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待後周宗室,宋朝真的對前任很友好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宋朝是一個讓人羨慕的朝代,尤其是讀書人,因為太祖留下遺囑,一是優待後周宗室,二是不殺士大夫。

不殺士大夫,咱們以後討論,先來說說優待後周宗室的事。

宋太祖趙匡胤取代後周做天子,史稱「陳橋兵變」。

歷史記載中說,959年,後周世宗去死,七歲的兒子柴宗訓繼位,是為恭帝,太后監朝。

第二年,即顯德七年,後周的邊境地區,真州(今正定)、定州官員報告說,遼國派兵打過來了,請中央趕緊支援。

孤兒寡母一聽,頓時沒了主意,於是讓趙匡胤領兵去禦敵。

軍隊走到陳橋驛,就發生譁變。

《宋史》中說:

夜五鼓,軍士集驛門,宣言策點檢為天子,或止之,眾不聽。

遲明,逼寢所,太宗入白,太祖起。

諸校露刃列於庭,曰:「諸軍無主,願策太尉為天子。

」未及對,有以黃衣加太祖身,眾皆羅拜,呼萬歲,即掖太祖乘馬。

陳橋兵變

就這樣,趙匡胤做了天子。

五代時期,軍人跋扈,常行廢立之事,天子就是他們手中的玩物、商品,能立也能廢。

但趙匡胤做天子,似乎是早有預謀的事。

一是因為在《遼史》中沒有960年南侵的記載,況且趙匡胤做皇帝後,並沒有繼續帶兵北進,遼軍也奇怪地逃跑了;二是在兵變前,趙匡胤的舉動就很可疑。

比如,在《宋人軼事彙編》中就記載趙匡胤出兵前,京師就已經傳言「點檢為天子」,鬧得沸沸揚揚。

為此,趙匡胤還回家諮詢家人的意見。

不料他姐姐大怒,拿著擀麵杖就打,說:「大丈夫臨大事,可否當自決,乃來家內恐怖婦女何為耶!」意思是這種事你還決定不了嗎?幹嘛問我們婦道人家。

三是,趙匡胤篡位後,要舉行一個禪讓儀式,但沒有文告,可巧翰林承旨叫做陶谷的,從袖子裡拿出了文告,說「早就準備好了」(見《宋史 本紀第一》)。

從這些方面來看,趙匡胤的登基,是由預謀的。

趙匡胤黃袍加身,反戈進逼京師,倒也沒遇到多少抵抗。

對於恭帝、太后,還算禮遇。

只是把恭帝和太后幽禁在西宮,廢了恭帝的帝號,降格成鄭王,符太后為周太后,表示後周作為一個王朝,正式結束使命。

宋代周,確實比較和平,不像其他王朝更迭,血流成河。

也正因此,歷代人們都說,有宋一代,優待前朝,是真夠意思的了。

清朝史學家趙翼在《廿二史札記》中就詳細的羅列了宋朝皇帝優待後周宗室的事跡,我把它抄下來:

宋太祖為軍士擁戴,既登極,遷周恭帝及符太后於西宮,易其帝號曰鄭王,太后曰周太后。

作周六廟於西京,遣官遷其神主,命周宗正郭以時祭享。

又遣工部侍郎艾穎拜嵩陵(太祖)、慶陵(世宗)。

建隆三年,鄭王出居房州。

開寶六年,鄭王始殂,距禪位已十四年矣。

宋祖素服發哀,輟朝十日,諡曰恭帝,命還葬慶陵之側,陵曰順陵。

仁宗嘉祐四年,詔取柴氏譜系,於諸房中推最長一人,歲時奉周祀。

尋錄周世宗從孫柴元亨為三班奉職。

(先是加恩郭氏,至是又恩及柴氏)又詔周世宗後,每郊祀錄其子孫一人。

至和四年,遂封柴詠為崇義公,給田十頃,奉周室祀,並給西京周廟祭享器服。

神宗又錄周世宗從曾孫思恭等為三班奉職。

熙寧四年,崇磁公柴詠致仕,子若訥襲封。

徽宗詔柴氏後已封崇義公,再官恭帝後為宣教郎,監周陵廟,世為三恪。

(顏師古曰「恪,敬也。

言待之加敬,亦如賓也。

周以舜後(陳)並夏後(杞)、(殷後)宋為三恪也。

」)

南渡後,高宗又令柴叔夜襲封崇義公。

理宗又詔周世宗八世孫承務郎柴彥穎襲封崇義公。

從這些記載來看,宋朝待後周還真是不薄,但我們仔細看,就會發現受優待的後人,都是周世宗的旁系子孫,沒有一個直系的。

周世宗有子七人,《新五代史 周家人列傳第八》「世宗七子」條云:

