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劉禪最有骨氣的兒子,若能早日繼位,蜀漢至少不會輕易覆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圖說三國·談天說地·第182期 文/無常奉天玉)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東漢末年,已經傳承了近四百年的王朝,變得岌岌可危,仿佛就在頃刻之間,天下分崩離析。
經過多年的戰亂之後,局勢終於稍顯清明——孫曹劉三家,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勢,相互制衡。
不過天下三分的形勢,也沒有持續太久,僅幾十年後,其中一國便滅亡了,這一國便是劉備建立的蜀漢政權,亡國之君則是他的兒子劉禪。
眾所周知,劉禪昏庸無能,仿佛亡國是他最應得的歸宿,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的是,他有一個兒子,頗有英氣和豪情,如果能夠提前從劉禪手中接下皇位,蜀漢或許不會這麼早滅亡。
這個人是誰呢?
他不是別人,正是劉禪的第五子劉諶(chén)。
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
可是劉諶並沒有繼承其父的窩囊。
劉禪的窩囊,大抵是無需多說的。
公元263年,與鍾會分兵伐蜀的鄧艾,追趕姜維到陰平的時候,為了經江油、綿竹,直達成都,只選取了精銳士兵,在此期間,他還經歷了與諸葛瞻的兩場大戰,兵馬應該僅有幾千人,而且經過一路翻山越嶺之後,到達成都之時,應該已經是一批疲倦之兵了,可是面對這樣一支人馬不多,且疲憊不堪的軍隊,劉禪竟然聽取了譙周的建議,交出了玉璽,並獻了降書。
被押往洛陽之後,他樂不思蜀之事,更是至今都被人們傳為笑談。
與其說,蜀漢滅在了鄧艾手中,倒不如說是滅在了劉禪自己手中。
那麼劉諶到底與他的父親,有什麼區別呢?
《三國志》注引《漢晉春秋》曰:「後主將從譙周之策,北地王諶怒曰:『若理窮力屈,禍敗必及,便當父子君臣背城一戰,同死社稷,以見先帝可也。
』」意思是說,劉禪準備投降的時候,劉諶出列道:「如果在道義上站不住腳,在戰力上也無反法抗時選擇投降,一定會有禍患,不如背水一戰,與社稷共存亡,這樣最起碼死後還有顏面見先祖。
由此可見,劉諶的骨氣與豪氣。
可是他怯懦的父皇,並沒有聽取他的建議,最終還是選擇了投降,於是不甘淪為俘虜,寄人籬下的劉諶,在劉禪投降當天,到昭烈廟大哭,最終親手殺害了自己的妻子兒女,並選擇了自殺,做到了與蜀漢共存亡。
說到此處,也許有人會說,此事的確可以看出劉諶的骨氣,他與蜀漢共存亡一事,也絕對值得後人敬佩,但是若說他提前繼承了劉禪的皇位,或可保住蜀漢不滅,就誇張了吧?畢竟骨氣不代表才能。
其實不然,此言一點都不誇張。
試想,如果劉諶早一點登基,他會不會聽從黃皓的建議,撤掉陰平的一千守將?答案是否定的,這樣的話,鄧艾根本就無法突然出現在成都城下,蜀漢自然不會快速滅亡。
就算他晚一點登基,陰平的守將已經被撤退了,他會不會像劉禪一樣,被黃皓蠱惑,拒絕各地守將回援成都的請求?小編認為,答案也是否定的,那麼鄧艾兵臨城下的時候,成都絕非一座空城,鄧艾也非常直接迫降蜀漢。
甚至就在鄧艾兵臨城下的時候,他才堪堪登基,結局或許也會改變,畢竟成都易守難守,鄧艾攻城需要一定的時間,而這個時候,巴西的閻宇,已經率軍回援,姜維也已經迫得鍾會全軍退兵,正在率兵返回成都,南中的霍弋也隨時準備出兵。
也就是說,只要成都不立即被攻破,就能夠等到援兵到來,那個時候,真正危險的,便是不蜀漢,而是鄧艾的兵馬了。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難得知,劉諶雖然有一個昏庸怯懦的父親,他本身卻並不窩囊,反而非常有骨氣,如果他早早的取代了劉禪的皇位,蜀漢或許不會就些滅亡,三國之間的局勢,或許也會發生改變。
而且更值得一提的是,他不但頗有骨氣,還有先見之明,他的兄弟中,隨劉禪投降的幾人,或死於了鍾會叛魏時引發的兵變,或捲入了八王之亂,沒有一人得以善終,正應了他那一句「禍敗必及」的預言。
說到此處,又有幾人不為劉諶而嘆息呢?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三國志集注》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鄧艾僅憑兩千兵馬,為什麼就能逼得劉禪投降?其實原因很簡單
眾所周知,劉備是一代梟雄,他出身草根,本以織席販履為生,在黃巾軍起義的時候,投身軍旅,憑藉著漢室後裔的身份,和個人魅力,一步一步成長為了一方諸侯,先地跨荊襄,後雄據巴蜀,再拿下漢中,終於建立了蜀...
孤注一擲 鄧艾僥倖的功名
曹魏景元四年(263年)八月,司馬昭兵伐蜀漢,他的軍事部署是,分三個方面同時並進。第一,令鄧艾率兵三萬出狄道(今甘肅臨洮縣),絆住在沓中(今甘肅舟曲縣西)的姜維主力,鄧艾以王欣主攻姜維,第二,令...
蜀漢滅亡的時候,為什麼是劉禪的兒子殉國而不是劉禪
公元263年,魏國鍾會兵臨劍閣,此時的姜維集合大軍在劍閣抵禦鍾會的大軍,但是沒曾想鄧艾繞道劍閣走了七百多里的小路陰平,直插蜀漢腹地,而此時的蜀漢派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領兵禦敵。但是諸葛瞻顯然不如諸...
大將軍姜維尚在前線拼殺,為什麼劉禪卻毫不猶豫的開城投降?
漢末三國時期,是一個鐵血的時代,當時無數梟雄趁勢而起,咸多良才應運而生,力圖在戰場上揚名立萬的悍將,更是數不勝數。他們或運籌帷幄,或戎馬一生,使那個時代,變得精彩紛呈。細細品讀那段歷史,大多數...
世人都知道說諸葛亮六出祁山,姜維九伐中原,殊不知被騙了!
《三國演義》說諸葛亮六出祁山,姜維九伐中原。然而,這種說法只是小說的浪漫,只是蜀漢粉絲的期望,當時的情形與其說是兩國相爭,更像是一場絕望的戰爭。歷史上,姜維攻伐中原的次數,很遺憾,一次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