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最亂的時期:五代十國歷史線索清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五代十國是一個處於唐宋之交的時代,是一個戰亂割據的時代,同時也是一個承上啟下的時代。

五代十國在的時間在歷史上來說十分短暫,北方的五代僅僅只有53年,正因為五代十國的時間短,所以才容易被忽略掉,人們往往直接以唐宋並稱,省略了五代。

不過在這幾十年的時間裡,卻存在了20個左右的政權,在短短的幾十年出現20幾個政權,也是夠亂的,比十六國更亂。

本文的目的在於梳理好這段十分雜亂的歷史。

一,諸侯割據

878年,黃巢起義爆發,黃巢率領的農民軍隊席捲了山東、河南、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廣東、廣西、湖南、湖北、陝西等廣大地區。

唐朝已經沒有多少軍隊可供調遣,為了鎮壓黃巢起義,唐朝只能依靠藩鎮勢力,而藩鎮也在鎮壓起義的過程中成為了地方割據。

884年,黃巢起義最終失敗,不過這也宣布唐朝走向盡頭了。

黃巢失敗後,中原和南方各大節度使紛紛割據,甚至稱王稱帝。

在北方,出現主要的割據政權主要有梁王朱溫、岐王李茂貞、晉王李克用,定難軍刺史李思恭,南方出現的主要割據政權有蜀王王建,南平王高季興、楚王馬殷、漢王劉隱、吳王楊行密、吳越王錢鏐、閩王王審知、交趾靜海軍曲承裕。

意味著唐朝從884年以後,就已經名存實亡。

黃巢起義後的割據政權

一,梁晉之爭

在北方各大割據政權中,以梁王朱溫和晉王李克用勢力最強。

朱溫原本為黃巢部將,882年投降於唐朝,成為平定起義的主要力量之一。

次年,朱溫攻陷河南汴州(開封),並被封為宣武節度使,從此割據汴州,勢力越來越強。

903年開始,朱溫挾持唐昭宗已令諸侯,誅殺宦官700多人,稱梁王,自此朱溫控制了唐朝。

次年,朱溫脅迫唐昭宗遷都洛陽,遭到各大諸侯的討伐。

朱溫又殺唐昭宗,另立李柷為傀儡,史稱「唐哀帝」。

907年,朱溫直接廢除唐皇,自己稱帝,建立梁國,史稱「後梁」。

五代十國初期地圖

朱溫的角色就好比是三國中的董卓,因為他挾持天子,並且為政昏暴,遭到天下諸侯群起而攻之。

其中朱溫最大的對手是晉王李克用。

李克用為沙陀族人,本姓朱邪,李是唐朝賜姓。

881年,李克用率軍加入鎮壓黃巢起義的行列,883年,由於勞苦功高,李克用被封為河東節度使,從此割據山西。

但是李克用和朱溫水火不相容。

895年,李克用率軍擊敗李茂貞、王行瑜及韓建三帥,救出唐昭宗,被封為晉王。

朱溫稱帝後,李克用堅持用唐天佑年號,以復興唐朝為名與朱溫抗衡。

908年,李克用去世。

李克用去世後,李存勖繼位,在柏鄉之戰中,大敗朱溫,大大削弱了朱溫勢力。

而後,李存勖又消滅了燕王劉守光,並擊敗救援的朱溫。

朱溫敗退洛陽,被其子朱友圭所殺,後梁陷入爭奪帝位的混亂之中。

而李氏卻越來越強,923年,李存勖在魏州稱帝,以唐為國號,史稱「後唐」。

不久李存勖滅後梁,定都洛陽,李茂貞臣服於李存勖,被封為「秦王」,北方基本成為後唐的勢力範圍。

924年,李茂貞去世,李存勖吞併岐國。

925年,後唐滅前蜀,後唐達到鼎盛。

但是李存勖後期朝政日益敗壞,走向衰落。

926年,後唐內亂,李存勖派其李嗣源前往鎮壓,但李嗣源卻和叛軍合作,率軍攻回洛陽,結束了李存勖的統治,繼位為帝,史稱「後唐明宗」。

李嗣源勵精圖治,成為五代少有的明君。


後唐時期

二,從後晉到後周

後唐晚期,再次陷入了混亂,在此期間,鎮守蜀地的西川節度使孟知祥乘機吞併了東川節度使,被封為蜀王,走向獨立,史稱「後蜀」,而河東節度使石敬瑭也叛亂。

936年,石敬瑭投靠契丹,並且認耶律德光為父皇帝,答應割讓燕雲十六州給契丹。

而後在契丹軍隊的幫助下,石敬瑭在太原建立了晉國,史稱「後晉」。

石敬瑭割讓燕雲十六州,使得中華北方再無險可守,讓契丹可以橫行中原。

927年,契丹南下消滅河北各大割據勢力,而石敬瑭則率軍攻入洛陽,滅後唐。

由於石敬瑭向契丹臣服,北方各大勢力均不服從後晉,導致後晉始終處於契丹威脅,叛亂四起,這其中比較出名的就是河東節度使劉知遠。

石敬瑭去世後,石重貴繼位,力圖改變向契丹稱臣的狀態,並派軍隊北征契丹,取得一定勝利。

946年,契丹在耶律德光率領下南征,攻入開封,後晉滅亡。

後晉依靠契丹建立,也被契丹滅亡,什麼也沒有得到,還白白失去了燕雲地區。

後晉後漢

契丹軍隊撤退後,割據山西的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在太原稱帝,建立漢國,史稱「後漢」。

