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修出身世家,聰慧絕倫,卻為何沒能助曹植繼承曹操之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

曹操偏愛曹植,曹丕雖然身為長子,卻不得立。

曹丕為鞏固自己的地位,消除曹植的競爭威脅而與曹植暗中對抗。

而曹植恃寵而驕,也積聚起一班人馬,意圖奪取儲位。

當時,曹植的主要智囊有三人:丁儀、丁廙、楊修。

其中楊修擔任曹操主簿之職,主管內外,是曹植和曹丕競相結交的對象。

而楊修與各位公子的關係都處的不錯。

楊修最後在曹植和曹丕的政治鬥爭中選擇了曹植,他覺得曹植特見寵愛,又有文名,更具優勢,同時更符自己胃口。

2

曹丕周圍也集聚著一批謀士,這些人主張立長子為世子,其中的代表有吳質、陳群、司馬懿、朱鑠。

比較曹植與曹丕手下智囊,楊修等人帶有典型的文人氣質,舞文弄墨、口角之爭擅長,但缺少謀略和城府。

而曹丕手下的司馬懿和陳群無論謀略還是政治才能都是魏國群臣中的佼佼者,吳質其人尤擅心機,而朱鑠擔任中領軍一職,亦不是輕易相與的角色。

3

論謀略,曹植手中智囊不及曹丕門下四友,而曹植本人在這方面也不是曹丕對手。

曹植不注重細節,瞧不起曹操屬下一干大臣。

而曹丕為人深沉,頗有心機,善於使用手腕,掩飾自己本性。

很注意處理和曹操左右侍臣及宮人的關係。

曹植和曹丕的世子爭奪戰,自曹操進封魏公後,逐漸凸顯,而在曹操授爵魏王后達到高潮,經過數次鬥爭,曹植敗下陣來。

4

有一次,曹丕、曹植送曹操出征。

曹植當場發揮他的文學才華,為父親歌功頌德,出口成章,文辭華麗,在場所有人聽了無不嘆服,曹操也顯得十分高興。

曹丕自覺在辭藻上不能與曹植相比,感到很是失落,不知道怎樣表現才能壓過曹植贏得父親的歡心。

這時吳質在曹丕耳邊說:「王當行,流涕可以。

」曹丕頓時醒悟,在曹操出發辭行之際。

曹丕依依不捨,非常悲痛。

5

在場所有人都為之動容。

「操及左右咸欷歔」,因此,大家都覺得曹丕比辭藻華麗的曹植更真誠。

曹丕在送行一事上,壓過曹植。

而曹植方面亦很快還以顏色。

有一次,曹丕請吳質到家中商量對付曹植的策略。

曹丕為了不引起曹操的注意,叫人把吳質偷偷摸摸的藏在車上的大簏裡帶回家中。

然而,曹丕的行動雖然小心翼翼,還是被楊修看見了。

6

楊修馬上跑到曹操面前打曹丕的小報告,大意是曹丕居心不良。

楊修以為這次可抓住曹丕的把柄了,卻不料算錯了一步,這次曹操可能工作繁忙或者不當回事沒有派人去追查真假。

曹操雖然沒派人追查,可曹丕結好曹操左右侍臣及宮女的良好效果卻得以凸顯,很快有人將楊修告密的事情告訴曹丕,曹丕對此感到心中憂慮,很是害怕。

吳質又果斷站出來安慰曹丕。

第二天,吳質讓曹丕把大簏裝滿絹,再次拉進曹丕府中。

楊修瞧見曹丕再一次行動,將告密進行到底,非要讓曹丕原形畢露,便再次向曹操報告。

7

曹操見楊修兩次報告,不得不予以重視,馬上派人搜查,結果發現車裡只有絹沒有人。

於是,曹操懷疑楊修有意陷害曹丕,進而對曹植的信任度降低。

僅此兩事,便可看出,吳質深深洞悉曹操心理,楊修等人在玩弄陰謀方面遠遠不是吳質的對手,更不用提曹丕手下的司馬懿、陳群。

群臣中大多數表示支持曹丕,而曹操在考驗兩個兒子的過程中,也逐漸覺得曹植輕浮,不穩重,雖有才華,但不具備為君的能力。

而曹丕卻穩重,又得群臣之心,具備作為君主的條件。

於是,建安二十二年,世子之爭塵埃落定,曹丕戰勝曹植被立為王世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