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的死因,千古之謎如今終於被破解了,到底和他弟弟有關沒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宋太祖趙匡胤共有五兄弟,他是老二。
老大光濟和老五光贊早死。
老三即趙光義,後來繼位為太宗,比他小十二歲。
老四趙廷美比他小二十歲,與太祖、太宗都是同母兄弟。
故事就在他們三兄弟之間展開。
陳橋兵變時,「市不易肆」,就是說士兵入城,秋毫無犯,這件事被理學家邵雍讚許為「唐虞而下所未有」。
後來的史書說這是出自光義的叩馬而諫,才有太祖的約法立誓之舉,以此烘托其高大形象。
據記載,今已亡佚的《太祖實錄》有新舊兩本,舊本《實錄》沒有這一情節,而在新本《實錄》中,光義不僅叩馬而諫,而且成為陳橋兵變的主要策動者,以表明其繼承太祖的皇位是名正言順的。
不過,邵雍的兒子邵伯溫在《聞見錄》里引證王禹偁的《建隆遺事》,說趙光義壓根兒沒參與陳橋兵變,那時,他正留在開封城裡陪母親杜氏。
這事雖難詳考,但說明現存關於宋太宗的官方記載,是做過手腳的。
自建隆二年(961年)起,光義擔任開封府尹,主持京師達十三年,其官署號稱南衙。
他把一大批文武人才網羅進自己的幕府,有學者作過考證,其幕府擁有宋琪、石熙載、竇偁、柴禹錫、程德玄等幕僚六十六人。
南衙儀仗每出行,燦若圖畫,京城人總讚嘆道:「好一條軟繡天街」。
大抵說來,這十餘年,光義韜光養晦,暗中培植自己的勢力。
值得注意的是,趙普從乾德二年(964年)起也獨相十年,權位在光義之上。
他識見過人,對光義的動向與用心,不會沒有察覺。
因而在趙普獨相以後,原先關係尚稱密切的兩人,形成了旗鼓相當的兩大政治勢力,不時地明爭暗鬥。
兩人的政爭圍繞著光義繼統問題展開,雙方往往誰也不露面,只是採取打擊對方親信的手法進行。
這裡僅舉一例。
一次,開封府判官姚恕進謁趙普,恰逢趙普宴客,管門的沒有通報,姚恕怫然而去。
趙普知道後,立即派人道歉,他仍掉頭不顧。
僅僅因是光義的幕僚,對宰相致歉也不領情,其氣焰可見。
趙普也懷恨在心,藉機將他調任澶州通判,即便光義挽留也不買帳。
數年後黃河在澶州決口,姚恕被找到了碴,趙普以不及時報告水情為由,將他身穿朝服斬首棄市(暴屍街頭),再投屍黃河,既出了口惡氣,又打擊了光義的勢力。
不過,太祖晚年對趙普的獨斷專行也深為不滿,但趙普勛望卓著,對他處置尤須謹慎。
這時,翰林學士盧多遜因與趙普不和,每見太祖就攻擊他。
而趙普一方面因敢作敢為,樹敵過多;一方面貪財好貨,造邸店,奪民利,把柄不少。
開寶六年(973年),太祖一方面擴大參知政事薛居正和呂餘慶的參政權力,以分割其相權;一方面親命重選中書堂後官,削去其心腹。
這年八月,趙普罷相。
時隔一月,趙光義進封晉王,位居宰相之上。
五代時期,親王尹京隱然有繼位人的地位,後周世宗即位前就是晉王兼開封尹。
這兩件事前後相接,表明光義久久不能確立為太祖繼承人的地位,與趙普是有關的。
在此且來探尋其間的蛛絲馬跡。
其一,先從太宗的言行看。
據官史記載,趙普死後,太宗曾對近臣公開聲明:「趙普一向與朕有不足,眾人所知。
」據《玉壺清話》,太宗貶謫趙普政敵盧多遜後對趙普說:「朕幾欲誅卿!」何事竟使太宗不能釋懷如此,幾欲開殺戒,不妨證諸野史。
據《丁晉公談錄》,太宗即位不久,突然漏出一句話:「倘若還是趙普在中書,朕也不得此位!」原來趙普是太宗繼位的阻撓者,也難怪太宗耿耿於懷。
其二,再從趙普的言行看。
他在罷相的奏章里說:「外人謂臣輕議皇弟開封尹,皇弟忠孝全德,豈有間然。
