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讀完這7個成語,再來談不忘初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魏蜀吳三國的創始人里,劉備屬於出身最差的,一個織屢販席的小商人,曹操有宗族有權勢,孫權則接手了父兄的遺澤,單看結局劉備也算成功人士誒。

疢chèn如疾首

看「疢」這個字是不是很像「災」?其實也有點相近,「疢」是泛指疾病的。

208年,赤壁之戰,劉備47歲。

219年,漢中之戰,劉備58歲,這是他第一次親手擊敗曹操。

飲冰十年難涼熱血嘛,劉備這都快30年了,也趁此良機,劉備進位漢中王。

他在給漢獻帝劉協的奏章中,就提了句「我這才疏學淺,還沒能匡扶漢室,為您排憂解難,還聽說您憂慮得睡不著覺,還煩躁得頭昏腦漲。

」奏章核心其實就一句話:我要稱王了!「疢如疾首」用來形容憂傷成疾。

夕惕若厲

同樣是劉備奏章中的內容,他表示「我身負國恩,常年輾轉反側睡不著覺,一天到晚都在警惕著,就怕誤了國事喲。

」頓時就想起了《關雎jū》裡面那句「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夕惕若厲」是指做事小心謹慎,不敢怠慢。

惡直醜正,寔shí繁有徒

這兩個詞連在一起出現,索性就一起說了。

這是劉備在奏章中對曹操的評價:像曹操這類厭惡正直者的人,實在是挺多的,還包藏禍心,他想幹什麼您心裡沒點數嘛?「惡直醜正」是指嫉害正直的人,「寔繁有徒」是指這樣的人實在不少。

飛龍在天

這個成語最早應該來自《易經》,在諸葛亮等人勸劉備稱帝的奏章中同樣提及了它。

乾卦第五爻yáo的爻辭:飛龍在天,利在大人。

「九五」這個位置不是誰都能坐的,也不是誰都能承受得起的。

因而,「飛龍在天」用來形容帝王在位。

勿以善小而不為

驚喜不驚喜?「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句耳熟能詳的話,居然出自劉備的遺言?當然,這不能算個成語,只是劉備寫給劉禪的遺書實在精彩。

劉備這輩子最看重名士,他也教育兒子要修身養性,多跟著諸葛亮讀書學習。

「勿以善小而不為」就是字面意思,不要因為這件好事太小就不去做。

弘毅寬厚

這是《三國志》作者陳壽給劉備的評價,「弘毅寬厚」是指志向遠大且待人寬大厚道。

這個評價也挺中肯的,劉備流浪了那麼多地方,有袁譚這樣夾道歡迎的,有陳登這樣讚不絕口的,還有糜竺這樣願意壓上身家性命的,靠得不還是待人接物上的名聲嘛?

知人待士

這個成語就比較通用了,至少曹操、劉備都是適用的,不過陳壽光顧夸曹操「超世之傑」了,並沒提到曹操對待人才的事。

而劉備在這方面看起來更突出,光憑三顧茅廬這一件事,就很能說明問題了。

曹操喜歡整名士,而劉備這輩子就殺了一個名士,嘲笑他沒鬍子的那個張裕。

「知人待士」是指對待人的態度好。

百折不撓,終不為人下。


劉備:讀一讀劉備,你會覺得失敗不算什麼

劉備:劉備前半生顛沛流離,這7個成語了解一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裡面,大家覺得孫權劉備曹操誰更厲害?

三國時期,戰火紛飛,群雄逐鹿,無數英雄叱吒風雲,從十八路諸侯到三國鼎立,三分天下,最大的贏家莫過於曹操、劉備和孫權三人,得天下者需要具備天時地利人和,然而曹操占天時;孫權占地利;劉備占人和,都有...

劉備:一個時代的成功「演員」

《三國志》對於劉備的評價是:「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機權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然折而不撓,終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