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強迫症患者眼中的《軍師聯盟》:一部良心的歷史口水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記得新三國上映時,我們朋友間就曾討論,于和偉老師演的劉備,梟雄之姿十足,假如他演曹操或許會更加貼合歷史上的曹操。

當然,陳建斌老師的曹操也挺有意思,倒是挺貼切當年易中天先生對曹操的定義「可愛的奸雄」。

沒想到時隔幾年後,我等三國粉得償所望,終於見到了于和偉老師版的曹操。

《軍師聯盟》中的曹操

更為驚艷的是,《軍師聯盟》中的主角司馬懿是由帥出新高度的吳秀波老師演的。

顏值與演技兼備的吳秀波老師更是形象地演出了「鷹視狼顧之相」。

尤其是轉過頭來睜眼的一剎

有文章說《軍師聯盟》叫好不叫座,對此,已經入了坑的咱甚是為其惋惜。

從劇情、演技、拍攝、製作、宣傳,《軍師聯盟》本就已經是近年來不可多得的歷史劇良心作了。

但想到歷史劇本就難拍,比起都市劇的觀眾群體要小,所以非常可以理解。

看到第10集,平心而論,個人感覺這部片子吃虧在這麼幾個方面。

一、演員陣容並不宏大。

新三國的成功就得益於演員陣容、老三國情懷以及網絡吐槽文化的興起。

二、司馬懿並非三國時代的主角。

一提到三國,大眾就認曹劉諸葛,孫權也就能排個第四吧,司馬懿更得往後。

三、台詞。

要拍出一部負責任的歷史劇,就要有大量的內涵台詞,但是由於時代限制,觀眾的文學和歷史修養不同,很可能導致看劇累,甚至不能理解劇情。

這一點上,新三國就很通俗。

四、劇本。

你台詞艱深,看似是給歷史迷的一部劇,可是你又把時空打得大亂,你讓我等歷史強迫症患何以自處?

因此這部劇很矛盾,你說你給大眾的,大眾不能理解你的用心良苦,反而看得累;你說你是給歷史迷看的,你卻又在那裡架空歷史。

那你讓我們如何愛上你?


一、根據歷史人物背景設計台詞

作為一個三國迷,從台詞和劇情上能夠感受到編劇作者歷史和文學修為。

(記憶有限,舉例有限)

1、第一集中給張春華做剖腹產,提及了麻沸散,然後還留給司馬懿一張五禽戲的圖籍,說讓他傳承。

只要提及麻沸散,很多人就能知道這個人是華佗,而且也就他能在古代搞出刨腹取子這種事兒。

2、曹操讓荀彧審問董承,董承反詰荀彧,「你家也是名門大族」。

這是源於潁川荀氏的歷史背景,的確是豪門望族世代官僚。

後來的劇情中曹操也有一段台詞,說當年用荀彧也是看中了他的背景,得他一人而獲得整個潁川士族的支持。

3、曹操釋放關在牢里的司馬防,曾經說道,「當年是你舉薦的我」。

沒錯,這就是一個司馬防與曹操之間的一段前塵往事。

司馬防為洛陽令,曹操擔任洛陽北部尉,他們是上下級關係。

4、月旦評里劉楨與楊修的一段對話,楊修提及了王粲。

劉楨在劇中不知道是否還有出鏡機會,但是估計沒多少觀眾知道這個人其實是「建安七子」之一,王粲也是建安七子之一,不過當時王粲正在荊州避難。

楊修對劉楨、曹操、曹植的評論,其實都源自於後人對他們詩文的品評,比如說曹操的詩「古直雄壯」,這些在咱們高中語文課上都是有講到的。

5、官渡之戰前,曹操與楊修一段對話,提及了楊修與袁紹的關係。

楊修是弘農楊氏,袁紹是汝南袁氏,他們相互之間都有聯姻。

袁紹的的確確是楊秀的舅舅,也就是楊修母親的哥哥。

這裡也透露出一條暗線,曹操袁紹官渡大戰前,楊彪作為袁紹的妹夫,搞了一些小動作。

6、對於三曹詩文的引用。

作者很可能是魏晉詩賦的愛好者,對於三曹的詩文挺有講究的,裡面郭照(史實人物為郭女王)、甄宓(史實人物甄夫人)等人的戲份中都有用曹植、曹丕詩歌傳情的劇情。

不過作者並沒有注意三曹詩文的寫作時間。

可能覺得觀眾也看不出來?

