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江南的霸主,他若不死,必是柴榮和趙匡胤強勁對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很多人的傳統印象里,南唐這個國家是一個非常軟的國家,幾乎是個國家就敢欺負它。

這個說法僅僅是李煜時期的南唐,他的爺爺可不是一個好欺負的主。

有人做過一個推測,五代十國時期最大的遺憾就是柴榮沒有和李昇(昪)正面較量一把。

李昇是南唐的開國皇帝,他的水平比李璟、李煜高出了好幾條街。

如果當年李璟牢牢記住父親的話,他也不會被柴榮打得滿地找牙。

那麼這個李昇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一、作為權臣的養子,最終成為了江南地區的統治者

李昇小時候非常苦,是一個標準的流浪兒童。

當時江南的統治者是有「劉玄德」之稱的楊行密,在一個偶然的機會,楊行密發現了正在乞討的李昇。

別人都是來回搶食物,而他卻不慌不忙的收集那些食物的碎塊,這讓楊行密大為驚訝,隨後楊行密準備把這個孩子收為養子,但是卻遭到了彪悍老婆的反對。

最終楊行密在無奈之下,只能把這個孩子又交給了自己的親信徐溫。

徐溫可是一個了不得的任務,他掌握著南吳政權的經濟大權。

在楊行密在世時,徐溫沒有辦法。

但在楊行密去世以後,他的兒子完全無法對付大權在握徐溫,楊家人逐步成為了傀儡徐溫控制朝局很長時間,就在這段時間裡,李昇逐漸長。

起初他並不起眼,僅僅是徐溫的一個助手而已。

楊家人自然不願意做傀儡,楊家聯合了一些當年的親信將領發動了政變。

這次政變的規模很大,徐溫險些被推翻。

在鎮壓政變的過程中,李昇立功最大。

而且這個人殺伐果斷,該殺的殺、該撫的撫。

這些能力都是徐溫那幾個廢物兒子都不具備的,李昇逐步成為僅次於徐溫的二號人物。

當時的徐溫已經垂垂老矣,但是他一點也不糊塗,他幹了一件破天荒的事情。

他沒有把自己的位子傳給自己的幾個親生兒子,而是傳給了李昇。

徐溫有自己的考慮,首先自己的兒子們不爭氣,這一點它是清楚的。

即使他把位置傳給了兒子,兒子們也不是李昇的對手。

第二,他了解李昇,深知李昇不是那種過河拆橋的人。

那自己的位置傳給李昇,保住徐家的榮華富貴,總比成為階下囚強得多。

二、自己建立了南唐,確立了全面向北的戰略

公元939年,李昇自稱自己是李唐皇室的後代,把國號改成了唐,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南唐。

具體李昇和唐朝皇室究竟有沒有關係,這個估計只有李昇自己心裡清楚了。

李昇登基之後沒有輕易發動戰爭,在他統治時期,江南百姓的生活的最好的。

很多憤青們喜歡開疆拓土,但是換位想一下,把你派到戰場送死,你去嗎?一個個在鍵盤上嗷嗷叫,遇到事心驚膽戰。

李昇不是不想發動戰爭,他認為自己的對手不是周邊的那些小國。

當時南唐是南方最強大的國家,周邊的小國有吳越政權、閩政權和楚政權,當然還有死對頭中原王朝。

李昇的看法是非常正確的,南方的各國的確對南唐構不成什麼威脅。

中原王朝現在一直內亂,但一旦穩定就必然南下,所以南唐的首要任務的北方的防禦。

在各個政權中,李昇的南唐應該是最富裕的。

但李昇的生活相當簡譜,除了上朝,他平日只穿布衣。

他為兒子李璟積攢了200萬匹絹的家當,請注意,這可不是一個小數。

趙匡胤建立宋朝時,他的家底只有30多萬匹絹。

李昇的身體不是太好,長期服用道士們的丹藥,古代的皇帝很多都是這個德行。

最終丹藥出了問題,李昇出現了丹中毒的跡象。

李昇在臨死之前,囑咐兒子李璟「中原政權才是最大的威脅,不要輕易與周邊國家發動戰爭。

一旦中原發生變故,立刻揮師北上。

」李昇的計劃很周密,他的兒子李璟卻是一個敗家子。

三、南唐喪失了絕佳的北伐時機,以至於後期一系列的被動

李璟登基之後,把父親的囑託忘得一乾二淨。

南唐的鄰國楚國和閩國先後發生了內亂,李璟手痒痒了,他派出了軍隊占領了這些地區。

但是南唐軍隊並沒有在這些地區站穩腳跟,那些地區的反抗接連不斷。

就在李璟忙著對付南方小國的時候,契丹皇帝耶律德光率領大軍南下,滅掉了後晉政權。

此時如果南唐揮師北伐,完全有可能戰略山東和安徽地區。

但當時的南唐根本就分不出兵力北伐,南唐軍隊的有生力量都在忙著對付周邊小國。

而且經過李璟瘋狂的折騰,李昇好不容易留下的那200萬匹絹基本上也花的差不多了。

隨後,後漢、後周先後統治中原地區,到了一代雄主柴榮繼位之後,李璟的好日子就徹底到頭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南唐後主李煜的生平

五代十國的歷史很多人都不熟悉,但聊到這段歷史,有一個人卻是家喻戶曉,那就是南唐後主李煜。我們從南唐的建立者李昇說起。五代十國里的吳國創建者楊行密在戰亂中看到了一個8歲左右的男孩,覺得這個男孩骨骼...

如果此人在,柴榮和趙匡胤斷斷不敢侵略南唐

周世宗柴榮是一位能征善戰,具有雄才大略的帝王,他繼位以後,按照由南向北,先易後難的方針,開始對南方政權進行清剿。南方政權中最厲害的要數南唐了,柴榮為平定南唐,御駕親征三次,歷時四年,動用3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