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頂尖謀士:軍事謀略比肩諸葛亮,曹操做夢都想得到此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導讀:戰火紛爭的三國時期,湧現出很多有才之士,武將征戰沙場,謀臣運籌帷幄,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留下了濃墨淡彩的一筆。

一提到三國著名謀士,諸葛亮的名聲無人能夠超越,他那鬼神莫測的才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心,至今仍令人津津樂道,被後人成為智慧的化身。

客觀來說,諸葛亮智謀過人,治理國家的能力毋庸置疑。

但是,他的六出祁山,皆以失敗告終,即可看出軍事指揮水平並未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

陳壽曾這麼評價諸葛亮:「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

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人無完人,金無足赤,縱然是大神諸葛亮,亦有不足之處,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蜀漢曾有一位謀士,雖然沒有諸葛亮資歷深,但在軍事才能方面要略勝一籌,並成為劉備的心腹謀士,跟隨劉備南征北戰,諸葛亮則留下鎮守後方。

因此人能力太強,曹操做夢都想得到他,卻至死都未能如願,此為牛人是誰呢?

法正,字孝直,早年為了填飽肚子,不得已而投到了劉璋帳下。

法正不善言辭,更不會溜須拍馬,雖才華橫溢卻始終得不到重用。

很久之後,經過朋友的舉薦,他才被劉璋任命為縣令,後升遷為軍議校尉。

當時劉璋不能做到任人唯賢,且聽信小人讒言,沉迷於聲色犬馬之中,這讓胸懷大志的法正有了另投明主的想法。

當時法正與益州別駕張松關係很鐵,兩人經常一起喝花酒、泡妞,偶爾也暢談天下大勢。

經過幾番比較,法正與張松都認為,當今天下只有劉劉備堪稱明主,而且他是漢室後裔,始終打著匡扶漢室的口號,跟著劉備打天下,肯定大有前途。

於是乎,兩人就與張松密謀協規,決定暗中戴奉劉備為主。

建安十六年,張松以討伐張魯的藉口,勸說劉璋迎接劉備入蜀。

劉璋不顧其他大臣的反對,採納了張松的建議,任命法正為使者,到荊州請求劉備入蜀。

令劉璋沒想到的是,法正果斷背叛了他:剛見面就對劉備說道:「閣下命世英才,劉璋無明主之能,以張松為內應,奪取益州;以益州的富庶為根本,憑藉天府之國的險阻來成就大業,易如反掌。

就這樣,劉備假意答應北伐張魯,進軍葭萌,法正就順勢跟隨了劉備,並為劉備得到川蜀之地立下了汗馬功勞。

尤其是在漢中之戰時,法正更是把自己的軍事才華發揮的淋漓盡致,略施小計就斬了夏侯淵,從此漢中落入劉備之後,並自立為漢中王。

按照正史的記載,法正因傑出的軍事才能,逐漸成為劉備的心腹謀士,每次劉備出征必帶法正。

而諸葛亮則為股肱,主要負責處理政事,足以看出法正在軍事方面的才能,比大神諸葛亮還有出眾,否則不可能取代諸葛亮在劉備心目中的地位。

奈何天妒英才,法正45歲就病逝了,劉備一連哭泣數日,差點哭瞎眼。

一代梟雄曹操,曾多次感慨:「吾收奸雄略盡,獨不得法正邪?」而諸葛亮對法正,曾有過這樣的稱讚:「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強,東憚孫權之逼,近則懼孫夫人生變於肘腋之下;當斯之時,進退狼跋,法孝直為之輔翼,令翻然翱翔,不可複製。

更多關於三國的精彩內容,請關注頭條號「異樣歷史觀」!用別具一格的眼光,為您解讀不一樣的三國歷史!本文為頭條獨家發布,禁止搬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人物法正評述

法正(公元175-220年),字孝直,右扶風郿(今陝西眉縣)人,劉備最得力的謀主之一。史稱他「著見成敗,有奇畫策算」,法正死的時候令劉備十分感傷,連哭數日。被追諡為翼侯,是劉備時代唯一一位有諡號...

益州之戰經過

益州之戰是東漢末年劉備與益州牧劉璋爭奪益州的戰爭。自赤壁之戰後,劉備領有荊州,為實現《隆中對》跨有荊、益的計劃,已有意圖進攻益州。此時劉璋受制於據守漢中的張魯,又有強大的曹操意圖攻取漢中,對蜀...

劉備最喜愛的謀士,竟然不是諸葛亮!

法正(176年-220年),字孝直,扶風郿人,是東漢末年劉備身邊的謀士。法正原本是益州牧劉璋的部下,劉備入益州後,反手攻擊劉璋,法正為內應,劉璋不得已投降立碑,之後法正之後便跟在劉備身邊,法正...

三國雜論之劉備最信任的寵臣非諸葛亮也

法正字孝直,關中人氏。說來有意思的是,法正效力的主人是劉備劉玄德,而法正的祖父法真號玄德先生。法正(176—220),右扶風郡郿(今陝西省眉縣東北),東漢末年劉備部下重要的謀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