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影斧聲,宋太宗真的殺了宋太祖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斧聲燭影,是指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壬午夜,太祖趙匡胤大病,召晉王趙光義議事(另有記載說,是召太祖第四子趙德芳進宮商議後事,被晉王知曉後未召進宮),左右不得聞。

席間有人遙見得燭光下光義時而離席,有遜避之狀,又聽見太祖引柱斧戳地,並大聲說:「好為之」(另有記載說「好做,好做」)。

後晉王光義繼位,史稱太宗。

有人說,太祖和太宗有金匱之盟,但是他們忘了,面對皇權,明面不好去搶,這世上還有「明槍易躲,暗箭難防」這一句俗語。

趙匡胤的暴斃,肯定有很深的內幕,你想,宋太祖號稱武林高手,從種種實際情況分析,北征契丹時,他的身體賊棒,吃飯賊香,莫名其妙的就過世了,他的

親弟弟,在案發現場的唯一嫌疑人,逃的了干係嗎?

宋太宗和趙普扯出一個金匱之盟,又設法除去皇位的最大威脅者後,穩坐龍椅,那宋太宗這人到底怎樣。

史書描寫他小時候就不合群,別的小孩都怕他,長大後,在太祖的關照下,官位節節高升。

當上皇帝後,最主要的功勞就是滅了北漢,其實北漢在高平之戰後,就剩苟延殘喘的一口氣了,滅北漢,並不是什麼驚天動地的功績,相反,高梁河之戰,他自己敗的騎著驢車狼狽逃跑,雍熙三路北伐,也是大敗收結。

我們知道,太祖在柴榮御駕親征北漢的那一戰中,在局勢萬分危急之時,身先士卒,鼓舞兵士,一戰擊潰北漢優勢兵力,何等威武!登上皇位後,發出「臥榻之側,豈可許他人鼾睡!」的狠話,橫掃南方,戰功顯赫!

兩下對比,太宗真不如太祖也!

如果兩宋從始至終是由宋太祖一支掌控,宋朝的歷史定能改寫,整個世界史亦能改寫,雖說時勢造英雄,有時候,英雄也能改變時勢!

然而,最重要的是,兩宋的歷史告訴了我們,懦弱換不來和平,財富換不來和平,一個民族的血性不可被消磨,在複雜的國際形勢下,尚武的精神要從意識形態領域進行系統的提倡,而「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的精神狀態,則是最要不得的!太祖之死需要更多史料的解讀。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焦點歷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宋太祖去世究竟和誰有關?

一提到宋太祖趙匡胤,總是不禁然想起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杯酒釋兵權等名詞,這些名詞被演繹了千年,每一個都富有傳奇色彩。他出身軍人家庭,從小喜愛武藝,成年後加入軍隊屢立戰功,後來做過禁軍的最高將領。...

或許這就是燭影斧聲、金匱之盟的真相

宋太祖趙匡胤開創了宋朝,有了中國歷史上文化經濟燦爛的兩百多年,但是在宋初發生的燭影斧聲,金匱之盟等案件卻始終未有最終的結果,這讓很多人為太祖趙匡胤鳴不平,翻查各種史料查找趙光義弒君奪位的證據,但...

隱藏千年的歷史懸案,迄今無解

公元976年十月的一個夜晚,大病中的宋太祖趙匡胤,召弟弟晉王趙光義議事,身旁下人全都退開,不一會兒,有人遙見燭光下趙光義起身離席,像在躲避什麼,接著聽到趙匡胤引柱斧戳地聲,並大喝:好為之。第二天...

「斧聲燭影」之宋太祖趙匡胤死亡真相

宋太祖趙匡胤是宋朝的開國皇帝,對於他的死因歷史上眾說紛紜,這也是宋朝建國之初最大的疑案。對於宋太祖的死各種史書上的記載五花八門,莫衷一是。宮闈密事,玄機重重,未能躬逢其事的後人只有通過各種史料記...

小議燭影斧聲 金匱之盟(趙二上位)

宋太祖趙匡胤共有兄弟5人,他本人行2,大哥趙匡濟和小弟趙匡贊都早死,三弟是趙匡義,也就是後來的宋太宗,四弟是趙匡美。趙匡胤稱帝後,為了避諱幾個弟兄紛紛改名,宋太宗的改成了我們熟悉的趙光義,老四趙...

燭影斧聲什麼意思?燭影斧聲和宋太宗

燭影斧聲,也稱斧聲燭影,是指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壬午夜,太祖趙匡胤大病,召晉王趙光義議事(另有記載說,是召太祖第四子趙德芳進宮商議後事,被晉王知曉後未召進宮),左右不得聞。席間有人遙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