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杯酒釋兵權」到底是釋誰的權,才明白趙匡胤真正想要做什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趙匡胤在陳橋發動兵變,黃袍加身,建立了大宋朝。

那幾個在「黃袍加身」時立下了汗馬功勞的武將都得到了趙匡胤的重用。

天下大定的一年以後,趙匡胤設宴這些人。

酒席上,趙匡胤突然感嘆說:「你們幾個人對我雖然是忠心耿耿,但如果有一天你們的下屬也要給你們黃袍加身,該怎麼辦?」幾個武將大為驚恐。

趙匡胤又露骨的說:「人生這麼短,應該抓緊時間好好享受生活。

你們不如交出兵權,好好享受富貴生活啊。

武將們心領神會,第二天紛紛上表主動請求卸下軍職。

趙匡胤欣然答應,如約賜給他們大量的錢財。

這就是我們熟知的「杯酒釋兵權」的大概過程。

這段描述和歷史真相其實有許多細節的區別,如趙匡胤到底有沒有請那頓飯,宴席上有沒有喝酒,史學家們尚有爭議。

那些武將也並非第二天上表請辭,如為首的石守信是兩個月後才上表的。

而他的軍職被徹底撤銷,又是下一年的事了。

然而拋開這些細節,「杯酒釋兵權」的大致過程是不錯的,趙匡胤的確在那段時間裡解除了這批武將的兵權。

但是,很多人對「杯酒釋兵權」的理解是錯的。

一般人認為,宋朝「強幹弱枝」,中央軍強、地方軍弱的軍事特點,從「杯酒釋兵權」一刻開始。

是因為趙匡胤通過「杯酒釋兵權」奪走了武將的兵權,才造成了宋朝邊防力量的衰弱。

其實,這個印象是不正確的。

因為「杯酒釋兵權」和削弱地方軍力是兩回事。

「杯酒釋兵權」,釋的是中央禁軍的兵權。

因為唐朝是亡於藩鎮坐大,所以許多人以為,宋朝在建立前一定也是藩鎮強而禁軍弱。

在五代初期的確是這樣,但是隨著藩鎮武將不斷入主朝廷,隨著歷代朝廷對藩鎮的戒心越來越重,這種情況到了五代逐漸逆轉:中央軍的戰鬥力慢慢超過了地方軍隊,禁軍成為國家的主力軍,擔負著平定叛亂、抵禦外敵的主要任務。

禁軍也決定了五代里大部分王朝的興衰命運。

五代是個只論武功,沒有禮法的時代,所謂「兵驕則逐帥,帥強則叛上」,誰的軍隊強,就聽誰的話。

五代中,很多王朝的建立都是靠禁軍政變,「軍士策立天子,竟習以為常」,宋朝也不例外。

趙匡胤是軍伍出身,父親是一名武將。

趙匡胤從小也喜好舞刀弄槍,騎術精湛。

後世的武林人士以他的名義命名「太祖長拳」,趙匡胤的武功名聲可見一斑。

趙匡胤從小從軍,一步步靠軍功升官,最後當上了後周的禁軍將領。

後周的禁軍系統很特別,有兩個獨立的單位:「殿前司」和「侍衛司」。

原本「侍衛司」有點類似於中央軍或者衛戍部隊,人數多。

「殿前司」有點類似於大內侍衛,人數少,負責皇帝的貼身保護。

在後周末年,皇帝柴榮想提升殿前司的戰鬥力,特意提拔趙匡胤為殿前司的高級指揮官,讓他四處招攬豪傑,大力發展殿前司。

在趙匡胤的建設下,殿前司迅速壯大,成為一支戰鬥力堪比主力部隊的中央軍。

最終,後周的中央軍形成了兩支重要的力量:殿前司人數偏少,但是兵員精幹,戰鬥力強。

侍衛司人數多,但是戰鬥力要弱於殿前司。

可以說,誰掌握了這兩支禁軍,誰就掌握了朝廷的命運。

由於禁軍政變是五代時期的常態,當時的皇帝都對禁軍將領非常忌憚,將領調動很頻繁。

據說柴榮晚年的時候,曾看到一段文字:「點檢作天子」。

「點檢」是官名,殿前司的最高指揮官即為「殿前司都點檢」。

正好當時後周的「殿前司都點檢」在軍中威望很高,柴榮非常忌憚他,便找個機會把他撤職了。

而在禁軍中,趙匡胤是從底層軍官一點一點幹上來的小將,沒什麼背景,軍功也不是特別突出。

柴榮看上了趙匡胤威脅不大這一點,在臨終前把趙匡胤提拔為殿前司最高指揮官,讓趙匡胤好好輔佐年僅七歲的幼子。

不久,柴榮去世。

「點檢作天子」這個預言卻以另外一種方式實現。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大宋走上一條不歸路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非常特殊的一個朝代。這個朝代,中國的人口首次超過一億。是中國曆朝歷代最富庶的時期,老百姓的生活甚至比現代人都高。連賣饅頭的住的都是獨棟別墅。但這個朝代也是5000年里唯一個不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