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最強謀士是誰?堪比張良陳平,不輸諸葛亮!一代毒士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賈詡,字文和,東漢末年至三國初年著名謀士、軍事戰略家,曹魏開國功臣。

其常出毒計,犀利狠辣,算無遺策。

時人閻忠評價他說:「詡有良、平之奇。

」本書對他的論述,分為五個部分。

其一,臨機應變,保命全身。

賈詡少年時並不出名,與之朝夕相處的家人和同事都認為他很一般,將來也就是個吃低保的命。

惟有他的好友閻忠認為他與眾不同,說他有張良、陳平那樣的智慧。

有一次,賈詡閒來無事,想回老家看看,不料半路上碰到了一夥劫匪。

這伙劫匪是號稱是青氐人,又稱「盍稚」,殺人不眨眼。

他們的做法通常是先把路人活活砍死,再去死者的身上搜尋財貨,十分乾脆利落,從不多說廢話。

賈詡周圍的幾個同伴都嚇得魂飛魄散,戰戰兢兢,一副閉目待死的架勢。

賈詡卻鎮定自若的和同伴說道:「你們如果有能僥倖生還的人,盼去京城告知司隸校尉段熲一聲,就說他的外孫賈詡遭遇變故,不能如期與他會面,答應送給他的『木變石』(稀缺礦石)來年再說吧!」

這伙搶匪一聽,不虞有詐,心頭微震,暗道:「這段熲戍邊征戰十餘年,曾經斬殺了四萬多名羌人,威震天下,著實不太好惹。

不料這賈詡竟是他的外孫,今兒個須賣個薄面給他。

」於是沖那賈詡一努嘴,示意讓他放下身上的財貨,就可以滾蛋了。

賈詡不緊不慢的掏出身上所有值錢的東西,不屑一顧的扔在地上,昂首挺胸的朝前邁步。

搶匪中的一個頭目喝道:「其餘的全都宰了!」

同伴們盡皆呼喊:「文和,救救我們吧!」

賈詡頭也不回,絕塵而去。

《三國志》載其事曰:「(詡)西還至汧,道遇叛氐,同行數十人皆為所執。

詡曰:『我段公外孫也,汝別埋我,我家必厚贖之。

』時太尉段熲,昔久為邊將,威震西土,故詡假以懼氐。

氐果不敢害,與盟而送之,其餘悉死。

詡實非段甥,權以濟事,咸此類也。

」(1)

其二,效力涼州,獻計賊首。

初平三年,董卓被殺,牛輔亦已死去,王允準備清算董卓餘黨。

何夔向王允建議說:「您先前對董卓文膽蔡邕的處置已經惹人非議了,不過他畢竟只是個文人,殺了也就殺了,不會起什麼風浪。

但是,對董卓部將的處置務須穩妥,否則變亂在即。

王允道:「以叔龍的看法,我應該怎麼做?」

何夔道:「可以先讓將軍皇甫嵩對李傕、郭汜假意安撫,授予高官顯爵,然後把他們的十萬人馬分為四隊,讓您的心腹黃琬、鄭公業、楊瓚、孫瑞分別擔任首席軍師、參謀長,之後再把李傕、郭汜安排到呂布、聶遼的手下,以『天下擾攘,四方未定』為名,帶著他們到處討平暴亂。

這樣一來,賊軍的十萬人馬,不到兩三年就可以消化掉。

就算消化不掉,也可以讓呂布和聶遼找個機會,在行軍途中做掉李傕、郭汜。

其餘的兵卒群龍無首,不是任你擺布嗎?」

王允不從:「關東舉義兵者,皆吾徒也,今若距險屯陝,雖安涼州,而疑關東之心,不可也。

」於是拒絕李傕請求招安的意願。

李傕、郭汜等人聞訊之後,心懷不安,打算各自逃亡,賈詡出面阻止了他們,說:「聽聞王允不納賢言,要對咱們大家動手,而諸位卻拋棄兵甲、脫離屬眾、踽踽獨行,這樣的話,一個亭長就能把你們抓住。

