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從一點,諸葛亮就不能算軍事奇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諸葛亮歷來受到儒家正統的尊崇,而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更是將其神化為「近乎妖」的算無失策之「智絕」,但是就是從《三國演義》來看,僅憑一點,諸葛亮卻也算不上軍事奇才。
諸葛亮對形勢判斷正確、明智,確實擁有非凡的戰略眼光,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對」而三分天下,在劉備死後,輔佐劉禪的過程中,積極北伐,「六出祁山」,為了蜀漢政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而在對待北伐過程中,諸葛亮也對形勢有清醒的認識。
從當時的各方形勢來看,諸葛亮很清楚北伐是註定不會成功的,從實力、地緣等來說,蜀漢都不具備統一天下的基礎,諸葛亮北伐只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也是為了「以攻為守」,為蜀漢政權選擇最佳的防守方式。
在冷兵器時代,人口、土地就是戰爭是否取勝的基礎,當然領導者和戰將等也是必不可少的,而從當時的兩國實力來論:魏的人口是蜀的6-10倍;魏國統一了北方,擁有青州、兗州、豫州、徐州、司州、雍州、涼州、并州、幽州、冀州等土地,而且當時經濟發達,而蜀漢僅有「疲敝」的益州一州之地就是因為在人口和土地上的差距也導致了糧草問題的不一樣,曹魏從不會為糧草而憂慮,而蜀國糧草運輸一直是個問題;而在兵力上,魏西線兵力就在30萬以上,蜀漢中兵力最多不超過6萬;而在領導者上曹丕、曹睿恐怕也非劉禪能比;戰將中,曹魏上將如雲,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只有魏延可稱為上將;到後期曹魏的謀臣論整體實力也遠非蜀漢能比……
從以上實力對比中,諸葛亮還堅持北伐確實讓人不得不佩服其「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但是在如此不可為的情況下,諸葛亮還是採取常規方法而斷然拒絕魏延的奇襲長安「子午谷之計」的險招就很讓人懷疑其軍事才能了。
雖然並非奇襲子午谷就一定會成功,但是在常規方法不可能成功或者成功機率很低的情況下,還不敢採取非常之策,出險棋、走險招就未免過於謹慎了,須知任何時候的軍事奇才都是最善於用奇招、險招之人,正如孫子所言:「兵無常勢、水無常形」。
一個不敢用,不善用險招的人,又怎麼能稱為軍事奇才呢?正如司馬懿所言:「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雖提卒十萬,已墮吾畫中,破之必矣」。
韓信能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諸葛亮為何不用魏延子午谷奇謀
諸葛亮首次北伐,魏延就提出了子午谷奇謀,大約意思是由魏延率五千精兵走子午谷,輕裝急進,長途奔襲,拿下長安。之後魏延把守潼關,阻礙曹魏的增援。而諸葛亮率主力部隊掃清關中的曹魏軍團,然後立馬增援魏延...
諸葛亮遺計斬魏延?你一定是被羅老先生忽悠了,魏徵西實乃冤死
《三國演義》做為我國歷史流傳下的四大名著之一,深受人們的喜愛,而文中諸葛亮諸葛亮遺計斬魏延,讓人不禁為諸葛軍師的算無遺策而再一次驚嘆,其實,《三國演義》只是羅貫中老先生寫作的一本小說話本,很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