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如何有效學習寫作成為月入5萬的碼字高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本次分享整理自選擇君的第49期公開課
【參與人數】:4284
【課程時間】:7月19日
【分享嘉賓】:彭小六 (簡書籤約作者,簡書作者排名第一)
為什麼要寫作 ?
寫作就是把隱性的知識轉化成顯性的知識。
有一個故事講的是一隻小甲殼蟲問蜈蚣:「你有100多條腿,那你走路的時候,是先邁左腿還是先邁右腿呢?「
蜈蚣想了想,然後,它發現自己不會走路了,一瞬間不知道自己到底該先邁左腿還是先邁右腿。
這種先邁哪條腿走路,實際上就是我們隱性的知識,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很熟練很熟悉就可以完成的一件事情,當把它描述出來去教別人的時候就會比較困難。
寫作的過程,其實就是一種知識的呈現,我工作了近十年的時間,這十年里,我積累了大量的經驗,當時我寫作的初衷,是想把這些經驗挖掘整理出來,變成文章,變成大家可以去看的,有用的東西。
很多人寫作最初的出發點,應該都是希望自己的文章能夠幫助到別人,引起別人的共鳴。
寫作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去檢驗自己現在的學習狀況,我們很多人在工作之外的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選擇通過學習來提升自己,在學校的學習,我們用考試來檢驗,在工作中的學習用績效考核來檢驗,我們業餘的學習用什麼來檢驗呢?
通過寫作把自己學到的東西,寫出來,這是一種很好的檢驗方法。
用服務他人的意識去寫作
我在簡書上寫文章,一開始我也不會寫,和很多小夥伴一樣,看完書後,會寫一些書評,那時候寫書評,我對自己有一個要求,一個禮拜至少完成一篇內容,這樣能讓自己養成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同時讓自己練習寫字的能力。
堅持寫了40周,這樣的堅持讓我對寫作有了很大的認知,寫作其實沒有太多的方法,或者說雖然有一些技巧,但更多的還是需要在長期的,大量的寫的過程中,自己去總結。
歐陽修曾經說過,怎麼樣寫文章,哪有什麼方法,無非就是多寫多練,你才能知道哪方面需要去提高,一些小夥伴在寫了幾篇之後,就去想,怎麼樣才能上首頁,怎麼樣才能10萬+,僅僅是剛開始寫3-4篇,你很難去了解自己的文筆和文風,自己的寫作習慣是什麼,一定要量大,我的建議是至少要寫20-30篇才會有感覺。
有了20-30篇的基礎,了解自己的狀態之後,再去學如何寫作,再去看一些方法論的書,看別人怎麼去寫標題,寫故事,怎樣去構建框架,就像跑步一樣,要了解自己的體能體質,再開始適合自己的訓練,這樣才會有效果。
我寫作的時候加入了拆書幫,這是一個全國性的組織,各大城市都有,我當時在拆書幫學到了——學以致用的輸出。
看商業類的書籍,實用型的書籍時,會針對書中的方法,在現場把它們列舉出來,寫上行動方案,寫上自己的案例,學會了運用書本上的知識,讀完之後能很快的轉化成行動力,運用到工作和生活中。
在寫作的時候,也讓我有了一些轉變,之前都是寫自嗨型的書評,寫什麼內容,以什麼角度去寫,全看心情,因為是練習,完全是給自己看的。
當你真的要去寫作會發發現,需要帶著一種服務他人的態度,本質上寫作就像一場演講,是為了傳達我們的想法,試圖去說服別人接納我們的想法,既然有說服的目的,那就需要抱著服務他人的意識去寫,去表達。
我的寫作經歷
我剛註冊簡書的時候,發現簡書上大神如麻,看到簡書上很熱門的文章,莊13台妹PKGIRL寫的《我可以不上班,你不行!》,有70多萬的閱讀量,直到現在我還是覺得是一個神話級的數字,自己如何才能達到這樣的閱讀量?
