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死因:終敗在體力上 事必躬親致積勞成疾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演義中,處處都是謀略,尤其是諸葛亮,料事如神,智謀過人,成了智慧的化身。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諸葛亮心愿未遂,就早早地病故了。

唐代偉大詩人杜甫,曾感慨道:出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是啊,一個智慧人物,竟抱憾而死,實在令人遺憾。

自出山歸劉備以後,諸葛亮處處展示的,都是謀略,他一生多是靠謀略勝敵。

用智用謀克敵制勝,是諸葛亮的特長,在眾多的三國英雄中,他能夠拼出一片天地,靠的也是智謀,他甚至欲用一身的智慧謀略,謀取天下。

然而,與眾多的英雄相比,他的體力,卻有著很大的劣勢,在三國演義中,我們看到,諸葛亮在指揮作戰時,都是被人用車推著的。

與司馬懿五丈原對峙時,諸葛亮重病纏身,心有餘而力不足,在智謀方面,他每每算在司馬懿前面,至少勝過司馬父子一籌,但在體力方面,就熬不過司馬懿了。

司馬懿也正是瞄準了這一點,故意採用拖延戰術,堅守不出,硬是把諸葛亮耗死在五丈原。

諸葛亮再有能耐,連活的力氣都沒有了,憑什麼勝過別人呢?

可見,他最終敗在自己的體力上,若能夠再多活十年,雖一兩次戰役敗於司馬懿,憑他的智慧謀略,也會休戰調整,以期從別的方面謀取魏國。

諸葛亮之所以急著用兵伐魏,在有生之年恢復漢室,一統天下,也正是因為他覺出了自己的體力不可能支撐太久。

網絡配圖

然而,事與願違的是,在體力、國力不支的情況下,越是求勝心切,越是於己不利。

智慧的諸葛亮不是敗給了別人,而是敗給了自己的體力,這令人惋惜的同時,也讓人深思。

健康對每個人來說,都很重要,很多人沒能夠走到一定的高度,不是因為不夠聰明、不夠智慧,而多是因為體力健康方面出現了問題,從而限制了他們的發展。

一個身體弱的人,經常頭痛,腰痛,感冒,等等,怎能更好地工作呢?怎能競爭過別人呢?

諸葛亮一生操勞,事必親躬,這是他的優長,也是他積勞成疾、體力不支的因素之一,如果適當地放手一些雜務,為自己多節省一點兒體力,多活些時日,豈不是為蜀國做出了更大貢獻嗎?[$HR getPages$

1、有人認為在劉備定益州(成都)前,諸葛亮的地位比張、趙低。

理由是赤壁後,諸葛亮任軍師中郎將。

張飛為宜都太守征虜將軍新亭侯。

趙云為牙門將軍。

先主遂收江南,以亮為軍師中郎將,使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調其賦稅,以充軍實。

注意:此時諸葛亮為「督」三郡,有人因為「調其賦稅,以充軍實」,就認為此時諸葛亮只管後勤,顯然欠妥。

此時,零陵太守為郝普、桂陽太守為趙雲及長沙太守為廖立。

廖立為諸葛亮所薦。

而趙雲的地位顯然並不比軍師中郎將高。

《趙雲傳》中「亮率雲與張飛等俱溯江西上,平定郡縣。

至江州,分遣雲從外水上江陽,與亮會於成都。

」而在《張飛傳》中卻是「飛與諸葛亮等溯流而上,分定郡縣」。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在為成都之戰中,趙雲是由軍師中郎將諸葛亮統屬。

而且,在《張飛傳》載「益州既平,賜諸葛亮、法正、飛及關羽金各五百斤,銀千斤,錢五千萬,錦千匹,其餘頒賜各有差,以飛領巴西太守。

」也就是說,在劉備看來,定益州的一等功臣是「諸葛亮、法正、張飛及關羽」。

身為牙門將軍的趙雲確在諸葛亮之後了。

網絡配圖

由此可知,此時身為牙門將軍、桂陽太守趙雲、零陵太守郝普、及長沙太守廖立確為軍師中郎將所統屬,所「督」。

至於「調其賦稅,以充軍實」,須知此刻劉備入川,荊州為根據地,其核心作用就是充軍實。

《諸葛亮傳》「建安十六年,益州牧劉璋遣法正迎先主,使擊張魯。

亮與關羽鎮荊州。

」《三國志·蜀書·廖力傳》:「先主入蜀,諸葛亮鎮荊土,孫權遣使通好於亮。

」從這句話可以看出,劉備入蜀,諸葛亮絕不僅僅是「後勤部長」而是實際掌握荊州大權。

否則,為何孫權何必「通好於亮」。

2、諸葛亮和法正。

因「成都平,以亮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

先主外出,亮常鎮守成都,足食足兵。

《諸葛亮傳》。

而法正此時卻為「以正為蜀郡太守、揚武將軍,外統都畿,內為謀主。

《法正傳》又言「或謂諸葛亮曰:『法正於蜀郡太縱橫,將軍宜啟主公,抑其威福。

』亮答曰:『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強,東憚孫權之逼,近則懼孫夫人生變於肘腋之下;當斯之時,進退狼跋,法孝直為之輔翼,令翻然翱翔,不可複製,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亮又知先主雅愛信正,故言如此。