不過劉知遠和主要的大臣均十分殘暴貪婪,導致民不聊生。

950年,後漢末帝派人謀殺大臣郭威,激起郭威反叛。

次年,郭威攻入開封,結束了後漢,建立了周國,史稱「後周」。

郭威去世後,養子柴榮繼位,即後周世宗。

柴榮繼位期間,勵精圖治,北方經濟不斷恢復,後周國力不斷增強,並且擊敗了契丹軍隊,為統一中國打下基礎。

955年周軍擊潰後蜀,占秦州漢中;956年擊敗南唐,南唐臣服;959年,在收復燕雲十六州的戰爭中,後周世宗去世,幼子柴宗訓即位。

960年,禁軍首領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奪取了政權,建立了宋朝。

這件事情標誌著五代的結束。

但是當時中國並沒有統一。

在北方,後漢的殘餘勢力在山西繼續存在,史稱「北漢」。

直到979年,北漢才被宋軍消滅。

後期時期

三,南方的穩定

在北方政權經歷五代戰亂,契丹入侵,諸侯割據的時候,南方總體保持穩定。

不過受到五代軍隊南征等影響,南方也發生過一些政權更替。

其中最早的是蜀地,黃巢起義後,西川節度使王建割據西川,建立蜀國,史稱「前蜀」。

到後唐李存勖時期(925年),後唐滅前蜀,蜀地成為了後唐的領地。

934年,後唐西川節度使乘後唐內亂吞併東川,稱王,重建蜀國,史稱「後蜀」。

965年,後蜀被宋朝所滅。

另外一個對南方政局有重大影響的是南唐取代南吳。

南吳建立者為楊行密,占據著兩淮和江西地區。

楊行密去世後,其子楊渥繼位,但是楊渥排擠排擠舊將,任用親信,遭到了楊行密舊將的反對。

907年,楊行密舊將徐溫發動政變,控制了朝政。

927年,徐溫去世,徐知誥繼承徐溫的位置。

937年,徐知誥正式稱帝,國號大齊。

兩年後,徐知誥又宣稱自己為大唐後代,因此改名為李昪,改國號為唐,史稱「南唐」。

李昪期間,勵精圖治,南唐勢力發展很快,成為稱霸江南的強國。

943年,李璟繼位,開始積極用兵。

945年,南唐滅閩國;951年,南楚內亂,南唐乘機滅楚;不過年年用兵也消耗了南唐的國力。

滅楚得到的湖南土地也因楚將劉言抗爭而失去,最終湖南是被周行逢控制。

957年,後周南征,南唐失去江北土地,被迫稱臣。

961年,李璟去世,李煜繼位,他醉心於詞曲,無心治國。

975年,宋朝滅南唐。

而周氏早在963年被宋朝所滅。

嶺南方面,894年,劉隱割據兩廣,建立南漢政權;而在此前,緊鄰兩廣的交趾已經在886被曲承裕割據。

930年,南漢吞併交趾,成為嶺南唯一的政權。

939年,吳權割據交趾,從南漢中分離出去,建立了吳國,越南史書稱之為「吳朝」。

968年,丁部領滅吳國,建立「大瞿越國」,成為越南走向獨立的開端。

南漢,吳越、南平、中途沒有發生政局變動,保持穩定,最終分別在971年、978年、963年被宋朝吞併。

最終宋朝基本統一了華夏地區,結束了混亂的五代十國。

不過,並非所有的割據政權都被統一,還存在兩大地方割據勢力沒有結束。

一個是定難軍,後來發展為了西夏國,成為宋朝的強敵,最終被蒙古所滅。

一個是丁氏建立的「大瞿越國」。

980年,越國內亂,黎桓專政,宋軍乘機南征,但是被擊退。

從此黎氏建立了前黎朝,且得到宋朝承認,被封為「安南王」。

越南自此不在是割據政權,而是藩屬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帶你快速看懂讓人頭大的五代十國

一說到五代十國,不熟悉歷史的朋友們可能先是點頭,然後就是一臉懵逼。有些朋友可能一提五代十國第一個就想到南唐後主李煜,知道他還是因為他的文學地位和緋聞傳記。這期小編就快速帶大家看懂這段讓人頭大的歷史。

五代十國簡記:亂七八糟的歷史合成兩條線

五代十國是我國歷史上的一大亂世,僅次於春秋戰國時期和魏晉南北朝時期,僅從延續時間來看,五代十國才五十餘年,遠遠比不上數百年的兩位前輩,但其混亂程度卻並不低上多少,而且造成的後果也不小。

如何理清五代十國的歷史

小序五代十國,即:五代: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十國:吳、前蜀、吳越、閩、南漢、荊南、楚、後蜀、南唐、北漢吹毛求疵地說,五代十國的說法並不是很準確,因為有些政權的當權者並沒有稱帝,不是嚴格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