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肅得到孫權重用的原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魯肅,字子敬,安徽定遠人,魯肅的家屬於落魄的地方豪強,家裡有錢,他的年少時代,正好是東漢王朝風雨飄搖瀕臨分裂的時期,黃巾起義爆發的時候他13歲。

他的父母沒有留下記載,只知道他小時候就失去父親,由祖母撫養長大。

周瑜死後東吳第二任大都督,也是孫權上任初期,一手提拔的軍方高級將領,在生涯初期,和孫權的步伐高度一致,為孫吳霸業而奔波,但是在後期,偏離了孫BOSS的意志,極力保存孫劉聯盟,死後即爆發荊州爭奪戰,關羽被殺,以及夷陵之戰。

當時孫權剛剛掌管東吳,四周權臣林立,內有長史張昭、外有大都督周瑜,甚至程普、黃蓋等一批高層將領,都是父兄留下來的老臣。

作為守業之君的孫權,也希望建立屬於自己的豐功偉業,掌權之後的孫權,當然不希望被這些老資格,架空自己的權力,所以迫切需要建立自己的班底,而魯肅來的,正是時候。

魯肅為孫權的謀劃是立足江東,全取荊州,依靠長江天險,占據南方半壁江山,雖然當時人口大多集中在曹操的北方,但是正因為人多,不好管理,曹操需要花費巨大的精力治理,一旦有什麼騷亂,孫權就可以統帥江東和荊州兵馬,謀取天下。

對於任何一個統治者,面對這樣可以名垂千史的謀劃,都不會拒絕,相比於周瑜的進擊西川,兩分天下,魯肅的提議顯得更加老成持重,雖然之後由於劉備和諸葛亮的介入,全取荊州成為了泡影。

孫權對於魯肅的態度也充分說明了,孫權是看好這樣規劃的,只是時機還不夠成熟:一方面孫權堅持自己只是希望做一方諸侯就足夠了,長史張昭也多次公開批評魯肅為人狂妄,但是另一方面,孫權對魯肅的賞賜卻是所有大臣中最多的,對魯肅也給予了足夠的信任,使其參與所有吳國的重大決策。

劉表的病重,魯肅認為機會來了,於是向孫權告了個假,準備出差荊州,探查虛實,當時劉表的倆兒子在鬧分家產,導致整個荊州文武官員也分成了兩派,而劉備天下梟雄(魯肅原話),劉表為了防止劉備把整個荊州給吞了,基本也沒給劉備什麼實權。

但是沒等魯肅到荊州,得到內部消息的曹操已經帶著大軍殺過來了,形勢急轉直下,於是魯肅日夜兼程,剛到南郡,劉表的兒子劉琮所代表的豪門士族就集體向曹操投降了,而劉備也被趕到了長坂,準備去長沙投靠吳巨。

劉備和孫權的聯合起先可能是魯肅提議的,畢竟當時劉備沒有什麼資本,而魯肅看重的則是劉備在荊州的群眾基礎,正所謂唇亡齒寒,能夠將戰火儘量遠離家門口,對東吳的破壞就越小,群眾基礎,對於像劉備這樣的政治老手,輾轉江湖那麼多年,依然有這麼多人願意投奔,總是有他獨到的魅力。

於是就有了魯肅和諸葛亮的江東之行,應該說,當時在東吳的核心權力層內部,真正有天下之志的,只有寥寥數人,更多的還是希望偏安一隅,做個一方諸侯也就可以了,而江東老大孫權卻是希望有一番作為,功業能和父兄比肩、甚至超過他們。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魯肅就成了孫權的代言人,聯合軍方領導周瑜,主導了一場赤壁之戰。

出乎魯肅和周瑜意料之外的是,在赤壁之戰後,劉備非常迅速的在荊州取得了立足之地,在這樣的背景下,魯肅的政策開始轉變,由取荊州變為借荊州,只有聯合劉備的力量才能抗衡曹操。

不得不說,魯肅和周瑜能成為朋友,兩人的志向有很多相似之處,都希望幫助東吳建立霸業,只是在具體的方法上出現了分歧,而在赤壁之戰後,由於周瑜功高蓋主,受到孫權的猜忌,由魯肅統領軍隊就變成了最好的選擇,這估計也是周瑜在臨死之前,還寫信推薦魯肅的一個理由。

酒是陳的香,哥們是老的好。

老友相逢來一杯,不到醉方不歸。

這時您需要的是一瓶洞藏老酒(15585091515)與您一起品味來自貴州茅台山洞中的味道。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閒聊東吳四大都督周瑜 魯肅 呂蒙 陸遜

自古就說江東子弟多才俊 三國時期的東吳 在演義似乎是戲份最少的一國 (蜀國光壞太大 魏國曹操太顯眼)但江東的人才不少 文有張昭闞澤顧雍 武有甘寧凌統太史慈 當然 在江東首推的除了英年早逝的小霸王...

魯肅為何多次幫助蜀漢,是愚鈍還是深謀遠慮?

說起魯肅,可能有些人不是太了解他,主要是他在整個英雄與謀士眾多的三國中,存在感實在是太低了。但實際上魯肅在三國中的貢獻是非常大的,可以說三國的鼎足之勢,有一半的功勞與他有關。我們看到魯肅常常奔跑...

孫權的吳國,雖弱,但角色關鍵!

三國:曹操的魏國,劉備的蜀國,孫權的吳國。自討伐董卓的十八路聯軍土崩瓦解以後,曹操和劉備都不屑與袁紹這樣子的諸侯同流合污。他們這些諸侯,心裏面就只有自己的那幾塊土地和幾個城池,遠遠沒有想到天下一...

三國最被低估的大才魯肅,你真的知道嗎

如果要評選一個三國時代,貢獻最大,存在感卻最弱的人,那一定非魯肅莫屬。魯肅出身富豪之家,身材魁梧,相貌傑出,從不在乎錢財,常用來救濟窮人,結交賢者。在漢末亂世時,他學習擊劍騎射,招募少年,講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