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趙匡胤登基稱帝後是如何對待柴氏子孫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後周顯德七年(960年),殿前都檢點趙匡胤在出兵北伐的途中發動陳橋兵變,取後周而代之,建立北宋王朝,是為宋太祖。

時年僅七歲的恭帝柴宗訓在繼位不到一年後,不得不禪位給趙匡胤,後周隨之滅亡。

在如何處置先朝之君這個問題上,趙匡胤也改變了之前歷代君主必殺之以絕後患的做法。

也許是覺得自己奪了孤兒寡母的江山而心中有愧,也許是為了彰顯自己仁德之君的形象,趙匡胤決定善待柴氏子孫並與之共享富貴。

後周世宗柴榮一生共育有七子,其中越王柴宗誼、吳王柴宗誠、韓王柴宗諴三人在幼年時即被後漢隱帝劉承祐所殺。

另外得以成人的四子是恭帝柴宗訓、曹王柴熙讓、紀王柴熙謹和蘄王柴熙誨。

而這四兄弟的命運在後周滅亡之後卻又各有不同。

恭帝柴宗訓是柴榮第四子,即位之時才剛滿六歲,柴宗訓被迫禪位後被趙匡胤降封為鄭王並遷往房州(今湖北省房縣)居住,房州以縱橫千里、山林四塞而得名,從選的這個地方來看老趙對柴宗訓還是不放心的。

在遷往房州十三年後的北宋開寶六年(973年),柴宗訓逝世,時年僅二十歲。

共育有五子,由長子 柴永崎襲封鄭國公爵位。

再說柴宗訓的其他三個兄弟,曹王柴熙讓在趙匡胤登基後,因害怕被殺,遂改名而逃,後不知所蹤。

蘄王柴熙誨在北宋建立後,被自己的岳父、榮祿大夫、開國將軍盧琰收養為義子,把原名柴熙誨改換成姓盧名璇,為其第三子,他隨義父盧琰在浙江永康隱居多年。

宋真宗時,盧璇榮任殿前防禦使並晉封為武烈侯。

爾後子孫繁衍甚速,成為「九支盧」之中人數最多一支,後裔廣泛散布於浙江省各縣。

紀王柴熙謹在陳橋兵變時差點被老趙殺掉,最後在大將潘美的勸說下作罷,隨後潘美將他收為義子並改名潘惟吉,乾德二年十月,柴熙謹卒於家。

柴氏的封爵之後一直由柴宗訓的子孫承襲,柴宗訓長子 柴永崎襲封鄭國公爵位,之後柴氏後裔改封崇義公(1059年改封),柴氏崇義公的爵位一直延續到了1279年宋朝徹底滅亡(共傳十三世),宋朝歷代帝王也信守太祖趙匡胤所立下的承諾,與柴氏共富貴直至滅亡。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揭秘柴榮和柴進是什麼關係 柴榮後代又是誰

柴榮簡介指的是對後周世宗的簡要介紹。柴榮在位時期死五代時期,出生於公元921年,卒於公元959年,祖籍是邢州的柴家莊,也就是現在的河北省邢台市。柴榮從小在姑父家長大,年輕的時候還曾經跟隨著商人行...

趙匡胤黃袍加身之後善待柴榮的後人了嗎

五代十國時期後周周世宗柴榮文韜武略是當時亂世之中少有的有能力的皇帝,可惜柴榮最後在北伐契丹收復幽雲十六州時突染重疾,英年早逝。當初趙匡胤作為柴榮的部將被柴榮所賞識對其給予重用,柴榮死後趙匡胤改任...

日曆|同為少年天子,他卻沒有康熙那般幸運

整理:糖人今天是公曆2月3日。公元960年的今天,中原又一次改朝換代,趙匡胤建立北宋。這事還產生了一個典故:陳橋兵變,或黃袍加身。陳橋兵變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今天就介紹一下這件事的直接受害人——...

趙匡胤真的優待前朝了嗎

很多人都知道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的典故。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宋太祖趙匡胤曾死後在自己的祖宗廟宇中立下一個密碑,總共是三句話。

趙匡胤究竟是怎麼對待柴家的?

陸遊《避暑漫抄》記載,宋太祖趙匡胤曾在太廟立下石碑,在碑上給後世新天子留下三條誓詞,其第一條即說「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止於獄中賜盡,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連坐支屬」。後世小說每每以此...

趙匡胤得國不正 善待柴榮後人也是謊言

後周世宗柴榮在位期間,勵精圖治,使後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南征北戰,西敗後蜀,奪取秦、鳳、成、階四州;南摧南唐,盡得江北、淮南14州;北破契丹,連克二州三關。在位僅僅六年,卻打下了一統天下的基礎...

趙匡胤黃袍加身真的是被逼無奈?

''顯德七年(公元960年),後周世宗柴榮去世不足一年,殿前都點檢趙匡胤受命抵禦北漢及契丹聯軍。在陳橋驛發動兵變,帶兵直指都城開封,脅迫恭帝禪位,趙匡胤登基稱帝,史稱宋太祖。

宋朝非同一般柴氏家族

陳橋兵變後,趙匡胤建立北宋。北宋建立後,宋太祖趙匡胤曾在太廟立下石碑,在碑上給後世新天子留下三條誓詞,其第一條即說「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止於獄中賜盡,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連坐支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