我當時的閱讀量只有600,我就思考怎樣去寫得更好,讓自己的閱讀量能達到5000,我想了一個很笨的規劃,如果每篇能達到5000,寫140篇就可以達到70萬了,雖然是比較笨的想法,但是這是可以實現,可以嘗試的。
我在簡書上開始了一天一更的速度,做大量的圖片、素材收集,努力的尋找機會實現,寫了180篇,只有2篇達到了,一篇是《別學東學西了,先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吧》,《一個追求高效的學習者手機里裝有哪些APP?》
這兩篇文章,一篇是15萬,一篇是25萬,得益於這兩篇文章,我在網際網路上被很多人認識,有了這些基礎,我開始在平台上做分享,最開始是在紅點上自己創建房間,自嗨的錄製,錄了很多期之後,被十點讀書會邀請去他們的《閱讀訓練營》做了一次15分鐘的分享,開啟了我的分享路程。
從去年9月份到今年6月份,我在很多平台做了公益的免費的分享,為我後來的出書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我寫書的四大階段:
第一階段:準備素材,總結整理經驗,限定相關的寫作範圍。
第二階段:建立組織閱讀,有針對性的閱讀相關的書籍,從中參考和轉化
第三階段:線上線下的分享,與讀者的互動,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素材
第四階段:寫書
前三個階段用了2個月的時間,真正寫書只花了1個月,前面的準備很充分,後面就會清晰快捷。
《讓未來現在就來——成為高效能的行動派》這本書出了之後,起了很好的槓桿作用,擴大了影響力,建立了自己的個人品牌,從滬寧線上的分享擴展到全國的分享,實現知識變現的過程。
寫作的6個方向
-
生活上,工作上有聊的,無聊的,感悟類的
-
閱讀完一本書之後的讀書筆記,書評
-
個人學習成長記錄,習慣養成等
-
新聞熱點,熱門電視劇,頭條,根據這些內容發表自己的觀點
-
體驗類,比如參加了某個活動,認識了一群人,去了不同的城市,心靈上或精神上的收穫等
-
多與人聊天,見了誰,拜訪了誰,有什麼新的感悟等
寫作建議,我很少去追熱點,因為今天的熱點,可能過幾天,它就不再熱了,而閱讀筆記和書評這樣的文章,它的半衰期很長,抗衰老性很強。
寫作的6個要素
-
需求:要有定位的寫,寫給哪些人看的,他們會有什麼樣的需求。
-
試錯:判斷寫作對不對的方式,就是什麼都寫,找到自己擅長和喜歡寫的內容,生產適應市場需求的內容。
-
文案:標題要勾引,增強點擊率,結論要硬朗,內容要清晰。
-
模仿:沒有完全的原創,都是互相借鑑互相學習的,準備寫某一題材,某一類型的文章,去學習去模仿這個領域優秀的一群人,把她們的優點結合起來,創新成自己的內容。
-
營銷:不要寫完之後就做甩手掌柜,儘可能的讓更多的人知道它的價值,分享朋友圈,微博,公眾號,同步到其他平台等。
關注李叫獸的知乎平台,閱讀葉茂中老師的書,對如何做個人營銷,對你寫的東西做營銷,會有很好的啟發作用。 -
服務:不要刻意追求爆款,把寫作當成產品一樣去經營,用產品思維去寫作,多與讀者互動,幫助我們更好的定位內容。
寫不出來怎麼辦?
寫不出來,有兩種狀態,一種是短缺,一種是短路。
短缺因素一:前期的積累不足,知識儲備不夠。
解決方案:多積累金句,素材的積累,圖片的積累,咪蒙用得最好,她把很多圖片分門別類,建立自己的素材庫文件夾,使用的時候就很方便。
短缺因素二:沒有框架意識
解決方案:沒有框架,就不能更好的描述,比如今天的分享,為什麼要寫作,我的寫作經歷,寫作的方向,寫作的要素等,這是5w2h分析法,多看別人的文章是如何論述,構建框架模型的,同樣的做收集整理。
短路因素:身體不適,或者同時有很多任務執行,以及拖延症
解決方案:身體狀態不好,懶得寫的時候,可以用手繪把想要分享的內容畫出來,舒緩疲勞的方式可以運動或者洗熱水澡。
如果同時有多任務執行,就一件一件的完成,如果是拖延症,可以加入互助社群,用公眾承諾的方式,邀起夥伴監督,未完成對自己做出懲罰。
整理感悟:
用服務他人的心態去寫作
積累對自己和他人學習成長有幫助的內容,是文章抗衰老的法寶。
用了一小時聽分享,用了數小時消化吸收
用了數小時去看完了彭老師簡書上的200多篇文章,能量滿滿的,收穫多多的。
這麼好的內容不分享給你們,我就太自私了。
(關注微信公眾號,ID:梅來演趣)
(每周二四六更新)
做一個有趣味的年輕人
堅持有價值的分享事業
如何讓書本知識為我所用
原文@圓眼小主 載於中讀App最近在課程內容看到這麼一問一答:問:老師,我寫書評時破題開頭都寫得特別蒼白無力,有時候想很久都不知道怎麼寫,原因是閱讀素材少嗎?(內容稍有刪減)答:這是因為素材積累...
願沉迷讀書,日漸消瘦||《秋葉:如何高效讀懂一本書》
不會讀書,讀萬卷書也沒用。這是寫在秋葉大叔《如何高效讀懂一本書》封皮的一句話,也是對這本書內容的高度概括。秋葉是一位「該工作就工作、該玩耍就玩耍、該出書就出書、該分享就分享、一年讀書120—18...
一個簡單的閱讀方法,每天為你的寫作加分
小鄭是我們單位的一位同事,國內名牌大學畢業,頭腦靈活、工作能力更是超強,最近卻為寫一篇簡單的短文,跑來求教於我:「我實在是沒辦法了,這幾天我才體會到什麼叫絞盡腦汁,苦思冥想,夜不成寐」。我真的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