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英年早逝的幾個人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歷史是人民群眾創造的,不過傑出人物在歷史上也有功勞,而且有時作用很大。

三國是一部大戲,如果某些人物死的不是早了一點,可能也會改寫歷史。

第一個可能就是郭嘉,此人是曹操的謀士。

極善於出謀劃策,料敵如神,人稱鬼才。

他先是投奔了袁紹,後來他發現袁紹不會用人,公元196年在荀彧的推薦下投奔了曹操。

他在追隨曹操的11年征戰生涯中,曹操的事業就一直處於上升的階段。

在他去世之後第二年,也就是公元208年曹操就遭遇了著名的赤壁大敗。

曹操在赤壁敗退之後不禁發出感嘆「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和「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的感慨。

他如果當時在世,曹操應該不會輕易冒進發動決定三足鼎立的赤壁之戰了,即使是發動了這場戰爭也不至於會敗的這麼慘。

從某種意義上應該說他的英年早逝,也是劉備和孫權的運氣啊,否則三國後來的局面就很難說了。

歷史上有記載說曹操覺得周圍的謀士中郭嘉是最年輕最信任的一個,曾經是準備把他作為將來託孤之人,就如同劉備託孤給諸葛亮,可惜郭嘉英年早逝了。

第二個孫策:此人是三國東吳的實際開拓者孫策,此人號稱小霸王。

他父親戰死的那一年,他才不到17歲,虎父無犬子人稱小霸王,頗有當年楚王項羽的風範。

在短短的幾年時間裡,依仗著從各方募集到的五六千兵馬,橫掃江東,勢如破竹。

軍閥袁術就經常感嘆「使術有子如孫郎,死復何恨」。

奸雄曹操聽說孫策平定了江南,也曾經說過「獅兒難與爭鋒」的喪膽之語。

公元200年官渡之戰曹操和袁紹僵持不下的時候,孫策很有遠見的點選精銳兵馬準備渡江北上攻取許都,包抄曹操的後方,可惜渡江前遇刺身亡,這是曹操一生中最大的幸運啊。

如果孫策不是英年早逝,歷史真的很可能就要改寫。

最令人惋惜的是威鎮江東的「小霸王」不是沙場染血、馬革裹屍,卻是死在幾個匹夫刺客的手裡,實在是身為一個武將的悲哀。

他在臨死之前為了江東的基業,沒有把位置傳給自己尚年幼的兒子,而是選擇了自己的弟弟孫權,這是一個非常明智的選擇,也為江東能夠延續80多年的基業打下了基礎。

其三,江東周郎。

他和孫策是同一年出生的摯友,20歲不到就輔佐孫策平定江東半壁江山,可謂是少年俊才,英姿勃發。

然後在公元198年和孫策一起娶了著名的大小喬姐妹。

公元208年奠定三足鼎立的赤壁一戰,打敗了當時不可一世的曹操,更加確立了他在中國歷史上的名將地位。

他和孫策一起都是東吳最具有進取心的將領,並且赤壁之戰後乘勝又打下了荊州,還準備再進攻益州,可惜是英年早逝。

此後的魯肅、呂蒙、陸遜等先後擔當主帥,雖然這些將領也都不是泛泛之輩,但東吳方面就再也沒有進取中原之心了。

劉備曾經不懷好意的向孫權進言要提防周瑜獨大的局面,但孫權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給予了周瑜極大的信任。

其四,曹沖。

人稱神童,是曹操小妾環夫人所生。

從小聰明仁愛,與眾不同,深受曹操喜愛。

可惜曹操最喜歡的這個孩子卻在13歲時就不幸夭折了。

他如果還正常的活著的話,曹丕和曹植恐怕都很難接班即位了。

在這裡講幾個曹衝去世之後的小插曲,曹丕在當上皇帝後曾發出感慨道:「要是我弟弟曹沖在,我很難說是否有今天這樣,可以支配天下」。

曹衝去世的時候曹操對其它假裝哀傷的兒子們發出了「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的一聲悲號。

