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作不會死的關羽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關羽,民間尊稱為「關公」,更被崇為「武聖」,與「文聖」孔子並駕齊名,刮骨療毒,單刀赴會等典故另後人敬仰,過五關斬六將,水淹七軍,等戰績另敵人生畏,然而最後城陷兵敗落魄被擒,被斬首級,不禁令人唏噓。

關羽兵敗身亡的原因歷史上眾說紛紜,然而有一項,也就是關羽自身為人的原因不得不提,也許這正是關羽不得善終的最主要原因。

正史中記載關羽「剛而自矜」,換成現在的說法就是有些耿直而自大,當然耿直的人大多會犯固執的錯,所以這不是一個很好的評價,一個人如果固執自大必定要犯錯,關羽曾對兒子說:「矢石交攻之際,千槍萬刃之中,匹馬縱橫,如入無人之境。

豈憂江東群鼠乎!」然而正是江東無下的阿蒙成就了關羽的大意失荊州。

其實當時洞明局勢的諸葛亮採取的是連吳抗曹的政策,吳蜀兩家在戰略上應互為合作夥伴,關係更為親密,雖然劉備借了荊州遲遲不還,如果一直延續死皮賴臉的策略不動干戈,吳國也未必這麼早撕破臉下手斷了關羽的後。

而關羽卻從一開始就對複雜的政治局勢沒有周全的考慮,一方面輕敵,對自己的兒子說江東是群鼠,另一方面自大,對吳國上門求親的使者說:「吾虎女豈配犬子」,他口中的犬子正是孫權的兒子,這無異於對盟友重重的打臉,自己給自己埋下禍根,所以說人還是低調一點好,不管是敵人還是盟友,應該的尊重不能一點沒有。

上面說的是關羽對於外人的做法,那麼對待自己人又是如何呢?正史中記載關羽與諸葛亮的政見不合,甚至有學者說關羽心胸狹隘從一開始就容不下諸葛亮,總之關羽與諸葛亮的關係毋庸置疑,不是那麼親密。

老將黃忠刀劈夏侯淵後,被冊封為后將軍,而關羽聽說後卻甩出一句:「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最後要老大劉備出面才擺平,但也可想而知這話傳到黃忠耳朵里是什麼滋味。

馬超降劉後,受到劉備推重,關羽便不爽到要與馬超比武,之後又是諸葛亮寫信捧了他幾句才讓他滿意。

關羽圍襄樊之時曾要求劉封孟達相助,但是劉封孟達據不發兵,導致關羽兵敗,歷史上分析原因是劉備收劉封為義子之後,讓劉封拜關羽和張飛為叔,關羽卻說了這樣的話:「兄長既有子,何必用螟蛉?後必有亂也。

」簡單的說就是:「你自己有兒子還要收乾兒子,以後肯定是個禍害」估計劉封聽後肯定暗自咬牙,於是便成了兩人之間過節。

而同時後方戰友糜芳和傅士仁反水又直接導致關羽敗走麥城,而對於糜方傅士仁的反水,《三國志》中陳壽如此解釋:「又南郡太守糜芳在江陵,將軍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輕自己。

羽之出軍,芳、仁供給軍資,不悉相救,羽言「還當治之」,芳、仁咸懷懼不安。

於是權陰誘芳、仁,芳、仁使人迎權。

」就是說關羽一直看不起他們。

而且因為沒有完成任務,關羽揚言打仗回來要收拾他們,於是他們只能先下手為強在關羽身後捅了刀子。

《三國志》中說:「飛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羽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

士大夫是誰?是關羽的同事們。

里里外外的人都得罪盡了,還怎麼混。


歷史上關於關羽失敗的原因還有很多,例如有人分析是因為其功高蓋主,引起了劉備的擔憂於是藉機將其除掉,也有人說是諸葛亮公報私仇打擊報復,但是不管什麼原因,都是因為自身出了問題才導致的,不得不說關羽雖然為「萬人敵」卻情商不高,看不清政治形勢,自大自傲,處處開罪於人,才釀成最終苦果,「神威能奮武,儒雅能知文」(《三國演義》中讚美關羽的話)的關羽讀爛了《春秋》,卻看不透現實。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功成身退,天之道(道德經第九章)

【原文】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今譯】持有的東西達到了滿盈的狀態時,不如就此罷手。把東西錘鍊的很尖銳,是不能夠長久保持...

否卦:關羽之死

之前學習易經,並不是很了解天地否卦,聽說過否極泰來,但對於否卦的表現形式並沒有深刻的了解。感覺天在上地在下不好嗎?各自當位。卻不知道上下卦是運動的,天地不交,各行其是,是為否。之後經歷了一些事情...

關羽形象辨疑——從襄樊之戰談起

中國歷史上,凡是被稱作「聖」的,自然不是泛泛之輩,三國時期的關羽被後人譽為「武聖」。不過,越是偉大的人,爭議也就越大,關羽一生爭議最多的就是襄樊之戰。有些人認為關羽為人驕傲,缺乏戰略頭腦,擅自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