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最重要的不僅僅只有三把火?那麼究竟有幾把火?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烏巢之火。

在官渡之戰中,袁紹大軍和曹操軍隊對壘。

因對壘時間過長,曹操軍隊中糧草只夠三日,寫信後派人帶回許昌。

不料送信人被許攸派人射殺,取出信件,高興的報給袁紹。

許攸此時不知袁紹已經對他產生排斥,當許攸說曹操快斷糧時,袁紹便說許攸私通曹操。

袁紹寧可聽信他人,也不願聽信許攸之言。

當晚,許攸說完「庸主,庸主」後,隨即投奔曹操。

曹操聽許攸前來,赤腳相迎。

許攸進言,告訴曹操,袁紹糧草全部屯於烏巢,此刻只需派一支精騎偷襲烏巢,袁紹必然大敗。

曹操聽之,親自帶兵前往烏巢,隨後曹操一把火,把袁紹的糧草燒的一乾二淨,袁紹大敗。

烏巢一把火,使得曹操勢力迅速擴大。

因此,烏巢之火屬於三國時期最重要的第一把火。

2.赤壁之火。

東漢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孫權、劉備聯軍在長江赤壁(今湖北蒲圻市西北的赤壁山,一說在今湖北武昌縣西赤磯山)一帶,大敗曹操軍隊的一次決戰。

曹操敗袁紹、破烏桓,基本統一北方後,於建安十三年七月,自宛(今河南南陽)揮師南下,欲先滅劉表,再順長江東進,擊敗孫權,以統一天下。

九月,曹軍進占新野(今屬河南),時劉表已死,其子劉琮不戰而降。

依附劉表屯兵樊城(今屬湖北)的劉備倉促率軍民南撤。

曹操收編劉表部眾,號稱八十萬大軍向長江推進。

劉備在長(今湖北當陽境)被曹軍大敗後,於退軍途中派諸葛亮赴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會見孫權,說服孫權結盟抗曹。

孫權命周瑜為主將,程普為副,率三萬精銳水軍,聯合屯駐樊口(今湖北鄂州境)的劉備軍,共約五萬人溯長江西進,迎擊曹軍。

十一月,孫劉聯軍與曹軍對峙於赤壁。

曹操將戰船首尾相連,結為一體,以利演練水軍,伺機攻戰。

周瑜採納部將黃蓋所獻火攻計,並令其致書曹操詐降,曹操中計。

黃蓋擇時率蒙沖鬥艦乘風駛入曹軍水寨縱火。

曹軍船陣被燒,火勢延及岸上營寨,孫劉聯軍乘勢出擊,曹軍死傷過半,遂率部北退,留征南將軍曹仁固守江陵。

聯軍乘勝擴張戰果,孫劉兩軍分占荊州要地。

赤壁決戰,曹操在有利形勢下,輕敵自負,指揮失誤,終致戰敗。

孫權、劉備在強敵進逼關頭,結盟抗戰,揚水戰之長,巧用火攻,終以弱勝強。

此戰為日後魏、蜀、吳三國鼎立奠定了基礎。

赤壁之火是三國時期最重要的第二把火。

3.火燒連營

蜀漢章武元年(221年),劉備為報吳奪荊州、關羽被殺之仇,率大軍攻吳。

吳將陸遜為避其鋒,堅守不戰,雙方成對峙之勢。

蜀軍遠征,補給困難,又不能速戰速決,加上入夏以後天氣炎熱,以致銳氣漸失,士氣低落。

劉備為舒緩軍士酷熱之苦,命蜀軍在山林中安營紮寨以避暑熱。

陸遜看準時機,命士兵每人帶一把茅草,到達蜀軍營壘時邊放火邊猛攻。

蜀軍營寨的木柵和周圍的林木為易燃之物,火勢迅速在各營漫延。

蜀軍大亂,被吳軍連破四十餘營。

陸遜火燒連營的成功,決定了猇亭之戰蜀敗吳勝的結果。

這一戰,劉備元氣大傷,這一把火當屬三國時期最重要的第四把火。

4.火燒上方谷

諸葛亮第六次出祁山伐魏,與魏軍司馬懿對峙於渭水,諸葛亮連環施計使司馬懿一心認為上方谷必是蜀軍積糧之所,於是孤軍深入,上方谷形如葫蘆,入口卻僅通得過一人一騎,司馬懿入谷便知上當但為時已晚,諸葛亮縱火焚燒上方谷,司馬懿自嘆父子三人都必死於此,但怎知突然下起大雨,澆滅了上方谷大火,司馬懿率殘兵僥倖逃脫,而後諸葛亮並未派兵追襲,而是嘆道: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強也。

這一次,這把火沒有燒起來,隨後諸葛亮也大病而亡。

在此時,蜀國的五虎上將、劉備、諸葛亮、龐統已全部陣亡。

所以,火燒上方谷是三國時期最重要的第四把火。

前三把火都成功了,第四把火以失敗告終,這四把火是三國時期最重要的。

具有歷史意義。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就是這三場火戰奠定了三國歷史走向

第一把火燒烏巢曹操和袁紹在官渡對峙時,袁紹的謀士許攸建議利用自己兵多糧足的優勢拖垮曹操。袁紹不聽,許攸背袁投曹,並告訴曹操袁紹軍的糧草囤積於烏巢曹操便帶精騎攻打烏巢,燒掉那裡的糧草,為官渡之戰的...

赤壁之戰:諸葛亮與周瑜以少勝多的戰役

赤壁之戰是公元208年,孫權、劉備聯軍在長江赤壁一帶,大敗曹軍的一次決戰。話說曹操敗袁紹、破烏桓,基本統一北方後,於建安十三年七月,揮師南下,欲先滅掉劉表,再順著長江東進,擊敗孫權,以統一天下。

影響三國格局最為深遠的三把大火

火攻計早在孫子兵法中就已單獨成篇。火攻篇主要講述對敵作火攻的使用原則,包括火攻的目標、使用火攻的條件以及火攻發起後根據戰況所做的兵力調配部署。縱觀三國歷史,火攻在三國戰爭中可謂應用的淋漓盡致,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