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的心腹投奔劉備究竟為何,一代謀事龐統的「歸順之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演義》為廣大讀者展現出了三國時期那一段戰亂紛爭的歷史,那個局勢混亂的時代,如何作戰成功並將對方擊敗變成了各個掌權者最看重的事情,所以在三國時期,一個謀事的位置變成個整場戰役的關鍵。

而龐統,就是其中一位,他雖然後來歸順劉備,但之前一直為周瑜所用,所以後世之人對龐統的評價褒貶不一,更有的人懷疑當初他歸順劉備的居心。

龐統的老家在荊州襄陽,和諸葛亮一樣,是劉備手下的謀士。

後來龐統跟隨劉備一起入川,隨著局勢的變動,劉璋和劉備已經漸漸形成了對立的關係,劉備開始將劉璋視為眼中釘,而此時龐統為劉備獻上的計謀並被劉備採納,可是沒有想到的是,龐統卻在這次作戰中被箭射中不幸身亡,當時龐統只有三十六歲。

在龐統去世之後,劉備也追封了龐統,可以說劉備是盡了主公的責任。

從中可以看出,劉備對於龐統還是比較信賴的,可是龐統當初跟隨劉備的動機還是存在很多問題。

其實當初龐統歸順劉備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為了自保,熟悉三國的朋友們肯定知道,最開始龐統在周瑜的手下,對周瑜也是忠心耿耿,而周瑜也非常看重龐統,但後來周瑜不幸被孫權暗算,孫權深知龐統是周瑜的心腹,在幹掉周瑜之前肯定會對龐統下手。

龐統知道自己所處的境地非常危險,為了活命他跑到了劉備這裡,劉備看重龐統的才華,所以將龐統留了下來。

因此可以看出,其實龐統當初情願歸於蜀國,是為了明哲保身。

還有人認為龐統歸順於劉備是為了做間諜,因為龐統在離開東吳的時候戀戀不捨,還有很多朋友都不舍他離開,所以龐統來蜀國被認為是別有居心。

其實這個說法是錯誤的,龐統在東吳期間自然是結交了很多朋友,可是為了活命他離開東吳也是沒有辦法的選擇,而對於龐統來說,如果他做間諜被劉備識破,那麼他最後不僅蜀國無法待下去,東吳也無法回去,龐統又怎麼會這麼愚蠢呢。

再者劉備是什麼人,劉備一生最大的優點就是識人善用,他又怎麼會允許龐統暗中監視自己呢。

劉備確實沒有重用龐統,主要是因為當時有諸葛亮這個頂尖的謀士,所以龐統用處真的不是很大,劉備雖然不重用他,但是也不至於會懷疑他。

404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中最讓人惋惜的謀士是誰?

說起三國之中的謀士,並非只有諸葛亮可以談論,在三國這個謀士層出不窮的年代,魏蜀吳中各自都擁有這豪華的謀士陣容,在這群謀士的輔佐之下,各個君主才能取長補短,上兵伐謀,由此可見可見三國鼎立並非機緣巧...

這三個謀士如果沒有英年早逝,三國將更加精彩

原標題:這三個謀士如果沒有英年早逝,三國將更加精彩三國時期正逢亂世,但是也人才輩出,各個勢力都有自己的謀士武將,可以說為了爭奪地盤而鬥智鬥勇。像曹操就有五大謀士,吳國雖然不及曹操但是也有魯肅、張...

此人與諸葛亮齊名,只因長得丑而死於非命

諸葛亮和龐統同是羅貫中《三國演義》中的頂尖謀士,「臥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諸葛亮自不用說,千古智慧的化身,名臣典範。相比較而言龐統的知名度就要低的多了。我想這與龐統的早逝脫不了關係吧!

三國演義中,龐統為何投靠劉備,原來如此

三國演義中,龐統為何投靠劉備?原來是因為這個...在三國那個局勢混亂的年代,戰爭是很平常的事情,如何成功將對方擊敗,成了各個掌權者最看重的事情,而謀士是作戰勝利的關鍵。龐統就是其中的一位,他雖然...

龐統投靠劉備原來有不可告人的原因?

在《三國演義》中,為讀者們展現了三國時期戰亂紛爭的一段歷史,而在那個局勢混亂的年代,戰爭是很平常的事情,而如何作戰成功將對方擊敗成為了各個掌權者最看重的事情,所以在三國時期,謀士成為了作戰勝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