」他想撇清曾在太祖面前議論過的事,是很正常的,因為罷相即意味著否定他的議論,意味著光義將正式確立准皇儲的地位,為將來身家性命計,他也必須撇清。
但據《曲洧舊聞》說,世傳太祖做出這一決定時,只有趙普「密有所啟」,明確表示這是一個錯誤的決定,這從太宗再用趙普詰問往事時他的答語也可推知:「先帝若聽臣言,則今日不睹聖明(猶如今言「就見不到您光輝形象啦」)。
然先帝已錯,陛下不得再錯。
」凡此都透露出趙普與光義在繼位人問題上有著解不開的過節。
光義雖說隱然被視為皇位繼承人,但這時太祖的兒子德昭二十六歲,德芳也已十八歲,不聞失德,也完全可以做皇帝。
而且,太祖晚年與光義也是頗有矛盾的,他一度考慮遷都洛陽,原因之一就是企圖擺脫光義在開封府業已形成的盤根錯節的勢力範圍。
何況在歷史上,皇帝臨終易儲,也不是沒有先例。
因而,對光義說來,能否繼承皇位還存在著不小的變數。
太祖死於開寶九年(976年)十月二十日。
十九日晚上,天氣陡變,雪霰驟降。
太祖命召光義入大內,酌酒對飲,宦官、宮嬪都退下了。
遠遠的只見燭影下,光義時或離席,有所謙讓退避的樣子。
飲罷,漏鼓三更,殿外積雪數寸。
忽見太祖手持柱斧擊地,大聲對光義說:「好做,好做!」便解帶就寢,鼻息如雷。
次辰四更,太祖暴死。
宋皇后命內侍都知王繼恩召趙德芳。
王繼恩自以為太祖素來打算傳位給光義,竟敢不宣德芳,竟赴開封府趙晉王光義。
只見長於醫術的左押衙程德玄坐在府門口,便問其緣故。
德玄說:「二更時分,有人叫門說晉王召,出門卻不見人影。
如此情況,先後三次。
我恐怕晉王真有病,所以趕來。
」繼恩感到怪異,便告以宮中大事,共同入見光義。
光義大驚,猶豫不行,聲稱要與家人商議,繼恩催促道:「時間一長,將為他人所有了。
」三人便踏著大雪,步行入宮。
繼恩欲讓光義在直廬等待,自己好去通報。
德玄說:「直接進去,何待之有?」三人俱至寢殿。
宋皇后聽到繼恩的聲音,便問:「德芳來了嗎?」繼恩說:「晉王到了。
」宋皇后見到光義,不禁愕然失色,馬上改口喊官家,說:「我們母子性命都交給官家了。
」光義邊落淚邊回答:「共保富貴,別怕別怕。
」第二天,光義就即了皇帝位,是為宋太宗。
燭影斧聲下太祖的猝死和太宗的繼位,其內幕究竟如何,這是千古難解之謎。
以上敘述,出自《續湘山野錄》和《涑水記聞》,後者出自北宋史家司馬光之手,他可不是一個熱衷小道的史家。
南宋史家李燾訂正了王繼恩(原作王繼隆)和程德玄(原作賈德玄)的姓名出入,把這兩條記載編入他考證嚴謹的北宋編年史《續資治通鑑長編》。
越是難解之謎,越是引起人們的興趣。
自元代以後直至上世紀末,史家對這一疑案始終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一派認為,太宗即位並不存在篡弒之事;另一派認為,太宗懷有陰謀,做過手腳,至於其陰謀程度又有各種不同意見。
那麼,事實究竟可能是怎樣呢?
其一,太祖顯然屬於非正常死亡。
太祖在席上對光義連說「好做」,可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理解。
一為「好好做」,一為反語「你做的好事」,李燾改成「好為之」,只有前者之義,並不妥當。
倘是後者,光義當時做的是什麼「好事」,卻不得而知。
倘據史料,為太祖開列一張開寶九年的活動日程表,就可發現他精力充沛,頻繁出巡,甚至遠至西京洛陽。
而且遲至十月的十幾天裡,史書也從未有太祖生病、大臣問疾的記載。
故太祖猝死,顯然不是因病。
有人推測他是飲酒過度而一夜猝死,但太祖一向以為「沉湎於酒,何以為人」,其飲酒是有節制的,故貪杯猝死的論據有所不足。
倘說因酒致死,這次是與光義共飲,太祖死於酒而光義無恙,只可能光義上下其手。
太祖是否發現這點,才大呼「好做」的呢?