不如帶領部隊一路向西,打著為董公報仇的旗號,沿途收斂士兵,以圖長安。

如果能夠僥倖得計,咱們就來個『挾天子以令諸侯』,如果不能成功,再逃走也不遲。

」此計為眾人採納。

清人胡業斌在為《武經七書》其中《三略》一篇作注時,引述賈詡的謀略更為詳盡。

胡先生指出,當時賈詡認為單憑李、郭二人之力往赴京師,勝負難料,宜「盡動董公餘眾」,於是假託王允的口吻撰寫詔書,聲稱要將涼州之人不分老幼,不論兵民,盡數殺死。

其文略曰:「昔在滕國,孟氏有言:『經界不正,井地不鈞,穀祿不平,姦宄乃生。

』故開漢以來,賢君莫不恆勞庶事,兢兢翼翼,省役薄賦,以齊成康。

不意桓、靈驕怠,惡聞政事,冤屈鮮顧,奏請罕斷。

今天降喪亂,世失其序,群賊乘釁,劫奪國柄。

卓地兼形利,手握驕兵,興西涼之甲,入洛陽之殿,饕餮放橫,大肆剽虜,逼辱妃嬪,濫施淫刑,刳剒見於忠弼,爵祿加諸犬馬,讒邪並進,法令常亡。

時有傕、稠、汜、蒙、方、封等濟其罪惡,驅蹙雍兵,徵稅百端,傲狠明德,收利侵漁,朋黨比周,相與一口,勸賞者未見其功,戮害者不知其罪。

比來,元憝雖夷,虺蟲猶藏,古雲『不去慶父,魯難未已』,又雲『樹德務滋,除惡務本』,敕書到日,便勒縣差,與皇甫將軍協同聲勢、匡扶社稷。

其得虎兕之首者,封池陽侯,賞十萬金。

」(2)

張濟、樊稠、王方等西涼驍騎以為王允意在李、郭,脅從不問,本有解甲歸田之心,卻見王允在詔書上連自己也不放過,於是夥同賊逆,一起殺進長安。

呂布等將不敵,僅率百餘騎出逃。

董卓餘黨入主京畿後,縱兵擄掠,吏民死者萬餘人,屍積滿道。

太常種佛、大鴻臚周奐、城門校尉崔烈、越騎校尉王頎、司隸校尉黃琬、左馮翊宋翼、右扶風王宏和司徒王允及其妻子皆被殺害,一時間,京城腥風血雨,朝野大亂。

事後,李傕拉著賈詡的手說:「我等能夠作威作福,全是您的功勞!」

其三,避禍穰城,輔佐張繡。

興平二年,李傕、郭汜、樊稠三人共同把持中央朝權後,互相猜忌,爭權奪利,多次起兵互相攻伐,以致干戈不止。

這三個人自私自利,罔顧蒼生,尤以李傕最為貪殘酷烈,他因為軍隊糧食不夠,竟侵奪獻帝原本要拿來賑災的錢財,還任由軍隊掠奪百姓,造成更嚴重的饑荒,關中數百萬人口飢餓凍餒,紛紛南遷至劉表、劉焉、張魯等人的領地。

賈詡料定他們成不了氣候,便上還印綬,投靠段煨。

段煨十分畏懼賈詡的才具,表面上對他恭敬有禮,實則嚴加防範。

賈詡看出後,心不自安。

這時,南陽張繡表示想與他共聚大業,賈詡欣然接受。

臨行時,有人問賈詡:「段煨待你這麼好,你為何還要離去?」賈詡說:「段煨生性多疑,有猜忌我的意思,待遇雖然優厚,卻不可依靠,待久了一定會被他所害,而我離開他一定很高興,又指望我連結外援,一定善待我的家人。