7、曹真稱呼曹操為「父親」。

這是想點出曹真與曹操的關係。

曹真不是曹操的兒子,甚至有說原本姓秦,他的父親為曹操而死,曹操因此將曹真收養,與曹丕為伴,曹魏中期的名將。

曹丕對曹植說話自稱「二哥」。

原因是因為曹操的長子曹昂死於宛城,按順序,曹丕的確是老二。

以此類推,曹植是老四。

8、蔡邕題的《曹娥碑》。

這是文學史實,蔡邕的確出過這個謎,答案就是「絕妙好辭」,解密依據一如劇中楊秀所言。

9、徐庶在被汲布擒住時曾說了一句「生疏了,技不如人」。

這個也是很用心的一句。

因為徐庶這個人有個歷史buff,善擊劍,早年是個遊俠,後來棄武從文。

編劇作者好用心啊!

二、時空錯亂,史實人物成虛構

詩文的時空穿越也就罷了,不較真,不影響觀看。

可是麻煩您劇情上用點心行嗎?

1、司馬懿兒子的出生問題。

歷史上張春華比司馬懿小將近十歲,並非同齡。

長子司馬師出生於208年,這年的歷史大事件是赤壁之戰,次子司馬昭出生於211年。

官渡之戰這年是公元200年,然而本劇估計為了劇情需要,讓司馬昭早出生了11年。

為了劇情需要,估計往後的幾集需要給這倆小傢伙「凍齡」了。

2、華佗之死。

華佗死於208年,與司馬師的出生是同一年。

可是這位可憐的華佗先生在劇中卻在公元200年,被早出生11年的司馬昭一口毒奶給奶死了。

還給華佗編入了衣帶詔的密謀中,編劇大人,您咋不上天。

公元208年,華佗死後不久,曹沖病危,因此曹操才感念不該殺華佗。

可是劇中華佗都死了8年了,曹沖才死,曹操後悔八年前不該殺華佗,這劇情有點牽強吧。

華佗都死了八年了大哥

3、曹丕曹植的年齡問題。

歷史上的曹丕比司馬懿小七歲。

公元200年,官渡之戰前,曹丕才15歲,曹操是有多大的膽子才會讓一個15歲的小男孩當五官中郎將(掌禁軍宮衛)?要知道這個官職在西漢可是只有50歲以上的人才能當。

正史中曹丕是在211年當的五官中郎將,而劇中幾乎成了曹丕的代號。

還真是當官要趁早嗎?同理曹植作為比曹丕小了6歲,當年18歲的曹丕攻進鄴城搶了袁熙之妻22歲的甄夫人,那年曹植才12歲。

真要按歷史年齡,《軍師聯盟》這本子估計可能直接就吹了。

估計是死豬不怕開水燙了,所興讓曹植先娶了崔琰哥哥的女兒,然後再讓曹丕和甄宓成婚。

這出人意料的處理方式,讓曹丕的兒子曹睿又成迷了。











4、在最新的八九集中,曹操與許褚練武,曾提到自己被馬超殺得割須棄袍,是許褚「單槍匹馬」救了他。

這個典故來自於潼關大戰,《三國演義》中有很精彩的描寫割須棄袍和裸衣大戰馬超,在這裡台詞將兩事合為一體了。

但是正史中記載的是曹操渡河躲避追殺,許褚一個人一邊舉著大盾掩護曹操不中箭,一邊划船,這才救了曹操性命。

所以編劇作者的典故功底沒毛病,可是時空錯亂是個硬傷。

而且正史的時間線是先赤壁再潼關,劇情中說這話時,赤壁之戰還沒開始呢,怎麼可能有潼關之敗?這一點日本光榮的遊戲《曹操傳》都沒搞錯,咱這個有點丟人啊。

5、再一個無傷大雅的明顯歷史謬誤就是火燒通敵文書。

《軍師聯盟》里把這個事兒給推遲到了鄴城被攻下。

