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炎取代曹魏,叔祖司馬孚為何痛哭流涕,至死對曹魏忠貞不渝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公元266年,晉王司馬炎逼魏元帝曹奐禪讓,定國號為晉。

曹魏自此滅亡,曹奐被降封為陳留王,遷居金墉城。

而司馬孚作為司馬炎的叔祖已官至太傅,告別曹奐時淚流滿面地說:「臣到死的那天,也是純粹的大魏之臣」。

這位司馬家族的長老已不是第一次令掌權者極為難堪。

晉武帝 司馬炎

自曹操時代起,司馬孚就任文學掾,而後歷仕魏國五代皇帝,累遷至太傅。

「高平陵之變」時,司馬孚協助司馬懿控制京師,誅殺曹爽一黨。

後又督軍成功防禦吳、蜀的進攻,為司馬氏政權的穩固多有功勞。

但他性格十分謹慎,自司馬懿執掌大權起,便逐漸引退,未參與司馬氏幾次廢立魏帝之事。

西晉代魏後,司馬孚進拜太宰,封安平王。

晉武帝司馬炎對他十分尊寵,但他並不以此為榮,至死仍以魏臣自稱。

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駕崩,齊王曹芳繼位,曹爽、司馬懿共同輔政(後來曹爽專權)。

十年後,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事變」,政變奪權,司馬孚同司馬師一起屯兵司馬門,控制京師。

曹爽一黨被誅殺,司馬孚因功進爵長社縣侯,加侍中。

後來,司馬孚升任司空、太尉。

自此司馬家族開始走向中國歷史的前台,掌控曹魏軍政大權。

影視劇 司馬懿

公元260年,魏帝曹髦不滿司馬昭專政,率宮人討伐司馬昭,於宮門處被殺。

百官不敢奔赴,唯有司馬孚前往,首枕其股(將曹髦的頭部枕於自己大腿上),失聲痛哭說:「讓陛下被殺是為臣的罪過。

公元265年 ,晉王司馬炎見時機成熟,便逼魏元帝曹奐禪讓。

魏帝曹奐被貶為陳留王,遷往金墉城。

而此時司馬孚前往拜辭,握著曹奐的手,淚流滿面,不能自制,說:「臣到死的那天,也是純粹的大魏之臣,至死對曹魏忠貞不渝。

影視劇 司馬孚

司馬炎取代曹魏,叔祖司馬孚為何屢次痛哭流涕?

司馬孚是正統的儒家信徒,成長於漢末激昂士風中,為曹魏建國、治國效力數十年,對曹魏天子的道義情感深厚。

「高平陵之變」時,司馬孚幫助二哥司馬懿只是剷除曹爽一黨,並未有謀反之心。

在維護家族和曹魏國家利益,他屢屢發揮關鍵作用。

最終在家族倫理、利益與君臣倫理的兩難困境中,司馬孚所承受的煎熬是難以想像的。

司馬氏每次篡逆謀劃,司馬孚都未參與,而且他還全然不顧家族掌權者的顏面,屢次向曹室大表忠心。

他這樣做雖然改變不了司馬家族篡逆之實,卻可以緩解內心的極度痛苦與自責,以求無愧於良知。

以我們現代人比較全面、客觀的眼光看起來,司馬孚對曹魏帝國表現出來的忠誠,好像很有些虛偽的味道。

但是,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的那個時代里,在儒家忠君思想曾經那麼被人提倡的情況下,司馬孚的這種表現,也絕對不是一個裝字就能概括了的。

司馬孚屢次向曹魏表忠心,晉武帝司馬炎為何沒有懲處司馬孚呢?

原來司馬氏強調「以孝治國」,司馬師、司馬昭、司馬炎都不敢逼迫司馬孚,反而對這位家族之長禮遇有加。

司馬孚過壽時,司馬炎以皇帝之尊向他行家人禮,司馬孚死後,更是備極哀榮。

而司馬孚對曹魏表忠心,並非司馬家族中的孤例。

司馬通有「大將軍狂悖之弟」之名,指的就是他不與其兄司馬懿合作。

司馬通之子司馬順更是對受禪的司馬炎大加嘲諷,被流放至武威,不改其志而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