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為什麼要偷襲關羽的後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東吳一直認為,荊州是自己的。

早年,魯肅就曾提出過一個戰略方針,即荊州是東吳要發展的必爭之地。

但當時劉表在世,圖荊州是不可能的。

同時,孫堅跟劉表也有仇,因為劉表手下的黃祖曾傷過孫堅。

所以,世仇,加上位置險要,東吳一直想占這個地方。

但赤壁之戰地後,東吳的戰略方向卻搞錯了,沒有堅持當年魯肅定下的方針,去占領荊州,而是向荊州以北展開攻擊,企圖一舉滅了曹操。

而劉備則奉孫權之命,帶著東吳的物資和部分軍隊去打荊州以南的地區。

南邊好打,很快就解決了戰鬥,當然也費了不少周折,畢竟當時劉備是朝廷的反叛,許多官員不願跟他走,因此惡仗還是打了不少的。

但象黃忠等人也是這時收的,而東吳的北伐則相當不順利,曹操雖然新敗,可力量仍然十分強大,周瑜數次北伐無功而果,自己還身受重傷,最終傷重不治。

而東吳這邊亂套的時候,劉備卻上書由曹操主持的朝廷,要求恢復劉表長子劉琦的官位。

而且荊州已被劉備全線占領,這讓東吳相當地生氣,這使東吳被完全隔在江南一隔。

要知道,當時的江南還不是什麼好地方,長三角地區成為富庶地區,是宋朝前後的事,從水稻進入中國後才使當地發達起來,在漢朝時,這裡是很窮的,當地長年下雨,到處是水,當時的主要糧食作物在這裡生長的都非常差,所以,孫權非常需要打出去,但北方打不過曹操,西邊都被劉備占去,這對孫權是相當的被動的。

因此,東吳認為荊州不僅從理論上對東吳相當重要,甚至是死生之地,而事實上,打荊州的初期的後勤供應和兵源方面都是東吳出力最多,讓劉備撿這個便宜,實在是咽不下這口氣。

東吳多次找劉備,想要回荊州,但這是不可能的。

於是東吳出了一個主意,說咱們再次聯合出兵,去打益州,打下益州後,益州歸劉備,荊州歸東吳。

劉備的答覆則是,可以,上次您東吳出錢糧幫我劉備,這次打益州的錢糧我管了,不過我剛打完荊州,軍隊仍在休整,如果東吳去打益州,我出物資,但出不了兵,我可以為東吳保障後路,打完後,益州您自己留著就行了。

我劉備只在荊州幫著我大侄子劉琦管好荊州就行了,因為當時曹操主政的朝廷在劉備的勸說下封劉琦繼承了父位。

趣歷史官方微信號:qulilshi_v5

二、當時關羽北伐,攻打樊城,曹操在許都朝野震動,一時間,曹操居然想要遷都以避開關羽的鋒芒。

可以說,曹操集團當時真的是處於危難之中了,當然並不是說曹操力量不如關羽,而是曹操樹敵很多,如果把兵力都南調,北方會空虛,所以他準備向北走,到主力部隊那裡去,然後再集中力量抗關羽。

但這時曹操手下司馬懿和蔣濟出了一計,認為與其北逃,不如向南聯絡孫權,孫權肯定不願意關羽再擴大地盤。

於是給孫權去了信,說調你去打關羽,完事以後荊州的南部地區全部封給你了。

在東吳一直想要荊州,想的不能再想的時候,朝廷又同意將荊州給東吳,那麼東吳何樂而不為?而且關羽曾得罪過孫權,孫權想娶關羽的女兒當兒媳婦,結果關羽給推了,還說「虎女豈能嫁犬子」這樣難聽的話。

所以,因家利益加上個人仇恨,東吳就當然地突然出兵攻打關羽的後路了。

打完關羽後,孫權上表,將荊州地圖和關羽首級送給朝廷,朝廷則兌現諾言,把荊州給了孫權。

這樣一來,把反正自己也管不到的地方給人,曹操也不搭什麼,同時還加深了東吳與劉備的仇恨,更是何樂而不為啊!

而事實上證明,東吳不短視。

因為有了荊州的東吳,勢力一下大了許多,雖不能跟曹操相抗,但比劉備還要大了。

劉備就是再氣,經過舉國出兵征討,也沒能收復荊州,而且劉備慘敗後元氣大傷,再也無力收復荊州,荊州就鐵定了是東吳的了。

面對北方曹操的勢力,劉備集團就算再生氣,還能如何?還得聯吳抗曹,又回到了起點,而孫權卻得了荊州,這怎麼能說東吳短視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周瑜若不早逝,三國或許就沒劉備什麼事了!

漢建安15年(210年),東吳擎天之柱周瑜病逝於巴丘,年僅36歲。周瑜早逝,是三國進程中不可忽視的大事,對吳國、魏國、蜀國都有深刻影響。周瑜對孫吳的重要性,從赤壁之戰就可以看出。曹操大軍南下,東...

周瑜與魯肅,二分天下還是三分天下?

三國裡面,魯肅是一個謀略家。他較諸葛亮早提出三分天下,與諸葛亮的三分之策不同,變成了曹操、孫權、劉表。而周瑜更多的是一個軍事家,他的目標是二分天下,取荊州、益州與漢中,與曹操共分天下,而且可以結...

諸葛亮在荊州提升官職的三大功績

劉備三顧茅廬,把諸葛亮請到自己帳下,從此兩人「情好日密」,大概是兩人過從甚密,這引起了劉備兩個老兄弟關羽和張飛的不高興,劉備解釋說:「我有了孔明,好像是魚兒有了水,你們以後都不要再說了。」關羽、...

三國魯肅遣子問路的故事

「魯肅遣子問路」是一則謎語,是1982年五月長江中下游六省市十四個單位在江西廬山舉行的「匡廬謎會」,其中九江隊為了盡地主之誼,寫下一副對聯,該對聯為:魯肅遣子問路;陽明笑啟東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