世宗子七人:長曰宜哥,次二皆未名,次曰恭皇帝,次曰熙讓,次曰熙謹,次曰熙誨,皆不知其母為誰氏。

宜哥與其二,皆為漢誅。

……梁王即位,是為恭皇帝。

……皇朝乾德二年十月,熙謹卒。

熙讓、熙誨,不知其所終。

周世宗的七個兒子,前三個都早夭,第四個,就是恭帝柴宗訓,後面還有三個,其中叫熙謹的,宋朝的乾德三年死去,剩下的兩個不知所終。

乾德三年,即965年,距陳橋兵變的顯德七年(960年)只有五年,960年的時候,後周恭帝只有八歲,他的幾個弟弟年齡更小,五年過去,也許也只有十歲左右。

柴熙謹在這個年齡死去,可疑。

另外兩個,則不知所終。

恭帝本身在開寶六年(973年)死去,年僅二十,可能並沒有後代。

由此可見,周世宗的直系後代已經完全滅絕了。

所以宋仁宗也只能從旁系中選擇一個柴氏後人恭奉周廟,並且累代都封為崇義公,官職則是一些不起眼的小官。

宋朝皇帝從後周孤兒寡母手裡篡得帝位,再對關係不大的柴氏後人稍微施以恩惠,於是就受到後人「其待亡國之後,可謂厚矣」的讚譽,不論怎麼說,這筆買賣是很划算的。

再者,太祖的優待後周宗室,未必是初心。

在《宋人軼事彙編》中,記載了這樣一件事:太祖進入後周皇宮,看到宮女抱著一個幼兒逃走,就查問幼兒的身份。

答曰「世宗子」,太祖回過頭來問手下的兵將怎麼辦。

趙普說了句「去之」,意思是弄死算了。

但潘美不說話,太祖問他的意見,潘美才說:「我們都受過世宗的厚恩,現在我說殺了他的兒子,就是忘恩負義;如果說不殺,又會讓你起疑心。

」太祖最終沒有加害幼兒,而是把他給了潘美,做潘美的侄子。

這樣的記載雖然沒有史實可以證明,但既然有人這樣寫,恐怕也是空穴來風。

太祖的優待後周,最重要的證據是恭帝和符太后得以活命,但很快恭帝一家就被太祖遷到房州。

房州在湖北,當時是窮山惡水的地方,如果優待,則不會這樣幹事。

恭帝二十歲而死,傳說是被房州太守為了討好太祖而擅自處死的。

這件事應該這樣來理解,太祖不便親自害恭帝,假手房州太守。

試想,恭帝雖然是前朝廢帝,但好歹還是太祖封的鄭王,他的生死必然關涉甚大,一個小小的房州太守,如何敢在這件事上自作主張?所以必然有大人物主使。

太祖既然有殺恭帝的心,為什麼當初篡位的時候不動手呢?從上面《宋人軼事彙編》的記載來看,對待後周宗室,太祖的手下有不同的意見,趙普是文人,一直跟隨太祖,和柴氏感情不深,所以要處死世宗幼子;而潘美等將領,以前是跟後周世宗一起打天下的人物,雖然擁戴太祖篡位,但不一定支持加害柴氏後人。

五代的時候,皇帝的廢立之權,掌握在軍士的手裡。

有軍士的支持,就能做皇帝,太祖就是這樣。

沒有軍士的支持,皇帝也會被拉下馬。

太祖很明白這個道理,他看到手下的軍士還有憐憫柴氏之心,如果加害恭帝,可能失去軍心,遂不敢亂來,只好優待柴氏了。

綜上所述,太祖篡位後,世宗的直系後代已經滅絕,剩下的旁系後代,無關大局,才被作為面子工程享受微不足道的優待。

不過,在中國血腥的篡位鬥爭中,這樣的面子工程,也屬於鳳毛麟角了。

也正因此,才引來史家的不覺讚美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宋朝非同一般柴氏家族

陳橋兵變後,趙匡胤建立北宋。北宋建立後,宋太祖趙匡胤曾在太廟立下石碑,在碑上給後世新天子留下三條誓詞,其第一條即說「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止於獄中賜盡,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連坐支屬...

趙匡胤黃袍加身真的是被逼無奈?

''顯德七年(公元960年),後周世宗柴榮去世不足一年,殿前都點檢趙匡胤受命抵禦北漢及契丹聯軍。在陳橋驛發動兵變,帶兵直指都城開封,脅迫恭帝禪位,趙匡胤登基稱帝,史稱宋太祖。

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奪下後周政權!

唐朝滅亡以後,中原地區藩鎮割據,先後出現了後梁、後唐、後晉、 後漢和後周五個朝代,史稱「五代」。這些朝代最長的撐了十七年,最短 的才持續了五年。同時,中國南方和山西地區先後出現了吳、南唐、吳 越...

趙匡胤究竟是怎麼對待柴家的?

陸遊《避暑漫抄》記載,宋太祖趙匡胤曾在太廟立下石碑,在碑上給後世新天子留下三條誓詞,其第一條即說「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止於獄中賜盡,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連坐支屬」。後世小說每每以此...

日曆|同為少年天子,他卻沒有康熙那般幸運

整理:糖人今天是公曆2月3日。公元960年的今天,中原又一次改朝換代,趙匡胤建立北宋。這事還產生了一個典故:陳橋兵變,或黃袍加身。陳橋兵變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今天就介紹一下這件事的直接受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