」以次說明法正此時地位比諸葛亮高。

與此相反,我卻認為此時,法正剛剛助劉備得到益州,蜀中士族與其有怨者只能求助與大權在握的諸葛亮。

此時諸葛亮署左將軍府事既代理左將軍府事(左將軍即劉備)。

《董和傳》:先主定蜀,徵和為掌軍中郎將,與軍師將軍諸葛亮並署左將軍大司馬府事。

(劉備晉漢中王后,其府稱為大司馬府)諸葛亮有言「夫參署者,集眾思廣忠益也。

董幼宰參署七年,事有不至,至於十反,來相啟告。

」身為掌軍中郎將的董和為諸葛亮的下屬,否則為什麼要「十反,來相啟告」。

而董和的職務是「掌軍」中郎將。

《楊洪傳》中載「楊洪字季休,犍為武陽人也。

劉璋時歷部諸郡。

先主爭漢中,急書發兵,軍師將軍諸葛亮以問洪,洪曰:「漢中則益州咽喉,存亡之機會,若無漢中則無蜀矣,此家門之禍也。

方今之事,男子當戰,女子當運,發兵何疑?」時蜀郡太守法正從先主北行,亮於是表洪領蜀郡太守,眾事皆辦,遂使即真。

頃之,轉為益州治中從事。

」。

劉備急書發兵,而諸葛亮要問楊洪。

諸葛亮是掌兵權,並且有決策權(這裡說的是國策,即是否拼全力攻克漢中),即是否發兵,否則何須「問」。

而漢中前線的兵權和大政決策權顯然在劉備之手。

另外,諸葛亮發兵的同時,建議劉備任楊洪代理法正蜀郡太守之職(表洪領蜀郡太守),獲得批准。

而且由於「眾事皆辦」,楊洪就因為事情辦的好,正式繼任蜀郡太守(遂使即真)。

須知此刻法正正在漢中軍前,日日與劉備相對,但諸葛亮仍然使其失去了京畿太守之職,而法正卻沒有什麼辦法。

彭羕為法正所薦,劉備定成都,任治中從事。

因為諸葛亮對此人不放心,於是降職使用。

「諸葛亮雖外接待羕,而內不能善。

屢密言先主,羕心大志廣,難可保安。

先主既敬信亮,加察羕行事,意以稍疏,左遷羕為江陽太守。

」「羕聞當遠出,私情不悅,往詣馬超。

超問羕曰:「卿才具秀拔,主公相待至重,謂卿當與孔明、孝直諸人齊足並驅,寧當外授小郡,失人本望乎?」可知,此時法正還活著。

也就是說,對於法正舉薦的人,諸葛亮不滿意,劉備就將其貶謫。

劉備晉漢中王后, 「欲用忠為後將軍,諸葛亮說先主曰:「忠之名望,素非關、馬之倫也。

而今便令同列。

馬、張在近,親見其功,尚可喻指;關遙聞之,恐必不悅,得無不可乎!」而關羽知道劉備拜黃忠為後將軍後,竟不受拜。

(拜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拜張飛為右將軍、假節,拜馬超為左將軍,假節。

作為假節鉞的前將軍權利要較張、馬、黃高。

)從這裡可以看出,在劉備晉漢中王后,諸葛亮同樣參與了人事任免決策。

以此可知諸葛亮從劉備定成都到劉備晉漢中王這七年間,雖然官職似乎不高,但卻掌兵權,能決策國家大政,同時對人事任免有相當大的權利。

當然,三國時期還有一個人官職不高,卻一言九鼎,就是諸葛亮的死敵——司馬懿。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劉備勢力鼎盛時期的陣容到底有多豪華?

熟讀三國歷史,劉備是三國眾多諸侯最有魅力,也最有毅力的一位,從27歲涿郡起兵開始,劉備一直顛沛流離,備受磨難,先後依附多為諸侯,一直沒有自己的立足之地。207年,劉備投靠劉表,三顧茅廬之後,請出...

五虎上將是哪些人?常山趙子龍為何不是

後劉備奔袁紹於鄴與雲相遇,隨從至荊州,戰博望,出長阪,遷為牙門將軍,僅為一名護衛偏將,隨劉備南定諸郡後,方升為偏將軍,領桂陽太守,而關羽已是襄陽太守、蕩寇將軍,張飛也是宜都太守,征虜將軍,後劉備...

同為五虎將 劉備為什麼不肯重用趙雲?

三國所以能為人津津樂道,多多得益於半真半假的名著《三國演義》,眾人咸云:要破除演義迷信,拉諸葛亮下神壇,其實演義中神化的何止諸葛一人,神化最著者為諸葛。次者為不曾溫酒斬華雄,斬顏良卻未誅文丑,不...

趙子龍「一身都是膽」 可惜並非五虎上將

後劉備奔袁紹於鄴與雲相遇,隨從至荊州,戰博望,出長阪,遷為牙門將軍,僅為一名護衛偏將,隨劉備南定諸郡後,方升為偏將軍,領桂陽太守,而關羽已是襄陽太守、蕩寇將軍,張飛也是宜都太守,征虜將軍,後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