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為什麼總失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近讀宋史,發現史書多處記載宋太祖趙匡胤睡不著、席不安枕,頗為詫異。

你方唱罷我登場 城頭變幻大王旗

在五代,當皇帝不僅憂心忡忡,甚至有生命危險。

可以說,那時的皇帝算是高危工作了。

公元907年到公元960年,唐滅亡後到宋朝建立前的五代十國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亂世。

短短53年間,中國北方興起五個朝代——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

「置君猶易吏,變國若傳舍」(歐陽修《新五代史》序)。

就是宋太祖趙匡胤本人,也是通過陳橋兵變廢了後周皇帝才黃袍加身。

而且除了後周之外,其他四代的皇室成員下場比較悽慘,基本被屠戮殆盡。

五代宋初的很多人可謂「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孔尚任《桃花扇》)。

在中國南方,用宋太祖趙匡胤的話來說,「一榻之外,皆他人家也」。

五代宋初,中國分裂成很多小國:四川有後蜀,江南有南唐,嶺南有南漢,此外還有荊南、吳越等小國,宋朝只控制北中國的地區,且山西地區還存在北漢的割據政權。

更北方的契丹,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十分強大且經常干預中原事務。

這就是宋太祖剛登基時的形勢。

如果他不能有一番作為,宋朝就會變成第六個短命小朝廷,國家也將繼續四分五裂下去,甚至他本人也會有性命之憂。

君弱臣強 尾大不掉

後來的繼任者宋太宗曾總結道:「國之興衰,視其威柄可知矣。

五代承唐季喪亂之後,權在方鎮,征伐不由朝廷,怙勢內侮。

故王室微弱,享國不久。

五代藩鎮叛亂習以為常。

五代的成德鎮節度使安重榮曾說:「天子寧有種耶?兵強馬壯者為之爾。

」(《新五代史·安重榮傳》)這是當時藩鎮的心聲,對於強大的藩鎮而言,誰的武力強,誰就可以當皇帝。

唐末有句話叫「長安天子,魏府牙軍」(《新唐書》列傳第一百三十五),就是說世上兩種人最橫,一個大唐的皇帝,一個是魏博鎮的士兵。

五代時的魏博繼承跋扈的傳統:後梁因為魏博發生譁變,軍隊向後唐的李存勖投降,才在兩強對決時逐漸處於下風、最終滅亡;後唐的明宗李嗣源也是借著魏博鎮的叛亂,才最終奪取皇位。

禁軍是另一不穩定因素。

五代後期,周世宗雄才大略,大力整頓禁軍,汰弱留強,禁軍的實力大增,中央對地方藩鎮優勢明顯。

宋初,藩鎮昭義叛亂時,謀士就曾對節度使李筠說,「大梁(京城)兵甲精銳,難與爭鋒」(《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

這顯示出五代末期以來禁軍力量的雄厚。

趙匡胤曾回憶道,「周世宗見諸將方面大耳者皆殺之」(《宋史·太祖紀三》)。

結果周世宗死後,趙匡胤憑藉禁軍黃袍加身,禁軍動亂可謂防不勝防。

五代時期,契丹成為中原各方勢力爭奪皇權的重要力量。

中國各割據勢力競相爭取契丹的支持。

石敬瑭是後晉的開國皇帝,也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兒皇帝,他就是憑藉著對契丹的割地求和才取得皇位。

而且,當時迫切向契丹投誠的可不止石敬瑭一人。

之後的杜重威、劉崇都向契丹投誠,如北漢遣使契丹「願如晉祖故事,約為父子」(《宋史》列傳第二百四十一)。

有時甚至到了不向契丹稱臣無法生存的地步,石敬瑭的繼任者態度強硬,不願意向契丹稱臣,從而與契丹關係緊張,結果契丹連年南侵,國滅家亡。

強幹弱枝 集權中央

這種局勢是十分危險的。

宋太祖趙匡胤充滿了擔憂,並向他的智囊趙普詢問。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二:「自唐季以來,數十年間,帝王凡易八姓,戰鬥不息,生民塗地,其何故也?吾欲息天下之兵,為國家長久計,其道何如?」普曰:「陛下之言及也,天下人神之福也。