實則不然,正史中是在官渡之戰後被查獲。

官渡之戰到鄴城淪陷之間相差了4年。

6、「公不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

這段話在多集中出現,是一種主旨,意思政治和權力如同河,你要爭奪權力就得做好死的覺悟。

《軍師聯盟》所引用的這句,就是《箜篌引》。

說實話,我一開始也是不知道的,只是好像聽過,還以為源自《詩經》。

就這麼一較真,發現這個詞是晉代的。

不過,劇中曹植給甄宓彈奏的《猗蘭操》,別看名字有點污,相傳孔子所作,又名《幽蘭操》。

7、本劇最神的處理就是虛構了一個徐庶。

這個人物和歷史人物80%是有分歧的,因此稱其為虛構。

受限徐庶一開始遊學與荊州,他和諸葛亮等人是好友,不可能如劇中和司馬懿相善。

司馬懿的有個密切人物,隱士胡昭,從年齡和事跡看,對於司馬懿而言此人亦師亦友。

徐庶則是與諸葛亮等人相善,跟從司馬徽和龐德公學習。

河內的司馬懿和襄陽的徐庶基本沒有什麼交集,所以純粹小說家言。

但是荒誕的地方在於——討伐荊州前徐庶在曹操處教導曹沖。

而且還號稱自己不為曹操獻一策,只輔佐曹沖。

我的天,曹操心真大,司馬懿不出仕,他都派人監視著隨時準備寄刀片,你一個徐庶敢跟曹操約定不獻一策?曹沖死後,他還想帶著老母親回到即將被曹操征討的荊州?我的天。

正史中你是在新野加入劉備流浪團伙的,你不記得了嗎?為什麼在《軍師聯盟》里你在官渡前就效力劉備,後來還和關羽一樣在曹操處打工?算一算哈,官渡到征討荊州之間相差8年。

尼瑪,關羽在官渡之後就逃回劉備麾下了,你竟然給曹操看了8年孩子。











最有意思的是《軍師聯盟》還山寨了一出「走馬薦諸葛」,徐庶要逃回荊州,臨走前跟曹丕說,我給你舉薦一人——司馬懿。

然後曹丕默默流淚,我八百年前就看上司馬懿了,還用你舉薦?!

8、關於人設其實也有一點問題。

當然這些都不妨礙,只是我有點個人看法。

首先過度渲染曹操能力。

曹操智力高也就罷了,竟然在比武中勝了許褚而且把許褚打得差點倒下?你是典韋附體了嗎?其次,對於曹真還有曹睿的設定,我作為一個魏迷估計是比較難接受的。

畢竟要突出司馬懿的能力,肯定得貶低一些人,比如駕馭他的曹丕、曹睿父子,以及未來會牽制他的曹真之流。

這麼多對手中只抬高楊修和諸葛亮,我感覺有點偏心啊。

恩愛到戲說程度的兩口子


綜上,《軍師聯盟》這部劇,那把它當歷史劇,它各種穿越各種開天眼,甚至沒有《三國演義》可信;你把它當口水劇,它又不及《三國》那般接地氣兒,時不時蹦出個噎死你的古詩文或者歷史典故。

讓人愛不得,恨不得。

不上不下,難以暢享。

這或許就是所謂的歷史口水劇吧。

總之,看劇嘛。

認真就輸了,都按歷史來看完第一集就可以想出未來800集的劇情發展那多沒意思。

但是還是希望歷史強迫症患者謹慎入坑,至少請調整好心態,否則估計不用看到20集已經弔死房梁了。

看我眼神~帥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