其二,太宗及其親信是預知太祖死日的。
據《宋史·馬韶傳》,馬韶私習星相天文之學,與光義的親信程德玄友善,十九日晚上來見德玄,聲稱「明日乃晉王利見之辰」,德玄連忙報告太宗。
太宗命令將他看管起立,即位以後才將其放出。
馬韶的消息肯定是太宗親信走漏的(也許就是這個程德玄),為防止他在事成之前泄露天機,只能把他關起來。
這也說明程德玄完全預知即將到來的政變。
除光義本身,德玄應是這幕鬧劇里最知情的人,他在開封府門口徹夜長坐,是代光義靜候宮中好消息。
否則,既然擔心光義有急病,卻不入府視疾,在風雪之夜傻坐在府門口,無論如何難圓其慌。
而王繼恩居然敢冒死違抗宋皇后的旨令,不召趙德芳,當光義故作姿態時又心照不宣的提醒他「時間一長將為他人所有」,兩人也顯然有事先的默契。
光義對宋皇后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共保富貴」,也表明他早知此事,有備而來。
其三,從宋皇后的言行可推見太宗即位出自逆取。
宋皇后得知太祖暴卒,不宣光義,而宣德芳,一方面太祖沒有關於傳位的遺詔,至死也沒有確定光義就是無可爭議的皇位繼承者;另一方面也透漏出太祖之死是非正常死亡,可能與昨夜的飲酒有關,故而不召光義。
只有這樣,當召來的是光義時,她才可能大驚失色,竟顧慮自家母子性命不保了。
否則,太祖正常死亡,光義正常繼位,他就沒有必要多此一慮了。
總之,這一疑案稍加追究,就發現太宗問題多多,它是無論如何脫不了干係的。
當然,其中細節也許永遠是謎。
據《燼餘錄》,後蜀花蕊夫人在亡國以後被召入太祖後宮,光義垂涎其美色已久。
這晚酒酣,光義見太祖已睡去,呼之不應,就乘機挑逗調戲花蕊夫人,太祖寐覺,即以玉斧斫地。
倘真如此,太祖連呼「好做」,倒有了落實。
但此說也只是可能有,而未必一定有。
有人誤解史書所說的「柱斧」,猜測光義是用斧頭劈死太祖的。
這是不可置信的。
柱斧一為武士所用,一為文房用具。
文房用具的柱斧也稱玉斧,以水晶或銅鐵為材料,燭影斧聲中的柱斧顯然只能是文具,絕不可能成為殺人兇器。
況且光義也不至於做得如此露骨。
最有可能的還是酒里做手腳,且有史料說明太宗是精於此道的:《燼餘錄》說後蜀降王孟昶因其而暴卒。
《默記》說南唐後主李煜被他在酒里下牽機藥而毒死。
兩宋第一奇:趙匡胤的天下趙光義坐,光義子孫的天下匡胤的子孫坐
有宋一朝,分為南北,總計傳承319年,南北各9帝。兩宋皇帝的世系傳習也很有意思,北宋是趙匡胤打下來的,卻讓趙光義的子孫做了皇帝,南宋時趙光義的子孫立國,又讓趙匡胤的子孫坐了皇位。開寶九年(976...
穿越歷史迷霧——中國歷史迷案之宋太祖趙匡胤
趙匡胤是宋朝的開國皇帝,他結束了自唐以後五代十國藩鎮割據的局面,統一了中國,建立了大宋朝。當皇帝前的趙匡胤是後周的殿前都檢點,掌管殿前禁軍。顯德六年,後周世宗柴榮死在了前線,年僅七歲的柴宗訓繼位...
斧聲燭影之迷:宋太祖是被宋太宗害死的嗎?
對於北宋初年,留給我們的記憶,除了黃袍加身和杯酒釋兵權之外,還有一幕斧聲燭影的大戲;這齣戲的主角,是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和他的弟弟——宋太宗趙匡義。北宋開寶九年(976)十月十九日夜,大宋王朝...
宋太祖是不是被弟弟所殺?「斧聲燭影」和「金匱之盟」是真是假
中國歷史上封建皇帝傳位一般都是傳給自己的子孫,皇帝的子孫繼承帝位在封建正統中才有合法性。但是也有例外,歷史上宋朝的開國皇帝就沒有傳位給自己的子孫而是傳給了自己的弟弟趙光義,就是這樣的不合傳統的繼...
宋太祖的死因究竟是什麼?文瑩和尚與司馬光的記載居然都不一樣
文瑩和尚描寫的燭影斧聲生動形象,就像親眼所見一般,不過這一段記載經不起仔細推敲,第一,皇帝一般都相信自己受命於天,長生不老,一般不會相信這些道士胡言亂語,太祖皇帝一代英主,他怎麼可能完全相信一...
