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酒釋兵權」真有其事嗎?為什麼那麼多人不相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喜歡玩兒詐的人最怕什麼?
最怕別人對他玩兒詐。
比如趙匡胤,因為他的位子來得不光明正大,所以最怕其他人也對他玩這一手,最好的辦法,當然就是徹底斬斷有可能伸向最高權力的魔爪,這個魔爪,就是兵權。
所以他上位後,為了避免「悲劇」重演,立馬來了個「杯酒釋兵權」。
「杯酒釋兵權」這部戲劇的上半場,當然是「黃袍加身」。
簡單點說,所謂「黃袍加身」,就是周世宗柴榮突然英年早逝後,繼位的兒子柴宗訓還小,當時才七歲,禁軍統領趙匡胤覺得孤兒寡母好欺負,謊稱北漢和遼國軍隊出兵攻打後周邊境,他帶領禁軍去抗敵,走到離京城二十里的陳橋驛不走了,晚上和部下演了一出「黃袍加身」的大戲後,第二天把軍隊往回開,開到京城請小皇帝讓位。
軍隊在他手裡,小皇帝成了光杆司令,不讓不行。
趙匡胤這個北宋「開國皇帝」的頭銜,就是這麼來的。
擁有這樣的頭銜,是很多人的夢想,但若想夢想成真,得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必須手握重兵,必須得有兵權。
只要具備了這點,他能做到,其他人也能做到,至少,能做到的可能性很大,而當時能做到這點的人有很多,比如禁軍大將石守信、王審琦、高懷德、張令鐸、趙彥徽等。
而禁軍,是當時的主要軍事力量。
軍隊在他們手裡,趙匡胤夜夜睡不著,他害怕他們也來個學習領導好榜樣。
於是他請他們喝酒。
他倒了一杯酒,給他們敬酒。
他對他們說:「感謝各位的幫助,若沒有各位,我就不會有今天。
可是你們不知道,做皇帝並不爽啊,還不如當個節度使,當節度使多爽啊,至少睡得著吃得香。
」
幾天後,趙匡胤在宮裡辦了幾桌席,又請石守信、王審琦等幾個老將喝酒,還是那幾句老話:老趙我睡不著啊,好煩啊。
見石守信等人還不明白,乾脆挑明:皇帝這個位子,哪個不眼紅啊?老趙我怎麼睡得著啊?
石守信等人嚇壞了,陛下難道以為咱們這幾個想弄他?冤枉啊陛下,咱們可沒這麼想啊,至少我老石沒這樣想啊。
趙匡胤說,你們幾位嘛,我當然信得過,可是誰能保證你們的部下,沒有這種心思呢?他們若是也貪圖富貴,把黃袍加在你們身上,你們怎麼辦?
石守信等人這才明白,若不希望大禍臨頭,咱們還是自覺點,免得到時候很難看。
於是第二天,石守信、高懷德、王審琦、張令鐸、趙彥徽等人,一齊上書稱病,要求解除自己的兵權。
這就是所謂的「杯酒釋兵權」。
這個典故,千百年來根植人心,人們深信不疑,還被稱為「歷史上有名的安內方略」。
2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專家、學者開始懷疑其真實性。
早在1945年,就有人撰文對此表示否定,比如歷史學家丁則良,他於1945年在《人文科學學報》發表《杯酒釋兵權》一文,認為這件事只是個傳聞,不可信。
1982年,曾在浙江大學歷史系任教的徐規等人也發表文章,對此進行否定,他與方建新聯合發表的有關文章不止一篇,除了《「杯酒釋兵權」說獻疑》,還有《再論「杯酒釋兵權」》。
著名宋史專家鄧廣銘,也認為「世傳的杯酒釋兵權」查無實據。
懷疑此事真實性的專家學者還包括王育濟、柳立言等人。
他們的依據是,這麼一件大事,為什麼在北宋史官修撰的《太祖實錄》和《三朝國史》中,隻字未提?元末編成的《宋史·太祖記》,同樣見不到與此事有關的任何文字。
於是有人乾脆說,這事兒子虛烏有,是瞎編的。
然而,真是瞎編的嗎?
俗話說無風不起浪,這事兒雖然沒有那麼誇張和曲折,但也並非空穴來風。
這件事的緣起,可能來自趙普的擔憂。
據北宋丁謂的《丁晉公談錄》,趙匡胤欺負孤兒寡母登基後,宰相趙普擔心禁軍統帥石守信、王審琦的兵權太重,勸趙匡胤奪了他們的兵權,「皆不可令主兵」。
趙匡胤起初並沒有趙普那種危機感,不以為然地說沒事,這兩人都是我多年好友,我相信他們不會做對不起我的事,趙普見直接勸不行,就換了一種方式,說這兩個人都不是帥才,缺少統帥才能,將來肯定製服不了部下,問題就大了,部下搞事,怎麼辦?趙匡胤這才意識到應該罷了他們的兵權,於是就罷了他們的兵權。
從丁謂的記載來看,趙匡胤只是罷了石守信和王審琦兩人的兵權,而且主要原因是趙普說他們缺少統帥才能,而不是兵權太重,也沒有擴大化的意思,更沒有趙匡胤請那幫人喝酒、發表演說打悲情牌之類的情節。
那麼,趙匡胤請那些人喝酒的戲劇性情節,又是怎麼回事呢?