而張繡缺乏謀士,也很願意得到我,這樣我和我的家人都能夠得到保全。

」賈詡到達張繡處,張繡果然大喜,對他「執子孫禮」。

而段煨知道賈詡離去,也果然善待其家人。

建安二年,曹操南征,部隊到達淯水,張繡率眾投降。

曹操納了張濟的遺孀鄒夫人,張繡因此懷恨曹操。

曹操聽說張繡不高興,就秘密準備殺掉張繡。

結果計劃泄漏,張繡提前動手偷襲曹操,曹操戰敗,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被殺,猛將典韋戰死,罷兵而去。

賈詡道:「這次戰勝曹公純屬僥倖,必須重新聯合劉表,以備來日之患!」於是致書荊襄,其文略曰:「繡頓首景升麾下,昔者漢室大亂,茲難布流,縣亭閭里,奸螫蜂起。

君達權而定機,臨難而建略,招攬義士,鞭策驍將,合策明計,跨蹈漢南,雖孔、翟之聖,無以遠過。

然操侵官暴國,罾繳彌天,恣羈凶戾,今更竊命北土,抗旌犯順。

聖人云『一夫奮臂,孰若舉州同聲』?誠欲戮力長驅,共匡王室!」(3)

不到半年的功夫,曹操果然又來進犯,幸虧得到劉表的幫助,張繡沒有遭受過大的損失。

曹操攻戰不利,又聽說袁紹欲趁虛襲取許都,便立即從穰城撤退。

張繡率兵尾隨追擊,劉表也派荊州軍占據安眾,切斷曹軍退路,企圖與張繡夾擊曹軍。

孰料曹操突出奇兵,大敗張、劉聯軍。

曹軍獲勝後,速行北撤。

張繡想親自率兵追擊,賈詡勸阻說:「不行,一定會遭遇失敗!」張繡不聽,強行追擊,果遭大敗。

賈詡這時又對張繡說:「趕快再追,一定會獲勝。

」張繡說:「不聽你的建議才落到這種地步,現在已經敗了,為何要再追?」賈詡說:「形勢已經起了變化,趕快去追准能獲利。

」張繡聽從賈詡建議,收集散兵,再行追擊,竟將曹操後衛部隊擊潰。

得勝後,張繡問賈詡請教是怎麼回事,賈詡解釋說:「這個道理很容易明白。

曹軍雖然撤退,但曹公心細如塵、纖悉不苟,一定會親自斷後,以防追兵。

您與曹操親自對決,怎麼打得過呢?所以我知道將軍你必敗。

至於曹公大勝之後,形勢則完全不同,一者他料不到我等還敢再行追擊,二者他急於返回許都、抵禦袁紹,所以必定派遣其部下擔任斷後之責,自己先行撤退。

其部下雖然厲害,卻比不上您,所以我知道您用敗兵也能取勝。

」張繡聽罷,大為佩服。

建安四年,袁紹派使者給張繡遞話,希望張繡往自己這邊站。

張繡準備同意,賈詡卻當著張繡的面回絕了袁紹的來使,準確地指出袁紹不能容人,而結好曹操有三點益處:「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從一也。

紹強盛,我以少眾從之,必不以我為重。

曹公眾弱,其得我必喜,其宜從二也。

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將釋私怨,以明德於四海,其宜從三也。

原將軍無疑!」(4)

賈詡的意思是,如果張繡選擇站在曹操這邊,有三個好處:益處之一,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選擇跟他休戚與共,在政治上可以做到名正言順;益處之二,袁紹的兵馬本就強盛,得到了我們這點兵馬也不會過於喜悅,更不會拿我們太當回事,我們委身投效,最多當個藩臣,而曹操兵力較弱,希求援助,我們如果跟他合作,就成了盟友,地位更高;益處之三,時值曹、袁雙方生死存亡之刻,曹操迫切需要秀上一把,表示自己不計前嫌、胸懷廣大,以便招納那些以前跟自己有仇的人,從而最大限度的張大己力。

但是,這齣戲他自己唱不了,正好您跟他有恩怨,您不如藉機當個配角,陪他把戲演完。

落幕之後,肯定少不了您的好處!

