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五大存在300年王朝,這個弱勢朝代竟排第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做大做強」是當代世界使用頻率最高的詞語之一,以致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人們判斷一個政權的重要標準。
但是,對於自公元前221年至公元1911年的中國古代歷史來說,我們不得不承認,某些很強的帝國,如秦,如元,它們都做到了既大又強,但是,非常遺憾,它們都不是中國歷史上的長周期王朝。
秦帝國存在十五年,元帝國存在九十八年,和它們強大的國力相比,太短暫了。
如果把中國帝國歷史上能夠存在三百年左右的王朝列入「做長」的範疇,只有漢、唐、宋、明、清五代可以入圍。
秦帝國、橫跨歐亞的元蒙帝國都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但它們都沒有進入長周期帝國的範圍。
對於一個統一的帝國來說,做大做強,不如做長。
短命終歸非人願。
(圖)元朝(1271年—1368年)是蒙古族建立的王朝,傳五世十一帝,歷時九十八年。
中國歷史上存在三百年左右的五大王朝中,漢、唐二朝被公認為中華民族歷史上強大的王朝,宋朝一向被人們視為弱勢王朝,但是,弱勢宋朝的存在時間在五大王朝中僅次於漢,超過了唐、明、清三朝。
為什麼在國人看來弱勢的宋朝竟然在五大長周期帝國中位居第二呢?
原因多多,但有一條是繞不開的,即創業皇帝不簡單。
宋太祖與宋太宗是宋朝的創業帝王,宋真宗開始了宋代的守成時代。
一個長周期王朝的誕生一在於創業者,二在於守成者,三在於創業者與守成者的順利銜接。
就創業而言,宋太祖與宋太宗對於宋朝的貢獻是不言而喻的。
宋太祖趙匡胤為實現宋朝的長治久安做了三件大事:
-
一是致力於統一,
-
二是致力於加強中央集權,
-
三是致力於文官政治。
行動源於思想,思想源於現實。
宋太祖的思想直接源於五代的戰亂。
五代五十三年卻有十三位皇帝,平均一位皇帝在位四年左右。
這段歷史讓親身經歷者宋太祖極為憂心。
如何讓自己費盡千辛萬苦得來的帝位不會像五代的皇帝帝位一樣短命?如何讓大宋不成為繼後周之後第六個短命王朝呢?
平定叛亂,統一天下,收繳兵權,加強中央集權,成為趙匡胤在位十七年最重要的事。
當他離奇地離開這個世界時,大宋王朝已經存在了十七年,早已跳過了五代短命的泥淖,正在步入長周期王朝的序列。
時代選擇了趙匡胤,趙匡胤亦未辜負時代的厚望。
自中唐之後形成的藩鎮割據至太祖時代才真正結束,一個新的長周期王朝正一步步走來。
(圖)宋太祖趙匡胤,五代至北宋初年軍事家、武術家,宋朝開國皇帝。
宋太宗繼位後,繼續抓住統一天下、加強中央集權、踐行文治三件大事,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趙光義迫使吳越獻地,翦除了南方兩個半割據政權。
滅掉北漢,完成了周世宗、宋太祖的未竟大業。
對遼作戰,雖有高河之戰和雍熙北伐的兩次慘敗,且太宗對遼作戰的目的之一是想超越太祖皇帝,但太宗統一天下之心依然可嘉可贊。
宋太宗對鞏固中央集權用心最深。
首先是鞏固皇權。
因為太宗繼承大統有諸多謎團,如無太祖傳位遺詔,太祖親子德昭、德芳健在等,所以初步鞏固了帝位的太宗,對趙德昭要求賞賜平定北漢的軍人的請求予以駁回,並且對其惡言相向,導致德昭自殺。
德芳一如其父,莫名其妙地「睡死」了。
太祖的兩位兒子死後,弟弟趙光美先因「謀反」貶西京洛陽,後因「不悔過怨望」,再貶房州安置,死在了房州。
所有有資格繼承皇位的人全死了,最終太宗次子趙元僖親王尹京,這標誌著太宗的兒子要繼承大統了。
其次是控制二府。
宋代中書省、樞密院地位極為重要,二者合稱「二府」。
太宗歷經多次遷轉,最終讓中書省形成「七相三參」的格局。
七位宰相中五位是他的兒子,最小的宰相是他十三歲的兒子趙元傑。
樞密院經過調整,最終,太祖朝的樞密清除完畢,宋太宗的晉邸成員開始執掌大宋的樞密院。
宋太宗朝的開科進士開始進入國家軍事系統,崇文抑武更加深化。
對開封府、中樞省、樞密院的調整,讓太宗完完全全地掌控了中央的權力。
(圖)宋太宗趙光義,宋朝的第二位皇帝
再次,控制軍權。
對於文人出身的宋太宗,控制兵權是件困難的事。
第一,他沒有太祖皇帝行伍出身的經歷,軍中沒有天然的影響力。
第二,高河之戰後他不敢再親臨一線指揮作戰。
即使存在這些先天與後天的不足,太宗皇帝也沒有放棄對兵權的控制。
皇帝不臨前線如何控制軍權?太宗發明了陣圖指揮法。
