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姓家族故事之刺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往期推薦:民國奇女子呂碧城的傳奇人生

文/素心

【作者簡介】素心,赤峰市詩詞學會會員、內蒙古詩詞學會會員、內蒙古赤峰市作家協會會員。

作品散見於《CCTV文化中國》《滿州里日報》《赤峰詩詞》《喀喇沁時訊》《百柳》《紅山晚報》等報刊雜誌。

在多個微刊平台推出原創作品。

詩作收錄《世界詩歌文學》《花開的聲音》《當代詩歌精選》等。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成語:運籌帷幄

籌:計謀、謀劃;帷幄:古代軍中帳幕。

指擬定作戰策略。

引申為籌劃、指揮。

在軍帳內對軍略做全面計劃。

常指在後方決定作戰方案。

也泛指主持大計,考慮決策。

運:運用;籌:算籌,引申為策劃;帷幄:軍隊的帳幕。

——成語典故

《史記·高祖本紀》:"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

"運籌帷幄"典故語出《史記·高祖本紀》。

表示善於策劃用兵,指揮戰爭。

一個運籌帷幄的人,必須胸懷大志、眼光敏銳、能夠隨機應變,對敵我雙方的實力對比、戰局變化了如指掌,並善於把握時機,果斷出擊。

同時要有大局觀和對趨勢的準確預見力。

西漢初年,天下已定,漢高祖劉邦在洛陽南宮舉行盛大的宴會,喝了幾輪酒後,他向群臣提出一個問題:"我為什麼會取得勝利?而項羽為什麼會失敗?"高起、王陵認為高祖派有才能的人攻占城池與戰略要地,給立大功的人加官奉爵,所以能成大事業。

而項羽恰恰相反,有人不利,立功運籌帷幄。

不授獎,賢人遭疑惑,所以他才失敗。

漢高祖劉邦聽了,認為他們說的有道理,但是最重要的取勝原因是能用人。

他稱讚張良說:"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古人有名,有字,子房為張良的字)。

"意思是說,張良坐在軍帳中運用計謀,就能決定千里之外戰鬥的勝利。

這說明張良心計多,善用腦,善用兵。

(亳州張良祠)

張良,西漢謀士。

大約出生於公元前250年,字子房。

張良出生於韓國,當然不是現在的韓國。

他的父親和祖父曾經是韓國的相國。

相國之家,家道殷實。

可是好景不長,沒等他長大繼承相位呢,韓國讓秦給滅了。

亡國滅家之仇,在張良的心底種下復仇的種子,並且生根發芽,他立志要在有生之年,滅掉秦國。

張良二十幾歲離家,長期輾轉各地。

他到東方拜訪滄海君,共同謀劃刺殺計劃。

並且散盡家財,找了一個大力士,為大力士量身打造了一把百拾多斤的大鐵錘,預備埋伏在秦始皇出巡的必經之路上,實施刺殺行動。

(張良故鄉亳州一景)

秦國對車輦有規定,天子是由六匹馬拉的馬車,大臣是四匹。

張良告訴大力士到時尋找六匹馬的馬車,那裡邊就是秦始皇了准沒錯。

於是他和大力士潛伏下來,開始等待機會。

你別說,功夫不負有心人,還真讓他們等到了。

張良很快打探得到消息,秦始皇要經過陽武縣。

於是指揮大力士埋伏在陽武縣的必經之地。

不久,不遠處塵土飛揚,秦始皇的車隊過來了。

旌旗飄飄,官員前呼後擁。

走近一看,張良發現壞了,原來車隊全是四駕,根本分不清哪輛才是秦始皇的車馬。

只看到中間有一輛車特別豪華,張良認定那裡邊是秦始皇,就指揮大力士一錘砸爛了該車,他自己趁亂逃進了蘆葦叢。

哪成想,秦始皇生性多疑,又因為他多次遇刺,因而學乖了,每次乘車都會變換不同車輛,因此逃過了這一劫。

雖然這一次刺殺沒有成功,可是張良卻因為刺秦而聲名雀起,從此成了名人。

(張良家鄉亳州一景)

相傳張良在刺秦逃亡途中,有一次在下邳橋頭偶遇一布衣老翁,老翁粗布短襖。

在走到張良跟前時,故意把鞋掉落橋下。

然後無禮要求張良去橋下把鞋給他撿回來。

張良心裡雖然不高興,但是硬著頭皮,下到橋下,把老翁的鞋撿了回來。

老翁不僅不謝,還傲慢的要求他把鞋給穿上。

張良強壓怒火,給老翁穿上了鞋。

老翁哈哈大笑後拂袖而去,臨走約他五日後橋頭相見。

反正張良也無事可做,五日後如約來到橋頭,可是發現老翁已經坐在橋頭,看他遲到,老翁不悅,約他五日後再見,如此三次,張良索性半夜就等在橋上。

老翁如約而來,一改傲慢的態度。

送給他一本書,說:「讀此書則可為王者師,十年後天下大亂,你可用此書興邦定國。

」說罷揚長而去。

這位老人就是傳說中張良的老師黃石公,他多次試探張良,發現張良至誠隱忍,是可造之材,遂把書傳授於他。

張良得此書大喜過望。

《素書》實際是一本兵法書籍,張良日夜不分,天天沒命似的研習。

最終成為了一個深明韜略,文武兼備,足智多謀的謀士。

(亳州花戲樓)

《寫乎》微信號:hongyupt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作家薈》微信號stzx123456789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顧問:朱鷹、鄒開歧

主編:洪與、姚小紅

編輯:鄒舟、於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小二說歷史:刺客張良

說起張良,大家可能對他的印象是謀之聖者, 運籌與帷幄之間,決勝於千里之外,典型的文臣形象。但是很難想像,這樣一個文弱書生,溫文爾雅的謙謙君子,在青年時期居然做了一把刺客,並且使得一地青史留名。

長河落日之孺子可教

如果不是秦始皇統一六國,張良也能成為一個宰相,因為他出身於韓國貴族,祖父連任戰國時韓國三朝的宰相。父親亦繼任韓國二朝的宰相。至張良時代,韓國的滅亡,使張良失去了繼承父親事業的機會,喪失了顯赫榮...

為何他暗殺秦始皇卻能成功逃脫?

身為皇帝,雖然位於權利巔峰,但也承擔著常人難以想像的危難,比如暗殺,和眾多帝王一樣,秦始皇的一生中遭遇過許多次暗殺,最著名的是荊軻刺秦王,人盡皆知。而事實是當然不止一人刺殺過秦始皇,漢初三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