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此人在,柴榮和趙匡胤斷斷不敢侵略南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周世宗柴榮是一位能征善戰,具有雄才大略的帝王,他繼位以後,按照由南向北,先易後難的方針,開始對南方政權進行清剿。

南方政權中最厲害的要數南唐了,柴榮為平定南唐,御駕親征三次,歷時四年,動用30萬以上的軍隊,迫使南唐割讓江北十四州土地給後周並取消帝制,向後周稱臣。

柴榮去世後,趙匡胤黃袍加身,建立大宋王朝,開始實施統一全國的戰略方針。

當時宋朝建立的時候,南方主要包括南平、武平、後蜀、南漢、南唐等政權,宋太祖趙匡胤率兵平叛南平、武平、後蜀、南漢等政權後,開始對南唐實行三面夾擊的軍事布局,逐漸孤立南唐政權。

而後,宋朝發兵10萬征討南唐,雙方在長江邊進行生死對決,戰爭歷時1年有餘,最後宋朝大將曹彬率大軍攻破南唐國都江寧(現在的南京),南唐後主李煜被俘投降,南唐滅亡。

回想一下那段歷史,我們不妨假設一下,如果南唐開國皇帝李昪在,柴榮或趙匡胤是否敢侵略南唐,即便是侵略了,成功的機率有多大?

柴榮

在開始論述這個假設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李昪這個南唐開國列祖皇帝。

李昪出生於尋常百姓家,從小生活非常艱苦,父母在戰爭中不幸離世,李昪成了孤兒,為在亂世中生存下去,他進入一個寺廟開始在裡面當個小和尚勉強度命維持不死,那個時候南唐還沒建立,南唐的地盤那個時候叫「吳」,國王是大名鼎鼎的後吳武帝楊行密。

楊行密攻下濠州,擄走了這個小名叫彭奴(李昪出生於徐州彭城,身份地位,所以小名喚彭奴)的小和尚。

彭奴長得非常漂亮,一雙可愛的大眼睛,忽閃忽閃地看著手握屠刀的楊行密,讓他再也下不去手。

最後楊行密不光沒有殺彭奴,還把他收為養子。

但是,楊行密的那些兒子們非常討厭彭奴,沒辦法,楊行密只好把彭奴交給手下大將徐溫,徐溫將其收為養子,並取名叫徐知誥。

徐知誥長大成人後,先是幫助自己的養父徐溫奪得後吳的軍政大權,然後在徐溫死後,把徐溫的子孫排擠到一邊,自己身登大寶,從此改元換號,恢復自己的皇室血統,聲稱自己是天可汗李世民的兒子,重新定國號為「唐 」,給自己改名叫李昪。

李昪

那李昪真正厲害的地方在哪呢?恰到好處的國家軍事戰略布局。

他在世時,已經是南方最強國家的君主,手下人都勸他抓住機會,儘快把周邊的所有小國都滅掉,統一南方後,就開始北伐,進而統一全國,這個是古代所有有作為君主共同的夢想或者說成功模式。

然而,李昪卻非常清楚自己的實力,與鄰交惡,勞師遠征,非但取得不了成功,反而會影響已經占據的地盤的穩定局勢,所以他更傾向於採取修養生息,靜等機會的策略。

他沒有等到機會,所以臨終時告誡自己的兒子李璟,用兵中原,南方諸小國必然不敢輕舉妄動,如果用兵周邊小國,中原王朝必然發兵南下。

因此,千萬不要把南方的小國當作心腹大患,要儘量保持睦鄰友好的關係,這樣以後和中原爭勝時,後方也會穩定。

這個在之後李璟反其道而行之的時候,你就會發現李昪提出的這個主張有多麼重要。

李璟

李昪在等待中原政權相互角逐,等到雙方都打的不可開交的時候,南唐再漁翁得利,以最少的代價收貨最多的戰利品。

李昪沒有等到機會,李璟卻等到了他父親眼中的機會。

石重貴不願向契丹稱臣,契丹首領耶律德光率領大軍攻陷首都開封,滅掉後晉。

滅亡後晉後,契丹軍隊的所作所為並不得中原人民的心,中原各地開始激烈反抗,耶律德光準備搶一些重要物資返回北方老家,不想卻死在北歸的路上。

這個時候,真是南唐千載難逢的好機會,然而,李璟卻未能按照父親的主張行事,在機會來臨時,陷入南方小國的糾纏而錯失大好時機。

如果李璟能和周邊小政權睦鄰友好,當時機出現的時候,他率南唐精銳部隊從淮河江北之地直撲中原,天下說不定就是他李璟的了。

這樣做以後,南唐的勢力範圍會翻上好幾番,軍隊數量也會急劇膨脹,到那個時候,無論是柴榮或者趙匡胤想要滅掉南唐,那是難上加難。

況且李昪一生省吃儉用,給兒子李璟留下巨大的軍需儲備,據說有七百萬餘緡(趙匡胤積攢一生都沒達到過)的庫存,這足以支撐他在關鍵時候稱霸中原。

五代十國地圖

歷史沒有如果,十國中最強大的南唐,依靠長江天險,依靠江浙富庶,依靠開國君主的勵精圖治,也僅僅只能維持39年。

所以,一個國家的戰略方針非常重要,但更為重要的是執行這個方針的人,如果執行不到位,再好的政策也不會發揮它應有的作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為什麼趙匡胤的北宋能夠終結五代十國的亂局?

唐朝滅亡之後,中國歷史再一次進入了大割據時代。這個大割據時代被後世史學家稱為五代十國。五代十國是個大混亂大破壞時期,上有暴君,下有酷吏,大小統治者激烈角逐,兵燹不斷,社會經濟、文化受到頗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