戰前授以陣圖,將領臨陣依圖列陣作戰。
其他如設置監軍、重用親信、不設最高指揮等。
這些辦法雖然有不少甚至很大的弊端,但在控制軍權方面發揮了很大作用。
最後,實行文官政治。
重用本朝進士是太宗執政的重大舉措。
太宗即位第二年(太平興國二年,即977年)正月,實際即位才兩個月,舉行了第一次進士考試,採取了「井噴式」的招生策略,極力擴大招生規模。
自太祖朝開始連續參加十五次科考未被錄取的一百八十四名考生一律被破格錄取,總人數達到五百人。
而太祖朝十七年科考十五次,一共錄取一百八十八人,可見太宗朝第一次科考錄取人數之多。
從太平興國二年至淳化三年(992)十六年間,太宗共舉行八次科舉考試,錄取6692人。
太宗一朝,大宋王朝的行政官僚階層基本是換了一次血,科舉出身的文職人員成為了國家政權最龐大最有實力的階層。
文人統治完全替代了五代時期的武人統治,文官統治的完全確立,表明一個文治時代的真正到來。
五代王朝更迭的主因——武將專權一去不返。
這為大宋的長治久安奠定了基礎。
當然,宋太宗的諸多做法與他一心一意力求超越太祖皇帝的想法息息相關,也和他逆取皇權力圖證明自己繼位合法性相關。
但是,這些做法,客觀上對於一個王朝步入長周期發展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圖)科舉制,中國古代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
宋真宗時代宋朝步入守成時代。
宋代自真宗、仁宗朝開始,對宋太祖、宋太宗的「祖宗家法」高度重視,太祖、太宗時期的成規定製廣受尊奉。
這對於宋朝步入長周期發展也發揮了巨大作用。
太祖的仁政同樣不容忽視。
宋太祖繼位後,厚待後周柴氏一族,並用太祖誓碑的形式將此形成祖制加以固化,這在歷代被武力推翻的王朝中實屬罕見。
太祖優待後周官員,不搞一朝天子一朝臣,而是施行一朝天子兩朝臣,所有後周官員一律留任,最大限度地減少政權更迭造成的震盪和屠殺。
優待文人,儘量不殺有不同政見的官員,造就了文人最受優寵的時代。
所有這一切,都最大限度地穩定了政權,都為趙宋王朝進入中國帝國時代長周期王朝創造了條件。
○摘自《歷史從未走遠》王立群(著),大象出版社授權合作稿件
歷史跟大宋王朝開的一個玩笑,看大宋王朝歷史皇位傳承上的趣事
宋王朝的建立結束了五代十國半個多世紀的分裂局面,使中原王朝重歸一統,隨著大遼及西夏王朝的建立,形成了中國歷史上另外一個「三國鼎立」的局面。宋王朝的王位繼承在中國歷史上也是非常有趣,自太祖皇帝趙匡...
宋朝為什麼這麼弱?先是被遼打,後又投降金,最後被蒙古滅國!
宋在中國古代史占有一定的地位,不是因為它的疆域,也不是因為它的軍事實力,而是因為它經濟實力強大,相反宋朝的軍事實力確實十分落後,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導致了宋朝一次次被打敗,一次次丟失國土!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最大的成功換回最大的噩夢
通過杯酒釋兵權及之後的諸多措施,趙匡胤穩固了皇權的同時,也埋下了國家積貧積弱的種子。最大的成功竟換回來最大的噩夢,無論對趙匡胤還是對大宋朝,都是如此。宋太祖趙匡胤篡取了後周帝國的江山社稷之後,對...
此人歷史功績幾可與秦皇漢武唐宗並列,為何建立的朝代被評最弱?
公元907年矗立兩百多年之久的大唐帝國轟然倒塌,一個平衡被打破,歷史再一次進入了大割據時代,在北方的廣踵而來的就是長久不惜的動亂,直至一個新的平衡建立在中國這片土地上廣袤地區各個割據政權相互混戰...
揭秘: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創造了大宋盛世,也埋下了無盡的禍端!
大家好!歡迎來看我的文章,大家對我的文章有什麼看法,對今天聊的話題有什麼想法,對小編的觀點是否認同,在這篇文章內容之外還有什麼想知道的,都可以在下面評論留言參與討論哦!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侯商周...
杯酒釋兵權:趙匡胤的成功,卻是宋朝的噩夢!
960年,趙匡胤篡取了後周帝國的江山,建立宋朝。他對後周的舊臣一個不殺,全部予以提拔重用。僅憑此一點,就已經顯示出了不同尋常的政治胸懷和統治智慧。不過,僅憑此一點,還遠遠保證不了一個新建政權的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