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諸葛亮最知名的發明是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作為中國歷史上最知名的「神仙級」智囊和無所不造的兼職「發明家」,諸葛亮被大家熟知的發明可著實不少,比如木牛流馬、連弩、搭橋槍、扎馬釘、孔明燈...... (詳見《諸葛亮發明的那些「神器」》)。

諸葛亮的發明中,你覺得最牛的是啥?

木牛流馬?現在見不到真面目了;孔明燈?約會女票時用得著。

當然,得先找個空曠無起火危險的地方放飛,否則就不是放燈,是「縱火」......

明火有危險,放燈需謹慎!(網絡圖)

其實,諸葛先生的發明中有一個,在其發明中絕對是流傳時間最長,區域最廣,最為人熟知的,那就是——饅頭!

這要從諸葛亮擒孟獲說起,宋高承《事物紀原》中記載著臥龍先生髮明饅頭的故事:「諸葛亮南征,將渡滬水。

土俗殺人祭神,亮令以羊、豕代,取面畫人頭祭之,饅頭名始於此。

」話說,皇叔劉備三顧茅廬,一片赤誠感動諸葛亮出山輔佐自己打天下,期間,諸葛亮曾率兵進軍南征,七擒七放孟獲,不僅平息戰亂、安定疆土,還將漢人先進的生產方法介紹給當地人,並幫助他們興修水利,免除食物不足、水災旱災的苦難,受到了當地少數民族的尊重。

諸葛亮(網絡圖)

諸葛亮駐軍瀘水,正值農曆五月,夏季天氣炎熱,瀘水瘴氣很重,再加上水中含有有毒物質,士兵們食用後,多有死傷。

這可愁壞了諸葛先生,怎麼才能避免死傷呢?這時,孟獲獻言了,以七七四十九個人頭做祭品,祭祀河神,討得河神歡心了,自然便可平安度過此劫。

雖然野蠻,但這是當時的南方少數民族所信仰的,也是他們的風俗習慣,而他們被漢人成為蠻夷,也是因為這個原因。


諸葛亮聽了,自是不予理會,但是卻攔不住蠻王自行舉辦的祭祀活動,不能強硬改變他們的宗教,心裡卻為這四十九條鮮活的生命惋惜,愁上眉頭,然而,諸葛先生就是才智過人,搖了幾下扇子便計上心頭,他突然想起中原地區祭祀時,供桌上擺放的都是食物,如果找到人頭的替代品,再去說服蠻王,是不是可以避免一場殺戮呢?姑且試上一試,於是,諸葛亮趕忙找到軍中的伙頭,商量能不能利用什麼形似的食物代替人頭,他們決定用麵粉製作,利用米酒將麵粉揉在一起,做出蠻人頭的樣子,再往其中塞滿牛羊肉的餡,隨後擱進蒸籠里,蒸熟後揭開蓋子,撲鼻的香味,定睛看去,外形和蠻頭果然有幾分相似。

阜陽枕頭饃

萬事俱備,只欠說服,諸葛亮忙找到蠻王,作揖而談,「這是我們漢人祭祀所用貢品,大王可以一試,保證神靈喜歡。

」,最終,面做的「人頭」被放在了供桌上,祭祀開始,四十九名蠻夷青年獲救。


祭祀完成以後,做的麵食還有剩餘,諸葛亮便藉口吃了可以消災避難,分給了少數民族的兄弟,食物可口,很對他們的口味,漸漸地,他們也覺得這種祭祀方式更好,便不再用人頭祭祀,而這種食物因為是按著蠻人頭的樣子做的而被稱為「蠻頭」,後來,覺得名稱有些恐怖而更改為「饅頭」。

山東羊角饅頭

最初的饅頭是有餡的,後來,慢慢地,又有了細分,有餡的叫包子,沒有餡的才是饅頭。


而今,主食發展的更加豐富多彩,各種餅類、饃加入進來,讓人們眼花繚亂,難以抉擇,然而,誰都取代不了饅頭的地位,看,熱氣騰騰的饅頭做好了,要不要來一個?

沈丘顧家饃

---------------------------------------------------------

參考文獻:

《中國傳統主食饅頭的研究概述》,劉強、田建珍、 李佳佳,《糧食流通技術》, 2011-10-15

本文為蝌蚪五線譜原創,版權歸蝌蚪五線譜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如需轉載請訪問http://rightknights.com/pub/pub_author?greatAuthor=CIHHF&type=0獲得合法授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丞相竟是「中式漢堡」的發明者?

文:白馬晉一坊間有這樣一個段子:一個老外到中國旅遊,回去之後逢人便說:中華民族真是一個勤勞的民族,每天早上不管我起多早,經過的街道,常常可以看到路旁的招牌上都寫著:「早點」,「早點」,「早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