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最英明的皇帝居然是他,趙匡胤也要踩在他的肩膀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五代十國是指從公元907年到公元960年,短短的五十四年間,中原地區相繼出現的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朝代。

同時,在這五個朝代之外,還相繼出現了前蜀、後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北漢十個割據政權,這就是中國歷史上的「五代十國」。

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他們是中華民族普遍承認的優秀帝王,甚至可以稱之為「範本級帝王」,千百年來為歷代史學家所津津樂道。

筆者認為有一位帝王最起碼比起上面提到的四位來的毫不遜色,這個人就是五代最英明的君主,五代時最為人感到可惜的帝王,中國歷史上最被人忽視的皇帝——後周世宗柴榮。

五代十國圖

後周世宗柴榮(公元921年9月27日-959年7月27日),又稱柴世宗,漢族,邢州堯山柴家莊人(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堯縣郭園村)。

他15歲從軍,24歲拜將,33歲稱帝,不僅精明強幹,而且節約簡樸,贏得了廣泛的擁戴。

公元954-公元959年在位,在位時間五年六個月,後因重病無治而逝,終年三十八歲。

廟號世宗,諡號睿武孝文皇帝。

柴榮辦事謹慎,虛心求諫,從未因言論而殺一人。

他曾極為誠懇地專門下詔要求群臣儘量上書言事,還點名讓20多名翰林學士都寫兩篇文章:《為君難為臣不易論》和《平邊策》。

這種命題向眾多朝臣徵求治國之策的做法在歷史上是很少見的,而且他也絕不是譁眾取寵,只作作樣子。

在認真審讀大臣的建議後,他欣然採納了大臣王朴《平邊策》中「先易後難」的主張,以此制定統一大計,付諸實踐。

縱觀柴榮的一生,武功上高平大捷,西取後蜀鳳隴四州,南唐江北14州,北攻遼,兵不血刃,取三關四州,這些軍事上的成就,是他在位短短的5年半的時間內取得的,為北宋的統一基本奠定了軍事上的基礎。

可以說,他在五年半中完成的軍事事業比宋太祖、宋太宗在以後幾十年完成的任務還要多。

是他在軍事上發出了統一的先聲。

而宋太祖最初征戰天下的河北軍幾乎都是後周的老底子,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趙匡胤實際上是拿著柴榮的家當給自己打下的江山。

更重要的是,柴榮給五代時飽受戰爭之苦的人們帶來了黎明的曙光,他基本解決了自中唐以來近200年藩鎮割據的局面,結束了五代頻繁政權交替的歷史,為結束中國歷史上最混亂的時代奠定了基礎。

十年平天下

他繼位之初,曾立下了「十年平天下,十年休養生息,十年致太平」的中國歷代最樸素的「皇帝夢」,可是命運卻和他開了一個最無情的玩笑,歷史沒有給他三十年,甚至沒有給他十年,而只給了他短短的五年零六個月。

而就是在這短短的時間裡,柴榮創造了光耀千古的偉大功績,效率之高,功績之大,在中華民族幾千年帝王史上絕無僅有。

可是這一切,最後終歸是給別人做了嫁衣。

公元959年7月27日,柴榮因重病無治而駕崩。

就在他死後不久,他生前信任有加的那個看似忠厚的殿前都點檢趙匡胤,就把他的國家和一切從他留下的孤兒寡母的手裡搶了過去。

他所創造的偉大功績和他的王朝,都只能生存在在大宋三百年的光輝掩蓋下。

但是歷史不會忘記,煌煌大宋三百年,卻沒有完成柴榮生前「三十年皇帝夢」中的任何一個理想,北宋全盛時期的疆土也不過才僅僅280萬平方公里而已。

自有宋以來,趙氏皇帝就不得不去面對「幽雲十六州」給他帶來的無邊戰亂,而更談不上什麼「致太平」了。

宋太祖趙匡胤算的上是個偉大的皇帝,可是他的偉大也不過是因為他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而已,而這個巨人就是柴榮。

面對歷史,人們往往更注重結果而忽視過程。

神武雄略的一代英主周世宗柴榮做好了掃平天下、開創盛世的一切準備,卻英年早逝、功敗垂成;宋太祖趙匡胤延續了柴榮制定的策略一統天下,結束了兵禍連年、饑饉遍地的亂世,迎來了文化燦爛的趙宋之世。

因此,趙匡胤的事跡廣為人知,柴榮這個為他人做嫁衣的奠基人卻往往被疏忽和冷落。

縱觀五代十國短短的五十四年的歷史,除後周太祖郭威可以與之媲美外,其他的帝王要麼就是平庸無能,要麼就是無所政績,沒有一個帝王可以超越後周世宗柴榮,因此後周世宗柴榮便一舉成為五代十國中,唯一一位名副其實的最英明有作為的皇帝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國史上第一明君,亂世中一顆璀璨的明星

在中國漫長的封建主義社會中,帝王是一個最高統治階級。所以作為一個帝王並不僅僅代表無上的榮耀,更多的是治理國家的重擔。歷史上,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這幾位皇帝都是我們所熟知的津津樂道的千古帝王,...

雄才大略可惜壯志未酬的悲情皇帝

中國歷史上,有不少雄才大略的皇帝。遠的有統一六國的千古一帝秦始皇,其後,有開疆拓土的漢武大帝,還有把蒙元逐出中原恢復中華的明太祖。他們都在皇帝的寶座上完成了人生的目標,是被後世人們無數次稱頌的偉...

如果不是他英年早逝 金庸也許寫不出天龍八部

金庸老師所寫《天龍八部》一書的大背景是北宋末年,全書以宋遼之爭為引,而又以此貫穿全文。小編今天說的這個人,如果不是英年早逝,也許真的沒有《天龍八部》這部書。眾所周知,北宋的開國皇帝是宋太祖趙匡胤...

天妒英才——向天再借二十年,五代之後無弱宋

五代十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極為混亂的時期。五代是指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次第更迭的中原政權;唐朝滅亡後,各地藩鎮紛紛自立為國,其中位在華北地區,軍力強盛的藩鎮國家即五代。這五國雖然實...

周世宗柴榮為什麼被稱為「五代第一明君」?

說起歷史上五代十國這個時間段,可謂是混亂之極,各種政權和皇帝不斷交替,讓人目不暇接。大家都知道最後是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結束了五代十國這一混亂的局面,其實在趙匡胤之前有一個皇帝,被稱為「五代第一明...

這是一個雄才大略的帝王,只可惜英年早逝

要說華夏五千年文明史中,最為黑暗又最為精彩的時代,定當是春秋戰國、三國魏晉南北朝以及今天要講到的五代十國。在這紛亂的年代,正所謂時勢造英雄,成就了一位雄才大略,有五代十國第一明君之稱的帝王,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