張繡聽從賈詡的建議,率眾歸順曹操。

曹操聞訊後,果然暫時按下先前之仇,親自接見賈詡,語重心長道:「我先前再三申明『王者用人,不計仇怨』的原則,可惜沒人相信我。

今天您以身作教,讓我的信譽揚於天下。

」(《三國志》原載:「使我信重於天下者,子也。

」)曹操拜賈詡為執金吾,封都亭侯,遷冀州牧。

由於當時冀州為袁紹所占,賈詡便留任參司空軍事。

同時,為起到招降納叛的作用,曹操還特意拜張繡為揚武將軍,並讓其子曹均娶張繡之女為妻。

其四,潼關對峙,巧施離間。

建安十六年,以韓遂、馬超為首的十部聯軍,聚集十餘萬人馬,據守潼關,對抗曹操。

馬超受挫後,提出劃河為界的議和條件,被曹操拒絕。

馬超多次前來挑戰,曹操堅守不出,使馬超銳氣大減。

同年九月,關中諸侯再次提出劃地為界的要求,並打算遣送子侄,權作人質。

賈詡認為可以表面上假意應允,麻痹對方,實際積極準備,伺機殲敵。

曹操又問賈詡如何破敵,賈詡說:「《象》辭說:『比之自內,不自失也。

』」

曹操道:「先生是讓我使用離間之計。

賈詡道:「似類之事,遺丑之所以失誅,而智士之所以成功也。

馬超薰育之輩,必見背於韓遂!」

曹操於是使用「托於似類」的伎倆,與韓遂會面時,不談軍事,只討論當年在京都的舊情,並不時拍手歡笑。

曹軍又列出五千鐵騎作十重陣,精光耀日,聯軍驚訝,紛紛前來看曹操是什麼人,曹操笑著對他們說:「你們都想看曹某吧!我也只是一個普通人,不是有四隻眼睛、兩張嘴巴,只是較多智謀罷了!」

會面結束,馬超等問韓遂:「曹公說了什麼?」韓遂卻回答:「沒有什麼。

」馬超等對韓遂的態度十分懷疑,擔心他與曹操私下聯繫。

過了幾天,曹操給韓遂去信,信中卻故意在多個言詞上塗塗抹抹,改來改去,就像是韓遂改動一樣。

馬超等疑心漸重,曹操便趁此時與聯軍約定決戰,大獲全勝。

其五,潛居抱道,藏形匿跡。

《素書》中講:「潛居抱道,以待其時。

若時至而行,則能極人臣之位;得機而動,則能成絕代之功。

如其不遇,沒身而已。

」講得就是練達之人必須「時止則止,時行則行」,惟有「動靜不失其時」,方能「其道光明」。

鬼谷子也一再強調:「世無可抵,則深隱而待時;時有可抵,則為之謀。

」三國時期的賈詡以身垂範,很好的詮釋了這句話。

回眸那個狼煙遍地的大爭時代,武將紛紛以戰績表功,謀士則多以智略邀寵。

而年過花甲之後的賈詡,卻深自貶抑,隱匿才華,閉門自守,不與別人私下交往,甚至他的子女婚嫁也不攀結權貴。

當時天下談論智謀之士時都十分推崇他。

為什麼他要這樣做?因為在他的心中,十分清楚,自己乃是敵國叛將,不是曹操的舊臣。

更為關乎利害關竅的是,在宛城一役,他曾向張繡進獻「毒計」,致使曹操的子侄與愛將雙雙亡命。

所以自己決不能在剛剛「兩易其主」之後便立刻又出來爭長道短。

更何況,此時此刻,曹操手下人才濟濟!譬如「能斷大事」的程昱,「總角耀奇」的荀攸、「清治德業」的劉曄等等,在這些人全都健在的情況下,自己要「總攬權機」,只能是痴人說夢。

他可做的只有兩件事,第一是修身煉性,第二就是靜待時機。

《新羅馬·俠感》中曾有言:「紛紛成敗無憑準,自古道皇天不負有心人,佇看起陸龍蛇演出風雲陣。

」賈詡數十年如一日的「韜光養晦」之策終究沒有白費。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昔日的「柱國」、「棟樑」已然紛紛逝去,他這碩果僅存的老臣,便顯得彌足珍貴,其大展驥足的時刻悄然來到。