這個情節,出自宋仁宗時的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王曾,在他所著的《王文正公筆錄》中,開始出現趙匡胤請人喝酒的橋段:「相國趙普屢以為言,(宋太祖)於是不得已,召守信等曲宴,道舊相樂,(最後讓他們)自擇善地,各守外藩,勿議除替。
」
值得說明的是,在官場上,王曾和丁謂是政敵,在很多事情上都尿不到一個壺裡,不知道他們在記載同一件事時,是否特意有所差別——既然這種事不能你往東我偏要往西,那麼添點油加點醋,以示差別,應該有可能。
不知在記錄歷史方面,是否「允許」添油加醋,反正北宋著名史學家,也是史上著名史學家司馬光,在這方面玩得相當順溜,於是,在他的《涑水紀聞》中,他對這件事又進行了演繹,不但有趙匡胤請那幾位喝酒、發表「當皇帝不好玩因為擔心有兵權的人造反」言論之橋段,還增加了宴會第二天那幾位「皆稱疾,請解軍權,上許之,皆以散官就第」等情節,使這個故事,更具戲劇性和「完整性」。
正因為這些文字繪聲繪影,細節「生動」,仿佛作者當時就在現場,才暴露了問題——除非司馬光會玩穿越,回到了近百年前的趙匡胤時代,否則他是看不到那些「表演」的。
而且更為「低級」的是,石守信等人請求解除兵權的理由,竟然全都是一個:皆稱疾。
看來司馬光很「懶」,在演繹這個情節時,都不肯多花點心思多整兩個理由。
當然了,據此認定司馬光這個「嚴肅的史學家」在治史時玩虛構,也是不對的,何況他的《資治通鑑》,早已成了不可否定的史學經典,成了多少帝王將相和現代政客的必讀書。
細究起來,司馬光之所以對這件事進行了戲劇化演繹,與他的著史原則有關。
他的著史原則,大概有這麼幾個:
一,資於治道;二,揚善懲惡;三,見微知著;四,秉筆直書。
至於他對這件事的演繹屬於哪一個,各位自行「對號入座」吧。
史上最溫情的皇帝,稱帝後就沒殺過功臣,手下五虎將全部得以善終
權力是一個可怕的東西,在權力面前是沒有溫情可言的,最可怕的是爭奪權力的人心。每每改朝換代或者是皇帝登基,總會有一群人死去,所以在中國古代,政治上站邊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一旦站錯邊,人頭不保。而有的...
趙宋風流(七)——杯酒釋兵權
俗話說「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比如西漢的韓信,大明朝的一班開國元勛,都逃不過這個命運。然而趙匡胤卻用了個最優雅的方式—吃吃飯、喝喝酒—就把事情辦了,而且辦的如此精彩。...
「杯酒釋兵權」是怎麼回事?多學點歷史去答題,百萬英雄等你來!
宋太祖趙匡胤即位後不出半年,就有兩個節度使起兵反對宋朝。宋太祖親自出征,費了很大勁兒,才把他們平定。宋太祖平定李筠及李重進叛亂後的一天,召見趙普問道:為什麼從唐末以來,數十年間帝王換了八姓十二君...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 君臣皆大歡喜 ,為何導致宋朝滅亡!
在歷史上王朝建立後,如何處置曾經立下汗馬功勞的功臣,每一個帝王都有不同的手段,劉邦位置一坐穩就先後幹掉了韓信、彭越和黥布三個功臣。朱元璋則做得更徹底,他借「胡惟庸謀反案」和「藍玉黨案」,基本上把...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推行重文輕武,導致宋朝羸弱百年被人欺凌!
歷經了黃袍加身的事情,趙匡胤已經帶領著他的部下,結束了五代十國的歷史,建立了新的政治朝代—北宋。被部下硬生生地推出去做皇帝的,趙匡胤是歷史第一人。作為新生的王朝,內憂外患是肯定的,趙匡胤帶著部下...
趙匡胤的一個舉動奠定大宋朝的軟弱
----其實宋朝也很有趣(4) 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宋太祖趙匡胤如願登上皇位後,一日閒暇,他召謀臣趙普,問道:「自唐末至今數十年,帝王換了八家,戰鬥不息,生民塗炭,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吾欲息天下之...
趙匡胤酒宴上說了一句話,眾將紛紛惶恐請求解甲歸田
宋朝是歷史上出了名的重文輕武,因為前面晚唐五代的國滅經歷時時刻刻的警醒著趙匡胤這個被黃袍加身的宋朝開國皇帝,「兵權所在,則隨以興,兵權所去,則隨以亡」。
為啥這麼多學者說,宋太祖的「杯酒釋兵權」 是後代編造的謊言?
提到宋太祖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很多人都會感覺到趙匡胤這個人胸懷太小,不講哥們義氣,成功了就把身邊的好朋友貶值了。實際上真的是這樣嗎?歷年來,很多學者說「杯酒釋兵權」的事壓根就沒發生過,是後世編造...
宋太祖趙匡胤手下為何多貪財好色之徒?
宋太祖趙匡胤(927-976年),宋朝(960-1279年)的建立者,涿州(今屬河北)人,出身軍人家庭。948年,投後漢樞密使郭威幕下,屢立戰功。951年,郭威稱帝,建立後周,趙匡胤任禁軍軍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