。從司馬懿開始,司馬氏的勢力在曹魏政權中逐漸占據主導地位。司馬氏是怎樣奪取了曹魏政權的? 司馬氏的...
為什麼司馬家能篡奪曹魏江山?這件事最關鍵!
我們都知道曹魏政權在歷史上被司馬氏代替,猶如當年曹丕篡漢一樣,歷史再一次上演,而且驚人的相似。諺語「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就是形容當時情形,司馬氏在歷史上真正掌握曹魏大權還要從他們奠基者司馬懿說起...
司馬懿與曹魏政權究竟是什麼關係?
「煮酒論英雄,話談三國。「6月22日起,《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將在江蘇衛視、安徽衛視、優酷視頻播出!作為曹魏時期的重臣與晉王朝的締造者,司馬懿是斷代史和各種專門史無法迴避的人物。但關於司馬懿...
司馬懿誅其三族,一漏網之魚導致司馬家覆滅,還是走了曹家的老路
曹操死後,曹丕稱帝,曹丕臨終時,令司馬懿與曹真等為輔政大臣,輔佐魏明帝曹叡。明帝時,司馬懿很受重用,屢遷重職。明帝死後,託孤幼帝曹芳以司馬懿和曹爽。曹芳繼位後,司馬懿遭到曹爽排擠,遷官為無實權的太傅。
高平陵之變,曹爽只能交出兵權?若換種方式,司馬懿很有可能失敗
曹操封魏王后,封司馬懿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隨後曹丕在司馬懿等人的幫助下成功成為世子,從而登基稱帝。只可惜曹丕英年早逝,在他臨終時,他令司馬懿與曹真等為輔政大臣,輔佐魏明帝曹叡。曹叡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