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分享(瀆職侵權偵查部張夫秋薦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寫
在
前
面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最後一個集傳統文化於一身的典型人物,他的成功啟示是:處在變革時期而浮躁不安的中國人,依然需要來自本民族文化的滋潤。
《曾國藩家書》涉及修身、齊家、為學、治軍、政事、處世、用人、交友、理財、養生等各個領域,是其一生治政、治家、治學、治軍主要思想的反映。
曾國藩,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並稱"晚清四大名臣"。
瀆職侵權偵查部張夫秋談曾國藩的修身之道:
每天讀書
曾國藩說「不可一日不讀書」——「蓋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
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學問無盡,不甘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看天,皆無識也;有恆則斷無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
曾國藩把讀書的方法總結為三條:一是讀經典,即經過時間檢驗的前人的思想與智慧;二是一書不盡,不讀新書,即精讀,邊讀邊做札記,寫下所感所想;三是培養個人的讀書興趣和方向。
關於讀書的作用,曾國藩說 「吾輩讀書只有兩事,一者進德之事,以圖無忝所生;一者修業之事,以圖自衛其身」。
讀書有助於樹立人生信仰,達到「進德」;讀書能培養專業和特長,形成立足社會之本,達到「修業」。
堅定倔強
曾國藩的《挺經》慨括成一個字就是「剛」,這也是曾家祖訓。
「吾家祖父教人,亦以濡弱無剛四字為恥。
故男兒立志,必須有倔強之氣」。
面對困難,曾國藩一是挺住,二是挺過去挺到底。
「古來大有為之人,每於艱險之時,堅制撐得住,可做出非常事業」。
在湖口被打敗後,面對幕府紛紛離開,皇帝不支持的情況,曾國藩在請求處罰的奏書中,一改「屢戰屢敗」為「屢敗屢戰」,表達出超越自我的精神和意志——屢戰屢敗是痛苦,而屢敗屢戰是堅定與信念。
做官清廉
有人說:「做官要學曾國藩,經商要學胡雪岩」 。
一般人都以為曾國藩能在晚晴政壇始終屹立不到,是因為他有左右逢源本事,其實是因為他深諳為官之道的根本——窮。
安於清貧,就沒有貪慾;無欲無求,就不會授人以柄。
曾國藩在給九弟的家書中說:「予自三十歲以來,即以做官發財為可恥,以官囊積金遺子孫為可羞可恨,故私心立誓,總不靠做官發財以遺後人,章明鑑臨,予不食言。
」
曾國藩和他的家人卻一直過著清苦的生活,他告誡弟弟和子女:「無論大家小家、士農工商,勤苦儉約,未有不興,驕奢倦怠,未有不敗」。
可見在曾國藩看來勤儉節約才是興旺的根本,而驕奢懶惰就是失敗的溫床,守得住貧苦才能成就一番事業。
寧靜自省
剛剛步入仕途的曾國藩其實是一個滿身缺點、舉止輕浮的浪蕩公子,直到唐鑒(晚清理學大師)送給他一個字,才幫助他徹底改掉了身上的毛病,也更注意省身。
這個字就是「靜」。
「靜能生智慧,能思慮空明,看問題看得清楚」。
不論壓力多大,一定要找時間靜坐,這可以達到內心的寧靜。
臨事淡泊守志,遇事時要淡定從容,先靜下來。
曾國藩在日記和家書中也反覆告誡子孫只要做到這個字就「便有幾分真學問」。
曾國藩的家書和日記中,「自省」占了很大的篇幅,對於自己的缺點,他向來都是毫不隱諱直接記錄。
從29歲開始寫日記,終其一生,彌留之際手抖得握不住筆,還堅持寫。
日記的主要內容就是自我反省。
靜心、自律、自省,使他從平凡走向成功。
《曾國藩家書》屬於歷史、地理類(k類),我院青年空間圖書室有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