此非他故,方鎮太重,君弱臣強而已。

今所以治之,亦無他奇巧,惟稍奪其權,制其錢穀,收其精兵,則天下自安矣。

」時石守信、王審琦皆帝故人,各典禁衛。

普數言於帝,請授以他職。

其實,到宋初,中央禁軍的實力已經大幅增強,單個藩鎮很難對中央造成威脅,宋初兩個藩鎮叛亂很快被平定就是明證。

最直接的威脅仍是來自禁軍,於是就有了歷史上著名的杯酒釋兵權的一幕。

通過杯酒釋兵權,宋太祖順利解除了親信禁軍宿將的兵權。

而且為了避免重蹈覆轍,宋初不再讓有名望的藩鎮大將擔任禁軍統帥。

宋初,宋太祖曾經想讓天雄軍(魏博鎮)節度使符彥卿掌管禁軍,但是智囊趙普堅決不讓符彥卿擔任禁軍統帥。

宋太祖認為符彥卿不可能背叛他,趙普反問,「陛下何以辜負周世宗」。

一句「陛下(宋太祖)何以辜負周世宗?」讓趙匡胤更深地明白「人」的不可靠性。

此後,宋太祖進一步地將禁軍的兵權分散,更牢固地控制了禁軍的兵權。

解決了最緊迫的禁軍後,宋太祖採取強幹弱枝的政策,如削減節度使的權力,將原屬節度使管轄的「支郡」收歸中央管理;在全國各路設立轉運使,將地方的大部分稅收運往中央;將地方軍隊中的精銳逐步收編到中央禁軍,進一步拉大中央對地方的軍事優勢。

通過一系列政策,逐步將地方的行政權、財權、兵權收歸中央,削弱了地方對抗中央的資本,根本上消除了地方藩鎮動亂的資本。

對於小國,採用先南後北的方針,次第削平分裂的各個割據小國,初步實現了大一統。

終於,臥榻之側再無他人鼾睡,再也沒有失眠的困擾了。

宋太祖的成就得益於他的恐懼,是恐懼讓宋太祖經常失眠;也是恐懼,讓宋太祖鑒於五代教訓,時時刻刻如履薄冰,盡心竭力地思索如何維護國家的長治久安,從而實現國家大一統,重鑄新的輝煌。

(摘自《文史天地》)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趙匡胤身上有太多的謎讓後人去揭開

宋太祖趙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五代至北宋初年軍事家、武術家,宋朝開國皇帝。祖籍涿郡。父親趙弘殷,母親杜氏。趙匡胤於後漢隱帝時投奔郭威,其後郭威廢漢建周,得任東...

別被傳說騙了!「杯酒釋兵權」沒那麼簡單

「杯酒釋兵權」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君臣故事,講的是宋太祖趙匡胤利用一次與大將們喝酒的機會解除了他們的兵權,保障了政權的長治久安。這個事情看似簡單,實則原因和真相異常複雜,今天功德君就為大家講解一下...

宋太祖杯酒釋兵權以後把兵權都交給了誰?

宋太祖趙匡胤為什麼要杯酒釋兵權呢?這是為了避免走五代時的老路,防止武夫亂國,武夫手握重兵,容易坐大,然後順便就把江山給奪了。為此,趙匡胤當上皇帝以後,採取了一系列的舉措,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

宋太祖趙匡胤 「杯酒釋兵權」的弊端有哪些?

宋朝初期,宋太祖趙匡胤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同時避免別的將領也"黃袍加身",篡奪自己的政權,所以趙匡胤通過一次酒宴,以威脅利誘的方式,要求高階軍官們交出兵權。趙匡胤與漢高祖大殺功臣的行為相較,被視為...

宋初加強中央集權,削弱節度使

吸取前朝滅亡的教訓,削弱節度使刻不容緩,於是趙匡胤對藩鎮的中央集權逐步付諸實施。趙匡胤很清楚按照趙普所制定的十二字方針,對於各地的節度使來說將是毀滅性的打擊,怎麼才能順利的讓這些已經驕橫成性的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