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點評諸葛亮的一句話,道出了兩人實際的能力懸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諸葛亮,一個被世人神話的人物,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在我們上學的時候就學過他的事例,比如草船借箭,空城計,出師表。

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才華橫溢,被劉備三顧茅廬,出任蜀國的軍師。


由於幾千年的不斷宣傳,致使諸葛亮的知名度遠超他的老對手司馬懿。

從而讓世人產生一種錯覺,總覺得司馬懿在各方面都不如諸葛亮。

可事實最後卻是司馬懿贏了。

為什麼呢?

其中原因已經被很多史學研究者分析了很多。

接下來筆者談談個人的見解。

首先,都說諸葛亮一生謹慎,但司馬懿其實比他更謹慎。

司馬懿是一個非常冷靜,思維縝密的人,特別能忍,忍受戰爭中的艱辛,失意,寂寞與孤獨。

其次,司馬懿喜歡研究對手,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司馬懿曾經私下對諸葛亮有句這樣的評語:「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雖提卒十萬,已墮吾畫中,破之必矣。

而在對外的時候,卻盛讚諸葛亮的才能,天下奇才。

其實這都是司馬懿釋放給曹魏集團的煙幕。

同時也滿足了諸葛亮那顆」老子就是厲害「的虛榮心。

第三,司馬懿對時局的分析都非常到位。

他不光研究諸葛亮,還研究曹魏集團。

曹操作為三國時期的大咖,權勢極大,能力卓越。

所以曹操也察覺出,司馬懿有雄才大略,後來又夢見「三馬同食一槽」,從而對曹丕說:「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

曹操從內心裡開始戒備司馬懿。

司馬懿當然有所洞察。

他盛譽諸葛亮用兵不求急進的目的,就是在與諸葛亮的戰爭中保全司馬集團的政治軍事實力,發展壯大自己。

所以司馬懿為自己的子孫創建晉朝奠定了雄厚的基礎。

兒子司馬昭子承父業,幹掉了「傀儡」皇帝曹髦,有句話大家非常熟悉:「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後來魏國又換上曹奐為帝,但他實為司馬氏的傀儡。

咸熙二年(265年),司馬昭死後,其子司馬炎繼任晉王之位,並篡奪魏國政權,魏國滅亡。

司馬炎稱帝後,追封自己的爺爺司馬懿為晉高祖宣皇帝。

所以司馬懿成為三國時期的最終贏家。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鼎立是指哪三國 三國的皇帝分別是誰

東漢末年以後的三國鼎立:魏國 蜀國 吳國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歷史正式開始。次年劉備在成都延續漢朝,史稱蜀漢。222年劉備在夷陵之戰失敗,孫權獲得荊州大部。223年劉...

三國皇帝排行榜,阿斗的名次你猜不到!

三國時代,魏蜀吳三國總共有11位皇帝,包括魏國5位,吳國4位,蜀國2位。這裡就對此11人進行綜合排名。排名的依據包括文治武功、品行道德。不過才能方面,當然以作為皇帝所需要的經緯之才為主。同時,也...

諸葛亮的剋星原來是他,難怪他能成就霸業

說起三國裡面的諸葛亮可謂是婦孺皆知,家喻戶曉。影視劇更是把諸葛亮神話的無所不能,比如隆中對,借東風,草船借箭,空城計以及赤壁之戰等經典故事更是深入人心。但是就是神一樣的諸葛亮,他也有剋星,你知道...

諸葛亮和司馬懿,到底誰更勝一籌?

在三國歷史上,諸葛亮和司馬懿不僅是頂尖的謀士,更是在內政、軍事等方面多有建樹。當然,對於諸葛亮、司馬懿來說,因為分屬蜀漢和曹魏兩個陣營,從而成為了一生的對手。倘若從結果上來說,孔明命喪五丈原,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