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奪取後周大權後,如何對待柴榮的7個兒子?並未賜予丹書鐵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大家都知道,五代十國時期,中國處於嚴重的分裂局面,當時小國林立,彼此之間展開混戰,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其中後周便是其中的一個,後來更是迎來了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柴榮,據史料記載,柴榮一生文治武功突出。

然而不幸的是,柴榮在北伐契丹打算收復幽雲十六州的時候,突然患上重病,不幸英年早逝。

大家要知道的是,當時趙匡胤可是深受柴榮的器重和信任,柴榮去世後,趙匡胤擔任歸德軍節度使,成為掌握後周大權的武將。

坦白來或,趙匡胤之所以能夠平步青雲,最為根本的原因是因為柴榮的賞識和重用,按照常理來說,柴榮死後,趙匡胤應當竭盡全力輔佐他的兒子柴宗訓。

畢竟當時柴宗訓的年齡比較小,身邊需要輔政大臣,然而讓人沒有想到的是。

趙匡胤卻在陳橋發動兵變,並且趁勢竊取了後周大權,建立了北宋王朝。

那麼趙匡胤奪取後周大權後,如何對待柴榮的7個兒子?一般人都會認為柴榮的後代,生活的還比較富庶,在《水滸傳》中曾這樣寫到,趙匡胤在奪取天下後,也認為自己做的不夠厚道。

因此賜予柴家丹書鐵券,一直到柴進時,柴家依然是大戶人家,連地方上的官員都得禮讓三分,然而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據史料記載,在真實的歷史上,趙匡胤的確對柴榮的後人比較寬容,畢竟他沒有大開殺戒,然而也並未賜予柴家丹書鐵券。

柴榮一共有7個兒子,三個兒子不幸被後漢統治者屠殺,其中第四個兒子柴宗訓也就是後來的周恭帝,趙匡胤稱帝後,將其降為鄭王,死的時候年僅20歲。

而柴熙讓,卻是神秘失蹤,無人知曉下落,剩下的2個兒子便是柴熙謹和柴熙誨,柴熙謹是柴榮的第6個兒子。

當時趙匡胤發動兵變進入皇宮的時候,看到的一個小孩子,正是柴熙謹。

當時趙匡胤打算除掉這個孩子,然而大臣潘美卻這樣說道,「臣和陛下都是周世宗的部下,如果臣勸說陛下殺害這個孩子,那麼就會辜負了故主周世宗。

而臣如果勸說陛下不要殺害這個孩子,又會被陛下懷疑。

」趙匡胤聽到後,認為頗有道理,於是便說道,「這個孩子送給你,當做你的侄子吧。

」就這樣柴熙謹自此之後,被潘美收養,並且改名為潘惟吉。

柴榮的最後一個兒子柴熙誨也神秘失蹤,據民間傳聞,當時趙匡胤發動兵變的時候,後周開國大將盧琰緊急保護柴熙誨,並且給其改名為盧璇,在浙江跟隨盧琰避禍。

其實從柴榮的後人結局來看,趙匡胤對他們還是比較仁慈的,然而卻也並沒有給予他們特殊的待遇。

不過在皇權社會,趙匡胤還能放這些人一條生路,說明趙匡胤還是頗具帝王氣度的。

筆者認為,後周周世宗柴榮文韜武略樣樣精通,本來也是可以位列千古一帝的,只是可惜的是,他卻英年早逝了。

可以這樣說,趙匡胤並未對柴榮後代斬草除根,從帝王角度上來說,還是相當仁慈的,大家要知道的是,趙光義對自己的兄長和侄子都是那麼狠心。

而千古一帝的唐太宗,也為了爭奪皇位不惜殺害自己的兄弟和侄子,足以可見帝王之心的毒辣,但趙匡胤卻能夠放他們一條生路,著實難得。

除此之外,不得不說,周世宗識人不明,並未看穿趙匡胤的野心,最後要說的是。

如果柴榮活著的話,他必定不會重文輕武,也就不會自廢武功,中原文明也不會遭到周邊遊牧文明的入侵。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趙匡胤得國不正 善待柴榮後人也是謊言

後周世宗柴榮在位期間,勵精圖治,使後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南征北戰,西敗後蜀,奪取秦、鳳、成、階四州;南摧南唐,盡得江北、淮南14州;北破契丹,連克二州三關。在位僅僅六年,卻打下了一統天下的基礎...

日曆|同為少年天子,他卻沒有康熙那般幸運

整理:糖人今天是公曆2月3日。公元960年的今天,中原又一次改朝換代,趙匡胤建立北宋。這事還產生了一個典故:陳橋兵變,或黃袍加身。陳橋兵變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今天就介紹一下這件事的直接受害人——...

千古誤解之北宋王朝建立後對柴家的態度

公元960年,趙匡胤黃袍加身,奪了後周柴家的天下。趙匡胤為塞天下人的悠悠之口,他封七歲的小皇帝柴宗訓做了鄭王,尊符太后為周太后,以延續周室煙火。三年後,柴宗訓被遷往房州。房州,古稱房陵,位於鄂西...

宋朝非同一般柴氏家族

陳橋兵變後,趙匡胤建立北宋。北宋建立後,宋太祖趙匡胤曾在太廟立下石碑,在碑上給後世新天子留下三條誓詞,其第一條即說「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止於獄中賜盡,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連坐支屬...

趙匡胤黃袍加身之後善待柴榮的後人了嗎

五代十國時期後周周世宗柴榮文韜武略是當時亂世之中少有的有能力的皇帝,可惜柴榮最後在北伐契丹收復幽雲十六州時突染重疾,英年早逝。當初趙匡胤作為柴榮的部將被柴榮所賞識對其給予重用,柴榮死後趙匡胤改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