三國期間有個僅次於曹沖的神童叫周不疑,他也得到了曹操非比尋常的寵愛,本來想用他未來輔佐曹沖的。

曹沖夭折之後曹操就殺了周不疑,曹丕不以為然,還跑去勸諫曹操。

結果曹操把他訓斥了一通:「如果是曹沖還活著倒還罷了,此人不是你所能駕御的。

其五,曹睿。

此人是魏文帝曹丕的兒子:曹睿幾歲的時候就顯得特別聰明,曹操就十分喜愛他,曾言:「我要讓你作我的三世繼承人」,經常讓他跟在左右。

他比司馬懿小26歲,但他當時的政治能力還是可以鎮得住司馬懿的。

其實他如果不是英年早逝並且錯誤的選擇了一個年僅8歲的曹芳接班和政治能力低下的曹爽輔政,司馬懿也是很難獨大的。

在他去世10年後的公元249年,司馬懿在時機成熟的時候發動了政變,除掉了輔政的曹爽,公元254年他的兒子曹芳也被司馬懿的兒子司馬師廢了。

所以說司馬懿的長壽(終年72歲)絕對是後來魏國的一大災難啊。

其六,孫登。

這是東吳大帝孫權的兒子。

字子高,孫權長子(庶出)。

黃龍元年(229年),孫權稱帝,立孫登為皇太子。

赤烏四年五月卒,年僅三十三歲。

臨終前,孫登上書給孫權,提出了幾項令國家安定和富強的建議,又推薦陸遜、諸葛瑾、步騭、朱然、全琮、朱據、呂岱、吾粲、闞澤、嚴畯、張承、孫怡等多位優秀的臣子,希望孫權能多加親近任用他們以令吳國昌盛。

孫權在得悉孫登亡故後才看到這篇表章,因此更加悲傷,談到他都不禁傷心流涕。

諡宣太子。

其七,陳登,陳元龍。

年二十五,舉孝廉,除東陽長。

後徐州牧陶謙表為典農校尉。

建安初奉使赴許,向曹操獻滅呂布之策,被授廣陵太守。

呂布那麼大的英雄,被陳登玩於股掌之上。

以滅呂布有功,加伏波將軍。

又遷東城太守。

207年因寄生蟲病英年早逝,陳登受到曹操、劉備高度讚賞。

其八,曹昂,字子修,沛國譙縣人曹操的長子,劉氏所生,但生母早亡是以由正室丁氏撫養大。

聰明且性情謙和,為曹操所喜愛,二十歲時即舉孝廉。

建安二年(197年)年隨曹操出征張繡,因張繡突然襲擊,曹昂為救曹操負責斷後,與大將典韋一同戰死於宛城。

曹操在臨終前說過:我一生所作所為,沒有什麼可後悔的,也不覺得對不起誰,唯獨不知到了九泉之下,如果子修向我要媽媽,我該怎麼回答。

曹操對這個兒子十分疼愛,以至於讓正氏丁夫人繼養他,提高曹昂在家中的地位,為立他為儲做下準備。

而後來曹操疼愛曹彰也可能是因為彰喜歡武功與昂相似。

當然這些人物裡面,曹沖可以忽略不計,雖然很聰明,但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至於周郎孫策才是狠角色。

如果歷史允許假設,可能真的會改變。

當然劉備手下的法正龐統也很厲害,也算是英年早逝而影響三國進程的人。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司馬懿的幼稚

上一文:司馬懿的高傲司馬懿錯了,曹操同意司馬懿的辭讓並不是拿他沒辦法,而是懶得搭理他。而司馬懿為自己以退為進的策略而感到暗暗高興。袁紹兵敗了。但是袁紹實在是太龐大了,曹操雖然打敗了他,但是並不能...

若不是英年早逝,這幾位可以改變三國的局勢

三國的歷史很精彩,其中有些人物,若不英年早逝的話,完全有能力改變三國的局勢。孫堅的兒子孫策,是一位很有能力的統帥,16歲的時候,就做了一件驚動天地的事情,那就是平定了東吳。雖然孫權的能力也很強,...

可惜他們英年早逝,不然三國歷史會很不一樣

三國里,有的人才本應大放異彩,在史上留下更多的故事。奈何英年早逝,他們綻放的時間太短,人們看到的他們的精彩也很少。如果這些人才能夠長壽些,那三國歷史是否會大不一樣。這不僅是當時三國里的人物所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