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徐庶為母進曹營,「興劉扶漢」思想濃烈,感覺有些做作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今日頭條 王俊傑猛

三國演義第三十六回「玄德用計襲樊城,元直走馬薦諸葛」。

曹操本已是人才濟濟遠超於劉備,然而在得知徐庶在劉備陣營中,曹操不由得慨嘆:「惜乎賢士歸於劉備!」由此可見曹操的求才若渴,但是其後的行為卻暴露了曹操欲收羅天下英才不擇手段,不顧廉恥的低劣品性。

曹操採用了程昱的計策:通過控制徐母,利用徐庶孝心這一「弱點」,迫使徐庶就範。

在這過程中,程昱的形象顯得極為猥瑣,他的計策雖然最終得逞,但卻是利用了他人優秀的道德準則的奸詐之計。

在國人看來,非但不覺得程昱計策高明,反倒讓讀者覺得程昱人格方面的缺失,主臣如一,讓人們同時也覺得曹操也不過是重利忘情的無恥之徒。

三國演義 曹操 徐庶

反觀劉備則是截然不同,他愛才如命,但他更尊重賢士自己的選擇,決不勉為其難。

即便是新得英才輔佐,本欲大展宏圖之時,但當聽聞有徐母的手書來喚徐庶後,心中雖然不舍,但對於徐庶的離去還是欣然同意。

與此同時,劉備的舊部孫乾恐徐庶離去後,將自己軍中虛實告知曹操,怕對劉備不利,獻計讓劉備「主公宜苦留之,切勿放去。

操見元直不去,必斬其母。

元直知母死,必為母報仇。

力攻曹操也」。

孫乾這個計策其實同程昱之計同樣歹毒,但卻是應程昱之陰謀想出的對策,劉備如若行之也算是人之常情,不過卻遭到了劉備斷然拒絕:「不可。

使人殺其母,而吾用其子,不仁也;留之不使去,以絕其子母之道,不義也。

吾寧死,不為不仁不義之事。

在劉備送別徐庶的那一路上,「伐樹望徐」的戀戀不捨,更是把劉備愛惜人才的情真意切寫到了極致,這一句「備聞公將去,如失左右手,雖龍肝鳳髓,亦不甘味」。

也給人以發自於心的傷感之情。

劉備 三國演義 徐庶

曹劉對待人才的態度以及做人的高低可謂立分。

然而這些還遠遠不夠,徐庶進曹營後徐母「吾久聞玄德乃中山靖王之後,孝景皇帝閣下玄孫,屈身下士,恭己待人,仁聲素著,世之黃童、白叟、牧子、樵夫皆知其名:真當世之英雄也。

吾兒輔之,得其主矣。

汝雖託名漢相,實為漢賊。

乃反以玄德為逆臣,欲使吾兒背明投暗,豈不自恥乎!」

徐母強調了徐庶棄明投暗的錯誤,雖然徐母的言語中,反覆強調劉備的正統身份。

過於表現「興劉扶漢」的正統思想,讓人感覺有些做作。

但這不妨礙大家對曹劉品性高下的判斷,同時也對徐庶進曹營產生了惋惜之情。

三國演義不但在此處給大家比較了曹劉的待人,更為重要的是向大家傳達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道。

演義中的徐庶在上有明君(劉備)知遇之恩,下有好友(諸葛亮)相伴之利,大丈夫正要開始大展身手建立一番功業的時候,因為孝道而放棄了這一切。

為了報答劉備對他的知遇之情,他承諾「終身不設一謀」,這種精神固然可貴,但是自己畢生的才華,高遠的志向,就這樣在短暫的輝煌之後歸於沉寂,實在是讓人惋惜不止。

徐庶 三國演義 劉備 曹操

然而更大的悲劇還在其後,正是因為他的恪守孝道,反倒被母親罵為「棄明投暗,自取惡名,真愚夫也。

吾有何面目與汝相見。

汝玷辱祖宗,空生於天地間耳。

」這位偉大的母親,終因兒子的棄明投暗而無面目再活在世間,最後,徐母通過自縊而亡將這一場悲劇推向最高潮。

徐母的深明大義,徐庶的至孝親情,都深深印刻在大家腦海之中,讓人難以忘卻。

這二位的形象同時也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最優秀的代表,值得我們後世之人學習。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徐庶正解:主動投曹,沒有一言不發

徐庶在三國中是個神龍見首不見尾的人物,而且智謀超群,和諸葛亮為友。受《三國演義》的影響,大多數人都很崇敬這位神機妙算、忠義可嘉的軍師。可是,真實的徐庶跟演義中的完全是兩個概念。本號這就深挖史料,...

徐庶進曹營真實目的,世人被其隱瞞了千年

三顧茅廬是《三國演義》中最膾炙人口的故事。在此之前劉備帳中徐庶有輔佐。這個徐庶可不簡單,曹操曾問程昱:「徐庶的本事與你相比,怎麼樣?」 程昱回答:「比我的十倍還強。」那程昱也是曹操手下著名的謀士...

此人不離開劉備,諸葛亮就沒有機會!

眾所周知,三國演義里,諸葛亮神機妙算,簡直就是神一樣的存在。而徐庶呢,他先前投奔劉備,因母親被曹操所擄獲,徐庶不得已辭別劉備,進入曹營。後來這件事被藝術加工,「身在曹營心在漢」、「徐庶進曹營,一...

徐庶是否可以不進曹營?

「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已經成為三國名句,使用率相當高。這既是對徐庶只保劉備不降曹操的一個褒獎,也是對騙搶人才的曹操的一大嘲諷。不管怎麼說,像如今賠了老婆又破財的王寶強一樣,徐庶的粉絲數以萬計直...