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說蓉城」第六期 董和 家無私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成都武侯祠十四文臣像中,有一對父子非常有名。
父親叫董和,字幼宰,南郡枝江人。
東漢末年任成都縣令、益州太守。
劉備平定益州後,董和為掌軍中郎將,與諸葛亮同掌中樞事務。
他的兒子叫董允,被諸葛亮《出師表》列為最可信賴和託付的人。
父子二人均以「廉、能」著稱,董和更是成都歷史上最著名的縣令之一。
彰善引風氣
有一條成語叫「傾家蕩產」,出自《三國志•蜀志•董和傳》。
說的是東漢末年,天府之國四川奢侈攀比之風盛行。
人們穿戴如同王侯,飲食皆玉液瓊漿;到婚娶喪葬時,為了不被人譏笑,有的甚至「傾家竭產」來鋪張辦理。
董和任成都縣令以後,決心改變這種奢華攀比的惡俗。
他穿粗布衣服、吃清淡蔬菜,以自身節儉為大家做出表率。
同時頒布法令,要求人們不能超出自己的能力和地位鋪張浪費。
這條法令深受社會底層人民的歡迎,加上董和以身作則,所以他走到哪裡,
哪裡都「移風變善,畏而不犯」。
成都縣的一些豪強過慣了奢華生活,但又懼怕董和的嚴厲,他們鼓動蜀地的實際統治者劉璋把董和調到別的地方去。
消息傳出,成都吏民百姓幾千人扶老攜幼攔住董和,不讓他離開。
民意難違,劉璋於是決定讓董和再留任兩年。
兩年後,更提升他為益州太守。
家無擔米私財
公元214年(建安十九年),劉備平定益州,徵召董和為掌軍中郎將,與軍師將軍諸葛亮共同主持左將軍、大司馬府的事務。
董和與諸葛亮相處融洽。
他直言不諱,每言必盡。
認為處理不周到的事,不惜往返十次來報告不同意見、商討妥善處理的辦法,這種精神讓諸葛亮非常感動,很多年後都還深切的懷念著他。
董和為官二十多年,晚年更身居中樞要職。
但去世之日,家中竟然沒有一擔糧食的私財,真是世所罕見的大清官。
教子有方
董和的兒子董允是三國蜀漢政權的重臣。
常璩說:「時蜀人以諸葛亮、蔣琬、費禕及董允為『四相』,一號『四英』也。
」董允的成長與董和的嚴格要求息息相關。
據史料記載,董允在年少時已與費禕同為蜀中有名的少年英才。
有一次董允與費禕一同參加大臣許靖兒子的葬禮。
董和為了考察他們誰更優秀,故意給他們安排了一輛簡陋的車駕。
朝中政要都到了葬禮現場,董允覺得很沒面子,神色不安,但費禕卻泰然自若。
董和知道後,認為董允的德行不如費禕,需要再加磨礪,於是對他要求更加嚴格。
後來董允被選入宮中,輔佐太子劉禪,劉禪繼位後董允更官至輔國將軍兼行尚書事。
但無論地位如何變遷,董允都始終和他父親一樣保持清廉正直本色,甚至連諸葛亮北伐都要將皇宮中的事務託付與他。
後來大臣們多次請求給董允賞賜和封爵,但都被董允謝絕。
董允清廉品行的養成,正是來源於父親董和自小對他的嚴格苛求。
(成都市紀委、成都市地誌辦)
諸葛亮死因:終敗在體力上 事必躬親致積勞成疾
三國演義中,處處都是謀略,尤其是諸葛亮,料事如神,智謀過人,成了智慧的化身。然而,令人遺憾的是,諸葛亮心愿未遂,就早早地病故了。唐代偉大詩人杜甫,曾感慨道:出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是啊,...
董厥開始做「平尚書事」,為時太晚,不過兩年蜀漢就亡。
蜀漢的這一本帳,在諸葛亮去世以後便沒有什麼「進項」,只是姜維在今日的甘肅青海略有作為而已。 比起魏、吳兩方,蜀漢卻也有它的優於魏、吳之處:沒有權臣之肆意廢立,沒有宗室之內的骨肉相殘。後主雖...
真實諸葛亮,劉備攻打益州時張飛和趙雲的軍階都比他高
劉備與劉璋翻臉後,先是打下涪縣(綿陽),接著包圍雒縣(四川廣漢)。不過圍了差不多一年,也破不了城。守城的是劉璋的大將張任。張任的部隊,射死了劉備的兩個「軍師中郎將」之一:龐統(另一位軍師中郎將是...
鳩占鵲巢,劉備奪取成都,勸降劉璋
劉備為了爭奪原來劉璋的地盤,包圍成都數十天,派從事中郎涿郡人簡雍進城勸降劉璋。此時城中守軍還有精兵三萬人,糧食和衣物仍可以支持一年,官吏和百姓都願血戰到底。劉璋說:「我們父子統領益州二十餘年,...
被諸葛亮光輝所掩蓋的蜀漢四大牛人,有一人被劉備拋棄後被迫降魏
肯定會有人說是費禕、蔣琬、董允和簡雍;但是在這裡想說不是,費禕、蔣琬、董允與諸葛亮合稱蜀漢四相,名氣還小麼?而簡雍的記載實在太少,似乎最大的功績也就是當間諜勸說劉璋投降而已,其實此時劉璋已經到了...
蜀漢第一牛人竟是他,連諸葛亮都要聽他的,其兒子比他更牛
縱觀百餘年的三國歷史,可謂是人才濟濟,英雄輩出,但是這些縱橫亂世一生的英雄的後代卻是一代不如一代,當然曹魏和東吳還算是比較好的,曹操在與東吳的戰爭中,見到孫權後就大發感慨,「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