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城市到底有什麼魅力,引得劉邦、趙匡胤、朱元璋都想往這遷都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國都所在歷來是關乎封建王朝國運國祚的大件事,受通訊條件和運輸交通能力的限制,為便於治理國家甚至為帝國中樞預留足夠的戰略縱深,京城通常會選在帝國之中,帝國的中間,但也不十分絕對。
所以,遷都一定是帝王全面權衡考量的成熟產物,萬非得已不會沒事兒捯飭遷都玩。
先說說劉邦,在前202年推倒項羽之後,迫不及待地稱帝,定都定陶(山東菏澤境內),正式扯起「漢」旗。
後來又決定遷都洛陽,一則為想趁趁洛陽古都的王氣,二則他想在利於防守的大本營關中和富庶的東方找個平衡點。
小人物婁敬卻表示反對,他說天下歸心的周王室定都洛陽能稱王,您在洛陽只能稱亡。
應該定都長安,既能利用天險保證絕對安全,東方有事又可高屋建瓴迅速出關平定,在洛陽一旦有事就是四戰之勢,如果關中再丟了,差不多就亡國啦。
劉邦認為婁敬說的對,當即下令馬上遷都長安。
就這樣,洛陽漢朝國都的稱號僅僅存在了一天。
再說說趙匡胤。
北宋立國後,五代的都城開封也就是自然成為了都城,稱為東京汴梁。
北宋呢比較有意思,南京商丘、西京洛陽、北京大名府都,距離開封都不算太遠,可能是版圖比較小的緣故吧。
天寶年間,趙匡胤借前往洛陽祭祖的機會宣布準備遷都洛陽,再進一步遷到西安。
他給出的理由是開封無險可守,為確保安全養了大量禁軍,軍費開支驚人,長此以往必將拖垮國家財政,不如遷都。
沒想反對者眾,還都是親信官員,包括最後出馬的晉王、開封府尹趙光義。
趙匡胤沒有堅持遷都,不過他的預演應驗了,一百年後北宋終於崩潰了。
如果真到了西安,北宋王朝會不會續命呢?
還有朱元璋。
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派太子朱標前往西安論證遷都的可行性。
為啥遷呢,北元勢力威脅還未完全解除,再者在江南有偏安之感,還有「惟宮城前昂後窪,形勢不稱。
」 但最終沒遷,只因老朱又說了,「今朕年老,精力已倦,又天下初定,不欲勞民。
且興廢有數,只得聽天。
惟願鑒朕此心,福其子孫。
」
很難說,朱棣把京城遷到北京,與如果朱元璋真遷到長安相比,哪個對大明王朝的國家命運影響更為積極。
而事實上,隨著經濟中心的東移,唐以後的王朝再也沒有以西安為都的,這與目前西安在全國所處的地位可能也有一定的相似吧。
宋太祖趙匡胤為什麼不遷都洛陽或者長安?
眾所周知,宋朝時期北宋的首都在汴京,也叫汴梁,也就是現在的開封,而南宋則因為歷史原因,首都在臨安,也就是現在的杭州,開封大家應該多少都了解,屬於四戰之地,易攻難守,如果說初期定都開封還情有可原,...
北宋百年的積貧積弱,禍根從此時埋下
關注↑↑史磕郎↑↑,死磕歷史!北宋末年,吏治腐敗民不聊生。外表光鮮的大宋朝天已經腐朽不堪,崛起於白山黑水的女真人像烈火一般席捲了中原大地,宋徽宗、宋欽宗兩位皇帝被胡人擄走,堪稱是漢族政權的奇恥大...
趙匡胤深知大宋國內有一大隱患,卻只能無何地說宋朝國祚不過百年
古代皇帝雖然貴為天之驕子,位於萬人之上,但他們卻往往並不自由。比如唐朝「玄武門之變」後李淵不得不禪位給李世民;比如明末崇禎皇帝想與後金議和並遷都,最終都沒能實現;再比如國史君(國史通論)今天要講...
北宋太祖想遷都洛陽,被群臣像漢高祖劉邦想定都長安一樣拒絕
宋朝之時,宋太祖在平定天下之後,因汴京城無險可守,一直想將都城遷到自己的故鄉洛陽「循周漢故事」,甚至連宋陵的選址都選在了洛陽(宋陵在鞏義,古一直屬於洛陽)。時間來到了宋太祖開寶九年(公元976...
朱元璋最想建都的不是南京北京 趙匡胤想的不是開封 倆人都選這
一個國家的首都是至關重要的,關於首都的選址,那是要從很多方面來考慮的,諸如地理位置、後勤補給、戰略要求、風水氣運等等……那麼中國最適合建都的地方是哪裡呢?很多網友給出了自己的答案,而在古代兩位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