是時曹操未立世子,曹丕為五官將,而臨菑侯曹植才名方盛,曹丕派人求計於賈詡。

賈詡說:「願將軍恢崇德度,躬素士之業,朝夕孜孜,不違子道。

如此而已。

」(5)意思是,但願將軍能夠弘揚道德,培養氣度,實踐士人的責任和義務,勤勤懇懇,孜孜不倦,不做違背孝道的事情,也就可以了。

這些話看似平常,實則大巧若拙。

曹丕聽從了他的建議,刻意磨練自己,果然得到了曹操的青睞。

曹丕對其感激不盡。

後來,曹操私下問賈詡對立嗣的看法,賈詡閉口不答,曹操問他為何不答,賈詡說:「我在想袁紹和劉表廢長立幼,以致兄弟相攻,最後敗於丞相的事情啊!」曹操大笑,於是於該年立曹丕為太子。

黃初元年(220年),曹丕即位,為報賈詡之恩,拜賈詡為太尉,進爵魏壽鄉侯,增食邑三百,前後共八百戶。

又分食邑二百,封其幼子賈訪為列侯,任命其長子賈穆為駙馬都尉。

黃初四年(223年)六月甲申日(8月11日),賈詡去世,終年七十七歲,諡號肅侯,長子賈穆繼嗣。

多年後,賈詡與王朗、曹真配享魏文帝廟,完成了古代士人「生前鶴立,死後哀榮」的理想。

注釋:

(1)取自陳壽所撰《三國志·魏書》。

(2)清人胡業斌注《武經七書》引賈詡言。

(3)清人胡業斌注《鬼谷子·飛鉗》引賈詡言。

(4)取自陳壽所撰《三國志·魏書》。

(5)取自陳壽所撰《三國志·魏書》。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時期最聰明的人:賈詡

人物簡介:賈詡(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曹魏著名謀士、重臣)賈詡,字文和,涼州姑臧(今甘肅武威市涼州區)人。東漢末年至三國初年著名謀士、軍事戰略家,曹魏開國功臣。原為董卓部將,董卓死後,獻計李傕、郭汜反...

盤點一下三國「毒士」賈詡的成就以及個人評價

早年經歷 賈詡年少時並不出名,只有當時名士閻忠認為他與眾不同,說他有張良、陳平那樣的智慧。賈詡早年被察孝廉為郎,因病辭官,向西返回家鄉到達汧地,路上遇見叛亂的氐人,和同行的數十人一起被氐人抓獲。...

三國時的「毒士」賈詡

賈詡(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武威姑臧(今甘肅武威)人。東漢末至三國曹魏初年著名謀士、軍事戰略家,也是曹魏的開國功臣。原為董卓部將,董卓死後,獻計李傕、郭汜反攻長安。李傕等人失敗...

三國毒士賈詡

有人將中國的四大名著,簡單的概括為講的全是男人的故事的《水滸傳》;講的全是女人的故事的《紅樓夢》;講的全都不是人的故事的《西遊記》;講的全都是人物的《三國演義》。當然,這裡面都有些調侃的韻味,...

賈詡—曹操手下第一戰略家

曹操手下謀士如雲,荀彧、程昱善於內政,將曹操的後方守護滴水不漏,鬼才郭嘉善於謀事,詭計多出,提出的戰術讓人防不勝防,而要說最好的戰略家卻首推賈詡了,賈詡在戰略上的層次高度,是其他謀士所無法代替的...

三國里舉世皆輸,唯此人獨贏

三國這段歷史絕對是民間百姓最為喜聞樂見的一段歷史。有長篇巨著《三國演義》珠玉在前,加上各種各樣評書的推波助瀾,使得「白面奸臣」曹操、「神機妙算」諸葛亮、「仁義無雙」劉玄德等人物形象已經定格在了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