燭影斧聲什麼意思?燭影斧聲和宋太宗
燭影斧聲,也稱斧聲燭影,是指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壬午夜,太祖趙匡胤大病,召晉王趙光義議事(另有記載說,是召太祖第四子趙德芳進宮商議後事,被晉王知曉後未召進宮),左右不得聞。席間有人遙見...
小議燭影斧聲 金匱之盟(趙二上位)
宋太祖趙匡胤共有兄弟5人,他本人行2,大哥趙匡濟和小弟趙匡贊都早死,三弟是趙匡義,也就是後來的宋太宗,四弟是趙匡美。趙匡胤稱帝後,為了避諱幾個弟兄紛紛改名,宋太宗的改成了我們熟悉的趙光義,老四趙...
北宋的燭影斧聲——千年迷案今朝破,英雄所見略同
前一陣子,寫了一篇講述關於金字塔故事的文章,結果只能在說說裡面講了一部分,好多沒讓發表。這次講一個關於北宋頭號大案的故事,就是趙匡胤之死,傳說中的燭影斧聲到底是怎麼回事。因為有了網際網路和大數據...
歷史上傳聞此人殺了哥哥篡位當皇帝,其實真相比傳聞還恐怖!
想必很多人都聽說過「斧聲燭影」的傳聞,說的是宋太祖之死的歷史謎團,宋太宗趙光義身陷殺兄篡位嫌疑,至今已有一千餘年。「斧聲燭影」這個傳聞究竟又是怎麼產生的呢?最早提起這個說法的是北宋中期的和尚文瑩...
宋太祖趙匡胤是被弟弟殺的嗎?
開寶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宋太祖趙匡胤病重,宋皇后派親信王繼恩召第四子趙德芳進宮,以便安排後事。宋太祖二弟趙光義早已窺伺帝位,收買王繼恩為心腹。當他得知太祖病重,即與親信程德玄在晉王府...
燭影斧聲,勾勒繼位者的陰謀
公元976年十月二十日,宋太祖趙匡胤突然駕崩,享年50歲,第二天宋太祖的同胞兄弟晉王趙光義即位,即宋太宗。太祖英年早逝,本應皇子繼位,而繼位者卻是自己的弟弟,這很不符合常理,話說在太祖駕崩前夜,...
歷史上趙光義是如何坐上皇位的?
開寶九年(976)十月十九日夜,宋朝的締造者太祖趙匡胤忽然駕崩年僅50歲。二十一日,晉王趙光義即位,這就是宋太宗。太祖英年而逝太宗繼位又不合情理,於是引出一段千古之謎。
斧聲燭影之迷:宋太祖真的是被宋太宗害死的嗎?
對於北宋初年,留給我們的記憶,除了黃袍加身和杯酒釋兵權之外,還有一幕斧聲燭影的大戲;這齣戲的主角,是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和他的弟弟——宋太宗趙匡義。北宋開寶九年(976)十月十九日夜,大宋王朝...
宋太祖去世究竟和誰有關?
一提到宋太祖趙匡胤,總是不禁然想起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杯酒釋兵權等名詞,這些名詞被演繹了千年,每一個都富有傳奇色彩。他出身軍人家庭,從小喜愛武藝,成年後加入軍隊屢立戰功,後來做過禁軍的最高將領。...
趙匡胤攤上事了:死得不明不白
----其實宋朝也很有趣(6)宋太祖平定南唐後,遣吳越國王錢俶歸國,開始籌劃攻戰北漢的軍事部署。當時趙匡胤年僅五十,盛壯之年,心情又好,武人出身,此前也沒有任何身體不適的現象。但是,開寶九年(公...
「斧聲燭影」之宋太祖趙匡胤死亡真相
宋太祖趙匡胤是宋朝的開國皇帝,對於他的死因歷史上眾說紛紜,這也是宋朝建國之初最大的疑案。對於宋太祖的死各種史書上的記載五花八門,莫衷一是。宮闈密事,玄機重重,未能躬逢其事的後人只有通過各種史料記...
斧聲燭影——宋太宗趙光義弒兄篡位之謎
宋趙匡胤雄才大略,五十歲時卻突然暴死,第二天其弟趙光義便於靈柩前即位,是為宋太宗。宋太宗是否弒兄奪位?前一天晚上「斧聲燭影」的情況,古籍記載中也只是語氣隱隱約約,文辭閃閃爍爍,給人留下遐想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