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三國時期格局的大戰,你知道是哪三大戰役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三國時期,曾經有三大改變歷史格局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一戰滅袁紹,一戰敗曹操,一戰死劉備,你知道是那三大戰役嗎?

一、官渡之戰

時間:公元199年(建安四年)六月-公元200年(建安五年)十月

地點: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

交戰雙方:袁紹軍;曹操軍

兵力對比:袁紹軍約11萬人,曹操軍約2萬人

主要指揮官:袁紹;曹操

戰爭過程簡述:曹操聽取袁紹來降謀士許攸建議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今河南封丘西),燒其輜重,並將其糧草全數燒毀,繼而擊潰袁軍主力。

戰爭結果:曹操獲勝

戰爭影響:曹操奠定統一北方的基礎

戰爭特點:以少勝多

拓展思考:假如此戰勝利的是袁紹,以袁紹的能力和眼見,歷史上可能會出現多足鼎立的局面。

二、赤壁之戰

時間:建安十三年(208年)

地點:長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帶

交戰雙方:孫劉聯軍,曹軍

兵力對比:孫劉聯軍5萬,曹軍20餘萬(稱80萬)

主要指揮官:曹操,周瑜

戰爭過程簡述:曹操為了北方士卒不習慣坐船,於是將艦船首尾連接起來,但恰恰中了周瑜的苦肉計和黃蓋的詐降計,被周瑜用火攻把戰船全部燒光,火勢還蔓延到曹軍設在陸地上的營寨,曹軍人馬燒死和淹死的不計其數,於是大敗。

戰爭結果:孫劉聯軍勝利

戰爭影響:此戰形成天下三分的雛型,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

戰爭特點:以少勝多

拓展思考:此戰曹操如果勝利,三國也許將早幾十年結束混亂天下一統,曹操也有可能會稱帝。

三、夷陵之戰

時間:221年七月—222年八月

地點:夷陵

交戰雙方:蜀漢;東吳

兵力對比:蜀漢約十萬(演義七十萬),東吳約五萬多(演義二十萬)

主要指揮官:劉備,陸遜

戰爭過程簡述:劉備為給關羽報仇對吳國發動了大規模的戰爭,陸遜採用誘敵深入的策略使劉備大軍盲目冒進後連營八百餘里,陸遜採用「火燒連營」的戰術大敗劉備。

因長期征戰和兵敗而心力交瘁的劉備於次年四月逝世,蜀漢軍政大權全部託付於丞相諸葛亮。

戰爭結果:吳國勝

戰爭影響:夷陵之敗讓新建的蜀漢政權受到沉重的打擊,不僅損失大量士兵與物資,還有多名將領陣亡。

而隔年君主劉備的死亡更讓這個建立在他名望之上的國家搖搖欲墜,國內叛亂四起。

丞相諸葛亮花了約5年的時間才能重建軍隊與彌平這些叛亂,並讓國力提升到可以對外出兵的地步。

戰爭特點:以少勝多

拓展思考:如果夷陵之戰劉備獲勝,那麼歷史上也許就只有兩雄並立,天下也將更早歸於一統。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時期著名的三大戰役,都是以火取勝

三國"時期的戰爭很多,而最著名的堪稱三大戰役。三大戰役是指三國時期發生的三個大規模著名戰役,分別是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官渡之戰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

「火」 起來的戰爭(1)

中國的歷史也是一部軍事鬥爭的歷史,《孫子兵法》十二篇裡面就有一篇是專門詳述火攻之法的,戰爭是殘酷的,對任何一方來說,過程不重要,結果才重要,所以在戰役膠著的時候用火攻之法有時往往能取得出其不意或...

影響三國格局最為深遠的三把大火

火攻計早在孫子兵法中就已單獨成篇。火攻篇主要講述對敵作火攻的使用原則,包括火攻的目標、使用火攻的條件以及火攻發起後根據戰況所做的兵力調配部署。縱觀三國歷史,火攻在三國戰爭中可謂應用的淋漓盡致,並...

三國「三大戰役」:勝利一方都用了這一招!

三國時期,群雄逐鹿中原,這是一個註定無法忽視的時代。這期間,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最為著名,被稱為三國時期的「三大戰役」。對於這三大戰役來說,都對三國的歷史格局形成了重要的影響。比如赤壁之...

這五場戰役決定了三國歷史的進程

官渡之戰,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之首戰,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公元200年,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於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在此展開戰略決戰。曹操用謀士許攸計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

改變三國歷史的三場戰役

三國時期的三大戰役可以說是改變歷史的進程決戰。官渡之戰,是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於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在此展開戰略決戰。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今河南封丘西),繼而擊潰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