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漢在董卓死後掌權,以為天下從此太平,卻被這4個人追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很多朋友想必都知道,在董卓被呂布殺死之後,王允便暫時掌了大權。

掌權之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殺害了蔡邕。

蔡邕曾是董卓的舊臣,因為曾在王允面前感嘆董卓之死而被押入獄問罪。

許當時很多大臣為他求情,而且蔡邕本人的才學也非常之高,也罪不至死。

但王允一概不聽,終導致蔡邕死於獄中。

那個時候董卓剛死,朝廷正是用人之際,王允的這個行為著實寒了不少人的心。

而且王允下令追殺董卓的舊部李傕、郭汜、張濟、樊稠四將。

為的就是斬草除根,以絕後患。

昭告天下說,董卓的罪名有一多半都是這四人犯下的。

但是沒過多久,李傕、郭汜、張濟、樊稠四人率領大軍殺奔長安而來,縱兵大掠,包圍門庭。

其實大家由此可以看出,這四個人是來為董卓報仇的,主要的攻擊目標則是謀殺董卓的幾個主謀,就是皇帝、王允、呂布、李肅。

那麼李肅已經被呂布除掉了,而呂布又跑了,所以他們的目標重心就放在了王允的身上。

在見到王允之後,李傕郭汜二人便問王允:「董太師乃社稷之臣,他犯了什麼罪,你要殺他?」其實這一問反而把王允問住了,王允一時也答不上來,因為當時謀殺董卓的時候,王允是以反賊的罪名殺的董卓,那殺反賊就一定要有一個證據,而王允此時沒有證據,當下便告訴李傕郭汜,說:「董卓有著彌天大罪,禍亂朝綱,罪惡滔天,而且董賊被殺的時候,長安的民眾都在歡騰慶賀,難道你二人沒有聽說?」這其實可以說是答非所謂,含糊其辭的在應付李郭二人。

董卓確實蠻橫、霸道、做盡了壞事,也很狡猾。

當初換皇帝,算是一罪,但這並不是董卓自己一個人的意思,是眾卿一致通過了的。

還有殺害百姓,奪取錢糧,也算是一罪,但當時董卓說的確實殺賊大勝而歸。

還有火燒洛陽皇宮、掘墳、盜寶也都是罪,但董卓卻說這時關東叛軍乾的。

夜宿龍床、姦淫宮女嬪妃,也是重罪,但是這事卻也沒人看到。

所以董卓作惡多端,可是一般人也抓不到什麼把柄。

那麼王允拿不出真憑實據,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但是王允話音剛落,李傕便說道:「雖然你說董太師有罪,但管我們什麼事?我們有什麼罪?憑什麼天下皆可赦,卻單單不肯放過我等四人?」王允這時候徹底是無言以對。

其實王允之所以要殺他們四人,乃是一個奸計,自己想要坐收漁人之利,可是卻沒有行得通,導致現在四人找上門來,弄成了玩火自焚了。

王允只不過擅長一些小謀詭計,並無大略雄才,他的失敗是早晚的事。

王允之後說道:「我王允今日,逆賊何必多言!」這句話表面上看似很忠義,實際上則是王允這個時候理屈詞窮了,等於承認了自己之前的行為都是無理的,現在一死百了,也承認自己該死,無話可說。

無奈之下,王允走下城樓,李郭二人當即手起刀落,將王允斬殺。

王允死後,那麼他們的下一個目標就是皇帝。

李郭二人便商量道:「今日已經到此,不殺皇帝,更待何時?」可是張濟、樊稠卻反對他們這麼做:「若是此時殺了皇帝,眾人不服,會有更多的禍端會因此而起,不如先讓他繼續做皇帝,然後將各路諸侯騙來殺了,之後才可圖天下。

這才是正道,你們別老計較報仇的事,那有什麼意義呢?」

之後四人面見皇帝,李傕說道:「董太師乃陛下社稷之臣,無端被王允等人謀殺,臣等特來報仇,非敢造反。

而王允謀殺董太師,臣等替您鋤了奸,有功於皇室,皇上還未封賞我等官爵。

所以暫時不敢退軍。

」漢獻帝也很害怕,最後沒辦法,瘋了李傕為車騎將軍,池陽侯;郭汜為後將軍,美陽侯;樊稠為右將軍、萬年侯;張濟被封為鎮東將軍、平陽侯。

這才使四人退兵,也蓋上了一個有功之臣的帽子來把持朝政。

皇帝身邊的奸臣謀殺了董太師,他們幫皇帝剷除了奸臣,皇帝也正式為他們加官進爵,一切順理成章,合情合理合法,當時沒有一個人反對。

至此西北方董卓的勢力,落入了李傕郭汜的手中,他們控制著皇帝,對天下各路諸侯發號施令,成了目前最大的贏家。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演義之司馬徒巧使連環計

這是《三國演義》中十分精彩的篇章,通過王司徒巧使連環計、鳳儀亭、殺董卓三個橋段把故事引向高潮。為曹操一統北方製造了最大機會,也讓劉備終於體驗了一把創業的艱難。故事大家很熟悉,但是有一點可能會被大...

推薦收藏-名著鑑賞之第十期《三國演義》第九回

小編正在積極努力等待官方給予轉正,望各位讀者朋友可以幫忙收藏、點讚、評論等,小編對點進來的朋友致謝,小編轉正之時必有爆文敬上!《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

有哪些人是逼迫皇帝強要官職的人?你了解嗎?

董卓被殺之後,董卓的舊部:李傕、郭汜、張濟、樊稠,四將率 眾殺奔長安而來,縱兵大掠,包圍內庭,各門火焰竟天。他們四個要為董卓報仇,主要攻擊目標,為這邊的四個殺害董卓 的主謀:皇帝、王允、呂布、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